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母亲颂—许昌人的咱娘》
2014年1月7日
【题记】
许昌人习惯上把朋友的母亲称作娘,如果两个人在一起说话会把我家的母亲称作“咱娘”;如果谈到对方的母亲,会说“恁家的咱娘”。如果谈到第三人的母亲,会说“某某家的咱娘”。
许昌人的咱娘,是伟大的母亲!
【正文】
——国强家的咱娘:
“啊宏嘞——顶犟!”
这一声呼唤,基本上是伴随着每天晚上的大喇叭中的国际歌而响起的。每到这时,我们在一块玩耍的小伙伴们就各回各家睡觉去了。这是国强家的咱娘在唤她的孩子们的声音。
国强家是上世纪印度尼西亚的归国华侨。国强姊妹四个,分别叫国宏、国强、国跃、杜鹃。国强的父母给自己的儿女们取这样的名字,可见当年漂泊海外备受排挤的华侨对祖国的热爱和向往!
国宏是我哥的同龄人,杜鹃是我姐的同龄人。国强年龄比我大上两岁,国跃比我小上两岁。国强在大院里是第二餮(厉害)的孩子,因为第一餮的是双胞胎,每逢打架兄弟俩会一块上。我在院子里还排不上前五餮呢,所以我得不停地追随前三餮的人。我也成了前三餮的人拉拢对象。
有一次我欺负了国跃,杜鹃让国强来打我,但是国强始终没出手打我,这个情节让我记了一辈子。
我的许多第一次都是在国强家见识的:第一次看见鸭绒被;第一次看见弹簧拉力器;第一次看见华侨家里那圆柱形的海绵枕,是睡觉时用来夹在两腿中间的享受品。
国强家的家运急转直下,是从国强的父亲患了肝癌开始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国强的父亲两手插在裤兜里,右嘴角总是叼着个燃着的烟头,说话时烟头会不停地颤动也掉不下来。他父亲病重到郑州住院去了,这时她姑姑从海外匆匆回来探望,问路正好问到我,我就把国强的姑姑领到国强家的门口,国强的姑姑进不去屋,就扒着窗户往屋里边看边哭。不久,国强家的咱娘和戴着孝的,抱着骨灰盒的四个儿女回来了。
从此,国强家的咱娘一个人负担起家庭重担,每天要骑自行车到当时许昌的大北郊,现在的八一路上的一家服装厂上班。
这是1969年,我家也搬到了许昌西北郊的王月桥住了。我也上了初中,每天都步行着到市一中上学。我和国强家的咱娘会经常在正在兴建的许昌市医院西边墙外的路上碰上面,每次见面,国强家的咱娘就会喊我的小名:“小蛋儿!来!娘跟你说两句话!”我就会站下来听她给我絮叨几句。那时我十三、四岁,不懂多少人情世故,就礼节性地听一会儿,然后各走各的。现在想来,那时孤儿寡母的,国强家的咱娘,是没地方也没有人可以说说话的。
更令人难忘的是,国强家这时根据国家的政策可以办理出国手续,可以出国投亲靠友了。但是国强的姐姐杜鹃因为与许昌市内一个本地小伙子自由恋爱有了爱情,这种情况是不准男方出国的,所以两人必须得分手。国强家的咱娘在情急之下说了杜鹃两句狠一点的话,杜鹃就喝了敌敌畏,没有抢救过来。杜娟的死对国强家的咱娘打击很大,他们的家庭因为减员了两口人,日子更难了,国强家的咱娘仍然顽强地坚持骑自行车到服装厂上班。路上遇到我仍会喊住我站下来絮叨几句,直到他们家办完全部手续离开许昌去了香港……
多少年过去了,国强家的咱娘,她那和蔼母亲的形象仍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对她那“啊宏嘞——顶犟!”呼唤孩子的声音,仍然感到那么的亲切!
【未完待续】
【链接】
之前已在天涯其他栏目发了一些帖子,很值一读。
如有兴趣,欢迎您们到这些栏目里去看看。
推荐如下:
1、知青生活一瞥(9篇)- - - - - - - - - - - - - - 【七十年代】
2、求学(6篇、知青的故事)- - - - - - - - - - - - 【七十年代】
3、初恋(13篇、初恋、失恋、结婚三部曲)- - - - - -【天涯许昌】
4、失恋以后(4篇、初恋、失恋、结婚三部曲)- - - - 【情感天地】
5、结婚(33篇、初恋、失恋、结婚三部曲)- - - - - -【情感天地】
6、我和狗(23篇我和狗的故事)- - - - - - - - - - -【旅游休闲】
7、歌女王静(10篇、我在许昌的创业经历和奇遇)- - -【创业家园】
8、藏女石雪(3篇、我在青藏高原的奇遇)- - - - - - 【情感天地】
9、全员互动管理法(5篇、实用管理小册子)- - - - - 【管理前线】
10、【我的梦-让更多的河南人看《1942》】- - - - - -【公益同行】
11、【我的梦-为1942三百万亡灵建园立碑过节】- - - -【公益同行】
12、记忆许昌系列之——--【记忆许昌】- - - - - - - 【天涯许昌】
13、许昌是我家系列之——【许昌是我家】- - - - - - 【天涯许昌】
14、【中原灿烂】【古今文坛】【水晶城堡】
【普洱文坛】【舞文弄墨】 【艺海藏珠】
皆有我文,欢迎光临!
现在我常感叹:
——时间都去哪儿了?不觉之间就老了!
——无限感慨、无限留恋、无限回想、无限憧憬!
——现在人老了,坚定一个信念:要为1942逝去的先人们立块儿碑,碑不在大小,但是这块儿碑我们河南人我们许昌人的心中要有。
现在我常喃喃自语:
——王老汉哪王老汉!58年得开悟,36年磨一剑!
现在我常扪心自问:
——1942的儿孙们都去哪儿了?
敬请看本论坛我的原创:
——【我的梦-让更多的河南人看《1942》】
——【我的梦-为1942三百万亡灵建园、立碑、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