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汉游历记】
初探灞河源
2019-7-17
陕西境内的秦岭东段,既终南山东段,是一片神奇的山脉,除了奇险无比的西岳华山,它还诞生了三条伟大的河:灞河、洛河、丹江。
灞河是中国陕西省境内的一条河流,属渭河南岸一级支流,发源于蓝田县霸塬乡麻家坡已被,秦岭北坡。灞河古称滋水,春秋时秦穆公不断向外扩张,称霸西戎后改名霸水。后来在“霸”字旁加上三点水,称为灞水。
灞河流域产生了蓝田猿人(距今115万年)是中国人类发源地之一。
灞河流域又产生了距今5千年至6千年的半坡人及半坡文化。
洛河源出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与蓝田县、临渭区交界的秦岭海拔2028.4米的龙凤山东南侧箭峪岭侧木岔沟(岔沟脑)即洛南县洛源镇的龙潭泉。《山海经》曰:“灌举之山(今冢岭山),洛水出焉。”《水经注》说:“洛水出京兆上洛县灌举山,东经熊耳山北(今河南卢氏县境),《禹贡》所谓‘导洛自熊耳’即此。”一说源于洛南县洛源镇龙潭泉。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是指起源于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也是我国5000年华夏文明的源泉与主脉。河洛文化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开封,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丹江,古称丹水、粉青江、黑江,全长443公里,是汉江最长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商洛西北部)凤冠山南麓。
丹江的作用和贡献自不用说。这块地方真乃大中华的绝对风水宝地!
己亥猪年的大年初二,我和老伴儿带上过年准备的食物,趁着高速公路的免费时段,出发!上路!一探灞河源和洛河源。
很快就进入秦岭,高速上的大清早人少车少,开着车很爽快,不一会儿就到了灞源镇,不一会儿就到了灞源的一个村庄,不一会儿就上到了青坪村。
蓝田县灞源镇青坪村地处秦岭腹地,是灞河发源地,它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还是红色革命老区,在这里诞生了蓝洛地区第一个革命政府——蓝洛县人民民主政府。
因为来得早,因为是大年初二,纪念馆还没有开门,我们就在院子周围转悠,遇到老乡就打听。纪念馆开门了,原来这一家的老住户的子孙也住在院子里,并承担了纪念馆的管理工作。那人挺健谈给我们讲了许多他爷爷的故事。
返回的时候,高速路上出事故了,封闭了高速,不得已我们走了“下边”,许多事都是歪打正着,这个“下边”既是秦岭七十二峪之一的沟峪,这沟峪里又有著名的景点“王爬岭”“万军回”一下子让你回到了东汉刘秀和王莽的时代。
“王爬岭”的地方,山势显得更为陡峭,这个地方奇特,有故事,相传当年刘秀为了躲避王莽追杀,曾从这里爬坡逃跑了,当地人把他曾爬过的地方叫“王爬岭”;王莽率领大军追赶到这里后失去了目标,加上地势险要,只好收兵回营,人们就把他返回的地方称作“万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