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民王女士一直在关注本报关于“低头族”的系列报道。王女士的孩子喜欢玩手机,她的感触颇多,她担心孩子早早成为“低头族”而影响健康成长。
王女士家的儿子在读小学四年级,为了方便孩子学习,便于彼此联系,家里不仅配齐了台式电脑、平板电脑,还专门给孩子买了部手机。可现在令她头痛的是,儿子对网络格外着迷,不仅休息的时候扑在电脑上和同学聊天,玩些小游戏,有时甚至在写作业期间还不时拿起手机消遣。“不让孩子接触这些电子产品又不现实,毕竟它们对孩子开阔眼界,相互交流有好处,但孩子对它们表现出来的热情实在让我担心。”王女士有些进退两难。一次家长会后,王女士与其他家长们交流的时候,几个家长反映,自家孩子看到其他同学都用着大屏智能手机,有些甚至拿着价值不菲的苹果手机,孩子们回家后便和父母提出也要换手机。王女士说:“现在生活好了,不是买不起,但如果一味纵容孩子,就会助长他们的攀比心理,对他们的成长很是不利。”她怕儿子长期耳濡目染,被这种不良风气影响了。
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教育心理研究室老师李玉峰表示,学生和成人相比自制力差,如果从小就依赖电脑、手机,很容易上瘾,沉迷网络难以自拔,从而使性格变得内向、孤僻,对外界失去兴趣,不愿和人交流,成为不折不扣的“局外人”,而且还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对手机话费的高消费,对电子产品的攀比心理,沉迷网络身体锻炼的缺失问题等等。
“现在孩子们花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亲近自然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体验真实生活的方式除了课本就是网络,甚至亲身经历的事也只是随手一拍发到空间赚取人气,这种快餐式的记录方式传播速度确实惊人,但对于孩子们而言,少了静心地观察,专注地思考,对他们学习和认知体系的建立并非可取。”李玉峰希望孩子们能在家长们的帮助下,从这些电子产品的束缚中走出来,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用心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享受真实生活带来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