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母亲颂—许昌人的咱娘》
2014年1月7日
【题记】
许昌人习惯上把朋友的母亲称作娘,如果两个人在一起说话会把我家的母亲称作“咱娘”;如果谈到对方的母亲,会说“恁家的咱娘”。如果谈到第三人的母亲,会说“某某家的咱娘”。
许昌人的咱娘,是伟大的母亲!
【正文】
——王晓家的咱娘B
1963年我家来许昌时,我哥上小学6年级和王晓的大姐是同班同学,我姐上小学3年级和王晓的二姐是同班同学。平时我哥我姐与王晓家也经常来往,哥、姐在家里经常提起王晓家的咱娘,多么有本事,多么有文化,多么会讲故事。于是我也加入了听故事的行列。
我的印象里,王晓家的咱娘,身体不好,很少下地,整个冬天都会在大床上度过,据说她是大家闺秀,读过私塾,读过女子师范。她讲起故事来就像说书般地动听吸引人。往往把院子里的大小孩子都吸引过去听讲故事。我在她那里第一次听到了三国演义、水浒、武松等名著的名字和部分故事。尤其到过年的大年三十,孩子们都挤到王晓家的咱娘家熬夜,像我哥这一茬人是纯粹为了获取知识,受到良好的启蒙。而我却是惦记着王晓家咱娘身后的那一碗豆豆,那是咱娘把黄豆滚上白面和白糖在油锅里炸的小点心,每年只做一小碗,每人一次只准捏上一粒吃,每次孩子们揑完豆豆,王晓家的咱娘就会抿着没牙的嘴笑眯眯地立即把豆豆藏在身后……
王晓的大哥这时已经参加工作有了三个孩子,都送到爷爷奶奶这里养着。文革武斗激烈时,王晓的大哥当上了工作单位的造反司令,腰里別着双枪,带着两个警卫耀武扬威地从外地回来探亲,我们都好奇地去听大哥讲“战斗故事”。但是王晓家的咱娘却发火了,非要王晓的大哥辞掉司令,上缴枪支。大哥与母亲顶嘴,王晓家的咱娘说:“把枪给我!”她接过驳壳枪非常老练地“咔咔咔”把一把手枪卸了个零散,又“嚓嚓嚓”把手枪瞬间组装好,这一动作着实让我们瞠目结舌被惊呆了!
没等王晓的大哥缴枪辞职,就被打成了“反革命”被开除遣送回许昌,从此在许昌市西关那一片的大街上,多了一个腰里系着一个蓝布单子艰难地拉着架子车的汉子,帮车辕的是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
这一年王晓家的咱娘、王晓家的咱叔一年内同时撒手人寰,留下了一窝孤儿。厂里为老两口开了隆重的追悼会。在大喇叭里反复唱着“河深海深不如阶级有爱深”的革命歌曲声中,王晓的姊妹四人,一个大哥的媳妇,三个大哥的孩子一共八个孝子贤孙,披麻戴孝地给全厂职工下跪磕头谢孝,感动了全厂。
这时我爸又因为“老、中、青三结合”被结合上了革委会副主任。在我爸的主持下,专门派车到扶沟县为老两口买了上好的棺木。把老两口葬在了许昌的烈士陵园。
以后我上初中高中时,学校每逢清明都要组织扫墓活动,每次活动我都要到王晓家的咱娘的陵墓前去看看,去为老人家扫扫墓。
这时候我会想一件事:王晓家的咱娘为什么会那么老练地玩枪?为什么有资格进烈士陵园?
我会联想到江姐,我会联想到双枪老太婆……
【未完待续】
【链接】
之前已在天涯其他栏目发了一些帖子,很值一读。
如有兴趣,欢迎您们到这些栏目里去看看。
推荐如下:
1、知青生活一瞥(9篇)- - - - - - - - - - - - - - 【七十年代】
2、求学(6篇、知青的故事)- - - - - - - - - - - - 【七十年代】
3、初恋(13篇、初恋、失恋、结婚三部曲)- - - - - -【天涯许昌】
4、失恋以后(4篇、初恋、失恋、结婚三部曲)- - - - 【情感天地】
5、结婚(33篇、初恋、失恋、结婚三部曲)- - - - - -【情感天地】
6、我和狗(23篇我和狗的故事)- - - - - - - - - - -【旅游休闲】
7、歌女王静(10篇、我在许昌的创业经历和奇遇)- - -【创业家园】
8、藏女石雪(3篇、我在青藏高原的奇遇)- - - - - - 【情感天地】
9、全员互动管理法(5篇、实用管理小册子)- - - - - 【管理前线】
10、【我的梦-让更多的河南人看《1942》】- - - - - -【公益同行】
11、【我的梦-为1942三百万亡灵建园立碑过节】- - - -【公益同行】
12、记忆许昌系列之——--【记忆许昌】- - - - - - - 【天涯许昌】
13、许昌是我家系列之——【许昌是我家】- - - - - - 【天涯许昌】
14、【中原灿烂】【古今文坛】【水晶城堡】【艺海藏珠】
【普洱文坛】【舞文弄墨】
皆有我文,欢迎光临!
现在我常感叹:
——时间都去哪儿了?不觉之间就老了!
——无限感慨、无限留恋、无限回想、无限憧憬!
——现在人老了,坚定一个信念:要为1942逝去的先人们立块儿碑,碑不在大小,但是这块儿碑我们河南人我们许昌人的心中要有。
现在我常喃喃自语:
——王老汉哪王老汉!58年得开悟,36年磨一剑!
现在我常扪心自问:
——1942的儿孙们都去哪儿了?
敬请看本论坛我的原创:
——【我的梦-让更多的河南人看《1942》】
——【我的梦-为1942三百万亡灵建园、立碑、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