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陳文茜:狂飆的自貿協定(陳文茜)
沒有人預期歷史會從11月6日立刻改寫。
APEC(亞太經合會)部長級會議於11月6日閉幕,21個國家及經濟體部長會議共同決議:自2014年起成立「亞太自貿區」,2025年前完成。那一刻起「自由貿易」成為整個亞洲,尤其日後各國經濟競爭的最關鍵字眼。
如果相較1929年大蕭條,當年各國回頭擁抱「保護主義」;APEC高峰會則是相反的,在金融大海嘯後且在一個本來曾經對全球貿易最保守、最疑懼的地點「北京」,將「自由貿易」一舉推上高峰。共產中國不止屏除了對「全球化」的疑懼,遠離了它當年加入WTO國內左右派的爭論;中國更將一個始於1989年影響力已逐漸式微的APEC,變身為亞洲自己主導自貿的場合。
中韓醞釀兩年半(2015年5月起談判)的「中韓雙邊自貿協定」於11月8日宣布已正式完成協商;中國讓步了原本農業及石化、鋼鐵、面板、機械等堅持。在國際經貿的外交戰略下,「中韓自貿」一簽訂,如一棟房屋上了大樑,各種本發展牛步的自由貿易協定一一放手,急起直追。
韓國在汽車及電子業皆是日本最大的競爭對手,中國目前已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每年2740億美元)。當韓國完成中韓自貿協商時,韓國等於在全球近74%GDP總量經濟體,皆享有「自由貿易」的優惠。這是韓國自前任大統領李明博至現任朴槿惠標誌的國家戰略,自2012年韓美完成自貿協定,2011年韓歐完成自貿協定;終使韓國成為世界最重要的自貿大國。
學運過後擱置談判
中韓成為自貿夥伴時,骨牌下首要衝擊的日本,其次是台灣。現在在美國Home Depot或Wall Mart,只看得到韓國產品,沒有日本的蹤跡,答案就在自由貿易帶來的低關稅。日本見狀,原來美日前陣子彼此堅持不退讓的TPP,也在「中韓自貿」衝擊下,立刻重啟談判;而由中國主導的東盟自貿RCEP,也希望一年內完成。
世界就在多數人還來不及理解這些自貿的內容、條件、甚至來不及背其名詞之下,瞬間轉動。我們看到美國總統歐巴馬有備而來,也帶來了與電子產品降關稅有關的禮物至APEC,美國與印度在APEC一結束後立刻簽訂農業貿易協定。澳洲與中國很快將宣布其已談判完成的自貿協定。
二十五年來台灣完成的雙邊自貿協定在民進黨執政時代只佔整體出口的1%;馬執政7年升高至9%……其中對中國大陸的自貿談判,更在各種政治鬥爭、民間懼中、蔚為奇觀的太陽花學運後,從此擱置。
一直支持太陽花學運的《》曾在中韓自貿協定簽訂後一天,報導此協定對台灣產業的衝擊;兩段新聞標題我印象深刻:「面版業1050億」、「台塑總經理李志村:年輕人未來不是22K,是15K。」
每一個禮物背後都標誌著它的價格;「成功」的太陽花學運,當然有其價格;正如和大陸更緊密的經貿關聯也有其價格。前者是台灣經濟的更隕落、中南部失業更嚴重、青年薪水更低、甚至台幣貶值;後者是台灣長期政治生活的完整性可能受到威脅。但是當你選擇A答案時,你必須明瞭,那代表你就得同時承受A答案的代價。
今年三月的太陽花狂飆,畢竟只在台灣的一角;11月「全球自由貿易」的狂飆,卻將席捲全球,銳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