10月10日与抱石堂主、小雨点沿《昌国艅艎》的文字,穿山匿迹。有几点体会:明朝文人的活动足迹在其家乡周围20公里内相当频繁,深谷大河难阻其行。
根据实地观察,个人的一点推测:
1、傅家李召是其老家,傅国的爹遁世于上回头村,傅国在猫林沟村购买了一个算卦人的两间土房作为田产,种了林木。削藩返乡后,逐渐发展成佃户村,后由此村有在上回头村的山岭南坡发展出新的佃户村琴口村(姓氏杂乱)。清朝又有傅家李召本家人迁到下回头村建村,全村傅姓(见古井石碑)。
2、回头村确实是深沟野外。但琴口是嵩山到冶源的百姓常走的山涧乡道了,不但不闭塞,反而是冶源西去的捷径。
有一点感慨:沂山、嵩山、三一山,依次列出了古代三个山地文化高地,本次穿行大略把三一山看了个通透。也把冶源的文化、以傅、冯两个儒学大家族为代表的传承发展情况有了深刻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