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创建新部落?
天涯部落 > 艺海藏珠 [我要发帖]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人生如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二十年一更替。按自然规律,前三季易过,最是冬天难熬。老人的“冬天”如何度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使绝大多数人告别了啼饥号寒,而渐近“小康”。于是,走向广场翩翩起舞,围着牌桌坐以待旦,飘洋过海环球旅游……这都是养生的方式。尽管这方式中有些不安、有些折腾,但相对简单、轻松。快乐就是幸福,故为多数人共选。但也有不少人六十过后常喟老,或为平生所受疾苦而耿耿于怀,为三季错失而自卑,而无所寄托,甚至消沉地坐等豆灯自熄。 而笔者认为:六旬过后又一春!中国的传统文化:天干地支一轮回,六十年,从头越。很多人,退休前忙于工作,夙夜匪懈尚难顾及,基本是穷于应付;而心中的一份“自留地”,或望一角峥嵘,总被痛苦地压制着、挤兑着。现在好,退休了,放学了,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家庭作业了……没有老师管我,没有头领呵斥,不需遮遮掩掩,弄假作娇;不需奴颜婢膝,见风使舵;不需为人作嫁,邀功请赏,真正走上率真、个性的人生之路。 先贤曰:“可久可大,惟其学欤。”养老妙方千万条,但笔者独钟以文养老。愚以为:物润身,文养心;万乘倾权终尽去,唯闻故客语声扬。于是,把过去想读而没读的好书细品,把想写而没写的文章精作。写时只为真,把“发表”权当意外。不求名利的文字,静如禅悟,洁如佛心。所以,佳作是纯净心灵的自然流露,不是乔装打扮出来的新娘。佳作不必是响遏行云的伟人宏业,路边一人一景一物一事,皆可入文章,赋之于思想,点石可成金。思想的光华不以事物的大小,“金子一点点依然是金子,牛粪一大堆总是牛粪。”一得时间宽松,胸中的积压如火山爆发,喷涌而出……让思想的烈马奔腾,让情与爱淋漓尽致地宣泄。那么多好人擦肩而过,那么多悲欢刻骨铭心,再次把它捧出来,犹如倾倒一罈陈酒,一盅便可酣醉,一滴三日余香。何人诗与共?深斋自纵情。每提笔伏案,便如与养育自己的土地交流,如与新朋故友谈心,如代弱者倾诉、抗争,如对路人拍照、祝福,如阅读自己的生平,如审视世道的良知,如吮吸智者的精灵,如在天边挥洒彩霞……我看不到黄昏长庚暗,只见长河落日圆——晚情太绚烂、太火红! 我享受着文化养老的甘甜,也收获着文化养老的硕果。在读书与写书中,圣贤牵着我的手,站上了世界观卓立的高峰,能见天地万物之道,懂得了社会发展必须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会包容,深悟感恩,爱国爱家,为民族精神鼓与呼;崇尚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自觉勇敢地捍卫和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退休前后的几年中,文化产品让我成为了作家,入列高级职称;前期,有六十多万字的长篇二版三印在国内外发行;后来,有长篇三部曲面世……文化,让我重返青春,甚至比青春还充实,还富有价值。 老人,谁都不可避免地有许多不快之事,尤其“内伤”。为哺育,曾经的咽糠吃草、举鼎绝膑、寒夜卧牛衣,一提起就伤心滴血……社会的主宰是青年,老人如何发声?老人的苦水就憋在心里。别人的安慰很难化解心结,只有自己拯救自己才是最好的妙方。故,老人要学会精神转移。你想断柔肠也无法破局,他人我行我素,受伤的是自己。既然不能改变别人,那就改变自己。成事不说,抚养儿小只当行善一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沟壑沟岸都不望,守着一颗宁静的自心在道规上走。沉闷、压抑,肯定是老年痴呆的成因之一。刘向曰:“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而我认为还可医病。善读常写,到文化中寻找乐趣,袋中一纸笔走到哪写到哪,思维敏捷而灵动,何痴之有?只有心理健康,才有精神愉悦,精神兴则生命亮,精神衰则生命暗。 老人是一部书,生活的积累是一部经。生命的价值与生命的长短没有必然关系。忘掉疾苦,别刻意长寿,只当天使下凡,到人间完成一段使命,自然要回去。千金裘,万乘富,银座玉卧,权倾八方,都不过过眼烟云。书中另有黄金屋,书中也有颜如玉,书可还我韶华逸兴,书可养我五千年。书把我领到宇宙高空,而世事洞明;书赐我人类才智,而创造无穷。文化养老,一定能为家庭、为社会、为世界留下一笔笔精神财富。凡人都可出佳作,佳作就在路边,就在不经意间。 人生不必追求太圆满,“君子宁处缺不处完”,十足的圆满必定藏假。而瑕疵之真比圆滑之假更可信、可爱、可亲、可敬。且,圆满过后,便离圆寂不远。老骥伏枥,才是更高的境界。 文化养老,要学会放下。放下就是解脱,解脱就是自我超越。放下是友善、是谦虚、是和谐,是塞翁失马,一失多得。放下是一种从容,一种自我拯救;放下是一种过滤,一种浓缩;放下是海阔天空,如从井里跳出来,突然长出翅膀可以飞翔。放下可以尽去旁枝杂叶,聚神点燃心中的圣火;放下可以轻装攀爬,直达标的凌峰。放下不是懒惰,放下不是放弃。放下是前进的另一种方式,有人叫“以退为进”。什么都想要,一切都放不下,必定达不到本可达到的高度,“舍得”一词就是最通俗最简洁的哲学。 文化养老,本是一种精神活动,但这种活动有时还产生物质,物质又推动精神,实现哲学意义上相互作用的变化,而促进事物发展。 《智囊》曰:“智藏于心,心君而胆臣。”万念由心生,心智便成事大半。文养心,是因为文中蕴含着无限营养。心养好了,万事看得开,精神就敞亮。精神敞亮,生命的质量就提高,不仅能长寿,人生的价值也同步上升。而权利之它欲,往往成为良心的逆动力。一个人,倘若心不好,断然没有出路!是故,没有什么可以取代以文养心。 愿更多的老友,加入到文化养老的队列,以文化的甘露,浇灌金秋二度春!入世就一回,千万莫坐误,相信自己,一定能! 编辑:linsong1025a
编辑:linsong1025a
举报 2018-06-19 10:13:10 评论
举报 2018-06-19 10:13:29 评论
举报 2018-06-19 10:13:44 评论
举报 2018-06-19 10:14:00 评论
举报 2018-06-20 14:01:37 评论
举报 2018-06-23 11:01:31 评论
举报 2018-06-23 11:02:01 评论
举报 2018-06-23 11:02:25 评论
举报 2018-06-23 11:02:42 评论
举报 2018-06-23 11:03:51 评论
举报 2018-10-16 06:47:06 评论
举报 2018-10-17 00:04:09 评论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