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创建新部落?
天涯部落 > 艺海藏珠 [我要发帖]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读万卷书”与“走万里路”—答友人 作者:贤愚一丘 老兄的外出旅游与很多人不同,目的比较明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某种更积极的意义、更高的境界,值得肯定。 但你所强调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之说,这值得商榷和探讨。这句话含有比较和选择的意味,其基本逻辑是:因为A不如B,即B比A好;所以在A、B两项之中,当然取B弃A。但是,A不如B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因为“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并不冲突,事实上并非要“读万卷书”就不能“行万里路”,反之亦然。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说法实际上是为了肯定“行万里路”而婉转地否定“读万卷书”。我觉得,似乎没有必要用“不如”这个词如此绝对地把“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区分高下。古人只是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没有说前者不如后者,或后者不如前者。“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并没有优劣之分,更不相互矛盾,反而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网络上流传两句很形象的话: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可能只是个邮差;如果不思考,读万卷书可能只是个校对。这两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合理地阐述了读书、行路与思考的关系。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人类最复杂、最高级的活动形态就是思考。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思想指导行为,所谓“三思而后行”,有怎样的思想便有怎样的行为。读书,可以对别人或前人的思想成果进行思考;行路,也可对所见所闻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思考和领悟。所以强调“读书”与 “行路”孰轻孰重,是狭隘甚至是愚蠢的。 人和动物一样,都有欲望和恐惧。所不同的是,动物没有思想,而人会“胡思乱想”。所以人会有无聊、烦恼和精神上的痛苦。 不少好动之人,往往是身出门,心却没怎么动。外出游玩,大致(主要)感受到的是身体各个器官的一种放松或兴奋,而思维的活跃性暂时会有所下降;当你身体相对安静下来的时候,你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去想一些事情。很多人干脆“不想那么多”,不停地游山玩水、聚会聊天,的确感到很开心快乐,又或者是用这样的“开心快乐”暂时摆脱一些无聊,掩盖其他一些烦恼甚至痛苦。而这个“暂时”,也许一直重复下去,以至成了“永远”。即便如此,我也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当然,还有一种是“身心合一”的出门,在名山大川的游历中心灵得到净化,在都市乡村的穿行中思想擦出火花,但相信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为数不会太多。 有的人生性懒动,虽然身没出门,心却早就处于漫游的状态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但如果他的确能够通过阅读或听音乐、观赏美术作品等审美活动,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通过对人生和宇宙(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思考,把世事看透想通,这样,也许他也有可能在较大程度上摆脱欲望和恐惧的羁绊,驱散无聊、烦恼甚至痛苦的阴霾,从而让心灵处于一种相对自由的境界,即便沉浮于尘海,亦可逍遥于世外。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侧重于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没有必要像理财投资那样加以慎重考虑,随心随性即可。正如有人喜欢养草,有人喜欢种花,有人喜欢美术,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欢跳舞,有人喜欢下棋,有人喜欢打牌......个人认为,不应对这些兴趣爱好区分什么高下优劣。 人与人在很多方面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很多事情上没有好与不好或者是与非、正确与错误之分,在保障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只要自己感觉舒服、自在、合适就可以。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这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方式,人们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好恶和所具备的客观条件加以考虑和选择,这是现代生活的可爱之处。不必鄙视别人“浮躁不定”,也不必嘲笑别人“孤僻清高”。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理解,理解就不会觉得奇怪,不觉得奇怪就是所谓 “释怀”了。
作者:贤愚一丘 老兄的外出旅游与很多人不同,目的比较明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某种更积极的意义、更高的境界,值得肯定。 但你所强调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之说,这值得商榷和探讨。这句话含有比较和选择的意味,其基本逻辑是:因为A不如B,即B比A好;所以在A、B两项之中,当然取B弃A。但是,A不如B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因为“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并不冲突,事实上并非要“读万卷书”就不能“行万里路”,反之亦然。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说法实际上是为了肯定“行万里路”而婉转地否定“读万卷书”。我觉得,似乎没有必要用“不如”这个词如此绝对地把“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区分高下。古人只是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没有说前者不如后者,或后者不如前者。“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并没有优劣之分,更不相互矛盾,反而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网络上流传两句很形象的话: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可能只是个邮差;如果不思考,读万卷书可能只是个校对。这两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合理地阐述了读书、行路与思考的关系。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人类最复杂、最高级的活动形态就是思考。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思想指导行为,所谓“三思而后行”,有怎样的思想便有怎样的行为。读书,可以对别人或前人的思想成果进行思考;行路,也可对所见所闻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思考和领悟。所以强调“读书”与 “行路”孰轻孰重,是狭隘甚至是愚蠢的。 人和动物一样,都有欲望和恐惧。所不同的是,动物没有思想,而人会“胡思乱想”。所以人会有无聊、烦恼和精神上的痛苦。 不少好动之人,往往是身出门,心却没怎么动。外出游玩,大致(主要)感受到的是身体各个器官的一种放松或兴奋,而思维的活跃性暂时会有所下降;当你身体相对安静下来的时候,你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去想一些事情。很多人干脆“不想那么多”,不停地游山玩水、聚会聊天,的确感到很开心快乐,又或者是用这样的“开心快乐”暂时摆脱一些无聊,掩盖其他一些烦恼甚至痛苦。而这个“暂时”,也许一直重复下去,以至成了“永远”。即便如此,我也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当然,还有一种是“身心合一”的出门,在名山大川的游历中心灵得到净化,在都市乡村的穿行中思想擦出火花,但相信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为数不会太多。 有的人生性懒动,虽然身没出门,心却早就处于漫游的状态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但如果他的确能够通过阅读或听音乐、观赏美术作品等审美活动,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通过对人生和宇宙(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思考,把世事看透想通,这样,也许他也有可能在较大程度上摆脱欲望和恐惧的羁绊,驱散无聊、烦恼甚至痛苦的阴霾,从而让心灵处于一种相对自由的境界,即便沉浮于尘海,亦可逍遥于世外。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侧重于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没有必要像理财投资那样加以慎重考虑,随心随性即可。正如有人喜欢养草,有人喜欢种花,有人喜欢美术,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欢跳舞,有人喜欢下棋,有人喜欢打牌......个人认为,不应对这些兴趣爱好区分什么高下优劣。 人与人在很多方面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很多事情上没有好与不好或者是与非、正确与错误之分,在保障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只要自己感觉舒服、自在、合适就可以。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这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方式,人们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好恶和所具备的客观条件加以考虑和选择,这是现代生活的可爱之处。不必鄙视别人“浮躁不定”,也不必嘲笑别人“孤僻清高”。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理解,理解就不会觉得奇怪,不觉得奇怪就是所谓 “释怀”了。
老兄的外出旅游与很多人不同,目的比较明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某种更积极的意义、更高的境界,值得肯定。 但你所强调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之说,这值得商榷和探讨。这句话含有比较和选择的意味,其基本逻辑是:因为A不如B,即B比A好;所以在A、B两项之中,当然取B弃A。但是,A不如B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因为“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并不冲突,事实上并非要“读万卷书”就不能“行万里路”,反之亦然。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说法实际上是为了肯定“行万里路”而婉转地否定“读万卷书”。我觉得,似乎没有必要用“不如”这个词如此绝对地把“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区分高下。古人只是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没有说前者不如后者,或后者不如前者。“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并没有优劣之分,更不相互矛盾,反而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网络上流传两句很形象的话: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可能只是个邮差;如果不思考,读万卷书可能只是个校对。这两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合理地阐述了读书、行路与思考的关系。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人类最复杂、最高级的活动形态就是思考。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思想指导行为,所谓“三思而后行”,有怎样的思想便有怎样的行为。读书,可以对别人或前人的思想成果进行思考;行路,也可对所见所闻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思考和领悟。所以强调“读书”与 “行路”孰轻孰重,是狭隘甚至是愚蠢的。 人和动物一样,都有欲望和恐惧。所不同的是,动物没有思想,而人会“胡思乱想”。所以人会有无聊、烦恼和精神上的痛苦。 不少好动之人,往往是身出门,心却没怎么动。外出游玩,大致(主要)感受到的是身体各个器官的一种放松或兴奋,而思维的活跃性暂时会有所下降;当你身体相对安静下来的时候,你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去想一些事情。很多人干脆“不想那么多”,不停地游山玩水、聚会聊天,的确感到很开心快乐,又或者是用这样的“开心快乐”暂时摆脱一些无聊,掩盖其他一些烦恼甚至痛苦。而这个“暂时”,也许一直重复下去,以至成了“永远”。即便如此,我也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当然,还有一种是“身心合一”的出门,在名山大川的游历中心灵得到净化,在都市乡村的穿行中思想擦出火花,但相信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为数不会太多。 有的人生性懒动,虽然身没出门,心却早就处于漫游的状态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但如果他的确能够通过阅读或听音乐、观赏美术作品等审美活动,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通过对人生和宇宙(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思考,把世事看透想通,这样,也许他也有可能在较大程度上摆脱欲望和恐惧的羁绊,驱散无聊、烦恼甚至痛苦的阴霾,从而让心灵处于一种相对自由的境界,即便沉浮于尘海,亦可逍遥于世外。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侧重于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没有必要像理财投资那样加以慎重考虑,随心随性即可。正如有人喜欢养草,有人喜欢种花,有人喜欢美术,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欢跳舞,有人喜欢下棋,有人喜欢打牌......个人认为,不应对这些兴趣爱好区分什么高下优劣。 人与人在很多方面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很多事情上没有好与不好或者是与非、正确与错误之分,在保障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只要自己感觉舒服、自在、合适就可以。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这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方式,人们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好恶和所具备的客观条件加以考虑和选择,这是现代生活的可爱之处。不必鄙视别人“浮躁不定”,也不必嘲笑别人“孤僻清高”。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理解,理解就不会觉得奇怪,不觉得奇怪就是所谓 “释怀”了。
举报 2018-09-17 11:53:01 评论
举报 2018-09-17 11:54:28 评论
举报 2018-09-17 11:53:17 评论
举报 2018-09-17 11:53:48 评论
举报 2018-09-17 11:54:04 评论
举报 2018-09-17 11:59:41 评论
举报 2018-09-19 10:28:41 评论
举报 2018-09-21 11:41:00 评论
举报 2018-09-21 11:41:41 评论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