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部落

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创建新部落?

【情报】美媒:中国加强海湾军事存在

楼主:佰恹妆 时间:2014-09-30 21:47:03 点击:100 回复:19
脱水模式给他打赏只看楼主 阅读设置
  美媒:中国加强海湾军事存在 但美不必惊慌

  2014-09-30 11:02 参考消息 评论 10 T中

  伊朗海军人员列队欢迎中国战舰停靠军港

  参考消息网9月30日报道 外媒称,在叙利亚局势混乱之际,人们几乎没有注意到,中国的两艘军舰——一艘是“长春”号导弹驱逐舰,另一艘是“常州”号导弹护卫舰——20日停靠伊朗的阿巴斯港,并与伊朗海军进行了为期4天的联合军事演习。中方说,这是中国海军舰艇首次访问伊朗。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26日刊发题为《中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的文章,作者为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所长迈克尔·辛格。文章称,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加强的安全存在只是中国进一步涉足中东地区的一个方面,其他还包括日益增多的外交访问和雄心勃勃的新经济计划。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威胁到了中国的能源安全,再加上中国对发挥更大全球影响力的渴望,这两个因素都促使中国不仅仅寻求建立商业伙伴关系,还有战略伙伴关系。

  在中东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可能是伊朗,伊朗为其提供可以通过海上和陆地获得的能源,而伊朗则从中国购买武器。伊朗不是华盛顿的盟友,这对于把美国视为潜在对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家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中伊合作因为国际社会对德黑兰的制裁而有所放缓,但是这种关系很可能在就伊朗核问题达成协议之后得到扩大。

  所有这些都不应成为华盛顿感到惊慌的理由,但是在考虑中东的短期需求的同时,美国必须让自己适应这种长期趋势。如今,中国缺少挑战美国在中东地位的能力(而且大概也没有这种意愿)。事实上,美国和中国在该地区甚至拥有共同的利益,其中包括共同反对“伊斯兰国”。但是,中国不愿参与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表明,美国和中国为推进各自利益所采取的战略截然不同,而且更大范围内的双边紧张关系或许让合作变得不太可能。[$COMEFROM_TIANYA_APP$]
作者 :GG科学探索 时间:2014-10-03 19:29:00
  3
  
作者 :GG科学探索 时间:2014-10-28 11:05:00
  中国新三体航母设计图曝光 号称“海上万能手”
  10-28 08:36 新华网
  5 放到桌面
  [提要] 在“光荣使命杯未来航母设计大赛”选出的获奖作品中,多名设计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多层飞行甲板和分体式设计。获得大赛第一名的“ZZ号三舰体浮岛式隐身潜航母”(如图)采用三体式设计,必要时各舰体可以分离,两侧舰体有独立作战能力,能临时充当护卫舰艇。


  原文配图:网友设计的暗影隐身航空攻击舰。
  尽管世界各国三不五时都要裁个军以示自己热爱和平,但领土临海的国家谁不希望有自己的航母战斗群。

  军事专家陈虎说过:航母不是一个“大玩具”,它是要为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来服务的,任何一个发展航母的国家都要精心计算,拿航母做什么?主要作战对象是谁?由此来确定航母需要怎样的规模,多大的作战海域范围。同时从数量上也不会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有时尽管有钱,但如果算计不到,航母也会拖累国防建设的后腿。

  那么,有钱有技术的国家中,未来航母到底哪家强?

  印度的这艘二手航母曾在海试过程中发生严重故障,据俄方消息人士透露,“维克拉马蒂亚”号航母在海试期间发生故障,8个蒸汽锅炉中的7个瘫痪。但随后,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公司发言人称,俄罗斯为印度改装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故障锅炉数为3个,而不是之前报道的7个。

  本网记者探访印度国产航母基地:港口小城事关印度命运

  雄心勃勃的印度海军曾扬言:要至少拥有3艘航母,必要时将发展至5艘。

  印度国防部的一份文件表明,目前,中国战斗力以3∶1的优势令印度相形见绌。印度希望在未来15年内通过航母、核潜艇、战舰等缩小与中国的差距。


  原文配图:俄“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
  《印度斯坦时报》获得的这份文件预测,2027年,印度将把两国战斗力差距缩小至“目标比例”:1.5∶1。

  双航母编队只是印度海军实现梦想的第一步,而其终极目标是装备自己国产的航空母舰,乃至三航母编队。按照印度媒体的说法,未来国产航母的服役将让印度海军能够“及时出动到其他利益攸关的海域”。在列装国产航母之后,印度海军东进的触角将伸向更远的海域。

  俄国防部说俄方制定出未来航母设计方案

  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鲍里索夫5月31日对媒体透露,尽管俄目前实施的国家武器装备发展纲要中没有建造航母的计划,但将来俄存在建造航母的可能性,俄方已制定出三种未来航母设计方案。

  俄塔社援引鲍里索夫的话报道说,克雷洛夫国家科学中心完成了上述设计方案,这些方案涉及建造核动力航母。

  俄罗斯涅夫斯基设计局总经理弗拉索夫日前在接受俄新社采访时说,未来俄罗斯必须建造至少4艘航母,太平洋舰队和北方舰队将各得到两艘。他说,这些航母应在俄北方机械制造厂建造,因为在苏联时期承担全部航母建造任务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位于今天的乌克兰。

  鲍里索夫31日还对媒体说,为了应对美国制定的“快速全球打击”计划,俄罗斯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研发新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导弹将成为独一无二的武器,可以突破任何反导系统,其研发工作将按期完成。
  
作者 :GG科学探索 时间:2014-10-28 11:06:00
  美国公布未来30年造舰计划 航母核潜艇仍是核心

  尽管一些美国官员和学者大谈“航母过时论”,但是美国海军仍然毫不动摇地研发、采购新一代核动力航母。

  依据“21世纪未来核动力航母计划”建造的11艘新一代“福特”级航母,将取代美国海军现役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福特”级航母排水量10万吨,将搭载作战半径更大的F-35C隐形战斗机和X47B隐形无人作战飞机,配备新研制的电磁轨道炮和高能激光等新概念武器以及新型推进系统、电磁弹射器和先进阻拦系统,舰载战斗机日出动量将有大幅度提高。

  首舰“福特”号预计2015年开始服役,将成为世界上首艘使用电磁弹射系统的核动力航母。

  美国专家无疑对自己国家的新型装备十分有信心,所以美智库专家研讨认为未来航母应使用隐形无人机作战,与美国海军的设想不谋而合。


  资料图:辽宁号航母。
  网友畅想中国未来航母发展方向

  自从二战结束后,数十年来航母主流设计外形基本没有发生过变化,为提高舰载机的出动效率,以美国“尼米兹”和“福特”级超级航母为代表的飞行甲板布局的潜力更是被挖掘到极致。但随着材料科学、新概念武器、舰型流体力学设计等领域相继取得革命性的突破,或许未来航母将是另一种模样。在“光荣使命杯未来航母设计大赛”选出的获奖作品中,多名设计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多层飞行甲板和分体式设计。获得大赛第一名的“ZZ号三舰体浮岛式隐身潜航母”(如图)采用三体式设计,必要时各舰体可以分离,两侧舰体有独立作战能力,能临时充当护卫舰艇。三体式舰体让该航母有着远比当代航母更宽大的主飞行甲板,能容纳不同尺寸的各种舰载机起降。为进一步提高战机出动效率,它还在主飞行甲板下设有紧急起飞跑道,战机可以从机库直接出击。此外这艘超级巨舰还装备有电磁轨道炮、激光近防系统、垂直导弹发射井,甚至还有潜艇补给平台和船坞,可谓是海上万能手。

  而获奖的“‘环球’号高速隐身三体航母”则是另一种思路。设计者认为,随着精确打击技术的发展,未来航母吨位太大容易成为“炸弹磁石”,而且快速响应的要求也对航母的机动性能提出要求。因此该航母并不追求具备全方位作战能力,而是采用三体穿浪设计,扁平化舰体结构,以兼顾隐身和高速性能。它选择喷水推进装置,最高速度可达46节。该舰也采用起飞和降落飞行甲板分离的方式,最上方的主飞行甲板用于降落,而两部弹射器安置于两侧的下层飞行甲板。

  说到提高战机起飞效率,另一种隐形航母设计更为独特。设计者为它配备的舰载机全部是垂直起降模式,占用航母的面积很小,机库内可以安置几百架战机。战机起降时,机库顶部的飞行甲板分为两块,可以各自向左右打开。航行时,飞行甲板合拢以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同时也可以停放从陆地机场或其他航母飞来的常规舰载机。

  陈虎点兵:没钱不要玩航母,有钱也要算着花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正式下水,在国际海军届算是一件大事,毕竟英国是一个老牌的海军强国,而伊丽莎白女王号又是英国在经过多年后首次拥有的一台大中型的航空母舰。

  可以想象在未来的若干年之内,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应该是英国海军的核心战舰。而且英国海军舰艇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在很长时间都是引领世界潮流的,那么这次伊丽莎白女王号的下水会不会影响世界大中型航母设计建造的趋势?

  想玩航母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技术,另一个就是金钱。

  有时金钱的限制并不低于技术的制约,对英国海军来说技术不是大问题,它本身的技术储备相当雄厚。同时以英美的关系,任何技术上的短板或者缺陷都可以从美国直接引进。而剩下的一个核心就是钱的问题,伊丽莎白女王号从最初的设计建造到今天,包括今后的服役,我们都会看到钱对航母的制约,从中可以体现出昔日的日不落帝国今天在经济上“捉襟见肘”的状况。

  伊丽莎白女王号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一点,由于没有先进的大型舰载预警机,伊丽莎白号航母不适于在高威胁海域中作战,这就决定了伊丽莎白号航母在未来高强度的作战中无法承担“挑大梁”的职责。

  如果真的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挑大梁”只能靠美国,而英国航母由此就会沦落到“打酱油”的角色。从这里可以看出,像航母这样的“国之重器”恐怕和战略核武器一样,依赖别人是靠不住的,最终发展航母终极的道路还是要实现全面的国产化。

  2007年,时任英国国防大臣的德斯·布朗称在之后的10年耗资39亿英镑(约合80亿美元)建造两艘航空母舰。将被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开始服役。 如今“女王”已徜徉在海上,让我们静待随后而来的“亲王”。
  
作者 :我不是记者帝 时间:2014-12-30 12:33:00
  美媒:中国将造3艘核动力航母 像美福特级航母
  环球时报 评论:89

  【环球军事报道】美国Next Big Future网站12月28日报道称,中国的首艘国产航母与“辽宁舰”类似,其重量可能在标准范围左右(30000吨至40000吨)。中国海军专家称,不会造一艘超级航母(60000吨以上),因为花费太高,而且对中国来说技术过于复杂。
  人们推测的另一个问题是这艘新航母是否具备核动力。自1961年以来,核动力航母一直是美国海军的支柱,那时部署的“企业号”也是世界首艘核动力航母。美国海军认为,核动力航母比普通航母具备诸多优势,因为同等重量的核燃料可以提供比煤炭或石油高出数百万倍的动力,而且航母的高功率密度还需要更多的燃料存储空间、弹药和其他物质供应等。
  中国正在考虑开发3艘大型核动力航母,据称其设计与美国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类似。
  中国公司在其网页上展示了拟建的17号、18号和19号航母船体。这些模型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国产航母的设计和生产方向是什么?简而言之,这些模型表明中国将尽快地发展大型核动力航母设计,这些航母与“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类似又具有中国特色,一旦技术成熟,其甲板航空能力也将成为庞大的新平台。
  2013年12月,中国媒体称,计划在2020年之前建造2艘“辽宁舰式”的航母,指定名称为“001A型”,任命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负责建造,预计耗资90亿美元。而且,将在其中一艘或两艘航母上都装备弹射装置,为空中预警机或其他战机服务。目前,“辽宁舰”使用的是滑跃式跑道,由直升机承担反潜作战功能。
  “CV-17”船体模型仍然承袭了“辽宁舰”的部分特征,但“CV-18”和“CV-19”则完全不同。
  “CV-17”长315米,宽75米,吃水9米,巡航速度31节。跟“辽宁舰”一样,它也有一条滑跃式跑道。据信其标准排水量为65000吨,满载排水量为80000吨。这与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类似。
  “CV-18”长330米,宽76米,标准排水量为88000吨,满载排水量为101800吨。这与美国“福特级”航母类似。
  
作者 :我不是记者帝 时间:2014-12-30 12:49:00
  日媒:中美互相袭击航母将两败俱伤 是战略自杀
  2014-12-30 08:42 来源:环球网
  【环球军事报道】据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12月29日刊文称,民进党在台湾地方选举中获胜使备受关注的两岸关系出现新动向。半个世纪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随着《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美国政府公开宣布承认“一个中国”政策。然而,美国政府依旧利用其海上优势限制北京中央政府在“海峡危机”中的战术和战略空间。

  回顾1996年,中国在台湾海峡进行导弹试验,这促使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命令两支航空母舰战斗群穿过台湾海峡。尽管中国的军事实力可能击退其外围的美国海军部队,但是袭击美国军舰引起的战略升级将会使中国陷于被动。台湾重回祖国大陆母亲的怀抱仍然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内容。

  文章称,尽管中国的航空母舰被嘲笑是过时的,很容易屈服于美国的技术和战术优势,并且没什么战术或操作意义,但是,航空母舰却具有战略意义。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辛强在2013年的“跨地缘政治峰会”上称,中国航空母舰的出现将会均衡中美两国在台湾海峡的战略平衡。他表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袭击另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的航空母舰,这无异于“战略自杀”,结果将会导致5000名精英飞行员、工程师、军官以及海军战士丧生。正如罗伯特?帕佩教授指出,这样的袭击将会导致“可预测的不可预测性”,即冒着危机升级的巨大风险试图限制核战争,最终,它将导致核毁灭。摧毁一艘航空母舰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军事冲突也将一发不可收拾。根据帕佩教授和辛强教授的观点,仅仅这个原因,中美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也不敢陷于长期的航空母舰对峙,相反,两国会寻求缓和“海峡危机”。

  据悉,1996年的危机中,通过突出美国的战略主导地位,美国的“航母垄断”压制着中国在台湾的战术优势。中国预料到袭击美国航母将会引发潜在的破坏力。然而,如今台湾地区出现新的危机,中国有能力同美国博弈。伴随着中美“航母对峙”,一场紧张的战争也将开始。对峙和演习时间越长,双方越有可能袭击对方航母,这将对中美两国的关系和世界稳定造成无可挽回的结果。根据两位专家的观点,中美两国的航母对峙不会持续太久,更重要的是,受核威慑标准的影响,双方对峙将和平结束。

  报道称,在1991年以后的较量中,中美两国均表示和平解决分歧是两国战略关系的核心。从1996年的海峡危机到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大使馆被炸,再到2001年的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美双方对彼此的紧张关系均持乐观态度,并且共同缓和危险的对峙。中美双方应该预先阻止海峡两岸任何可能的军事集结,双方均无法承担”航母冲突”引发的风险。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史蒂芬?海德里曾指出,在我们的时代,中美关系将成为对世界和平最为重要的一组大国关系。双方曾在其联合公报中表示,盛有“台湾问题”的这只杯子已经半满,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应通过政治方式,而非军事手段。制造海峡两岸的紧张将会成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促进全球长期繁荣的绊脚石。(实习编译:孙洁琼 审稿:范辰言)
  
作者 :我不是记者帝 时间:2015-01-05 08:41:00
  美媒假想钓岛海战战败 预测“中国海军2020年超美

  2015-01-05 07:30 环球时报 评论 16放到桌面

  原标题:美媒假想钓岛海战战败 预测“中国海军2020年超美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会不会真的遭遇‘亚洲的噩梦’?”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新年伊始就做了一场“荒唐的梦”,该杂志今年第一期忧心忡忡地描述未来可能在美日同盟与中国围绕钓鱼岛爆发海战中最终战败的恶果,并把其中关键原因归为中国正迅速发展的海基核力量。

  向来对中国军事十分关注的外媒近来开始盯上中国未来可能出现的“令人担忧的新一代战略武器——096型‘唐’级战略核潜艇”。相比前两代需要从大洋深处发射的海基战略武器,这种新武器据称可搭载24枚射程不低于1.1万公里的潜射弹道导弹,能从在己方舰队护卫下的中国近海发射,可直接打到美国本土。

  “美国军方规划者和决策者需要问的问题是:5年后,中国的核能力和军事基础设施将发展成什么样?中国核力量升级会对全球力量平衡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美国《赫芬顿邮报》2014年12月31日的一篇文章接连提了两个问题。文章称,2014年发生了一系列标志性的地缘政治重大变化的事情。中国取代了美国支配世界经济的地位,而中国经济的繁盛必然会带来其军事实力的扩张。军事分析家预测中国海军的规模和实力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计划发展多样化武器系统:各种新型战机和舰艇,吸引最大关注的是中国获得海上核威慑的能力,这能为其提供二次打击的能力。美国政府需要小心,不要像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刺激俄罗斯那样刺激中国,因为结果是灾难性的,会让自己无法承受。

  对于美国渲染中国海基核力量威胁,多名中国军事专家认为其背后除了对中国“后发制人”的担忧外,关键仍是妄图确保容不得任何挑战的“绝对安全”。中国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杨承军4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在国际社会公认的有核国家中,中国核武器发展是最克制的、也是数量规模最少的,中国不会与其他核大国比数量、比规模。
  

  
作者 :我不是记者帝 时间:2015-01-05 08:41:00
  日要把冲绳变“国土防卫最前线”应对中国军力提升

  2015-01-05 07:34 环球时报 评论 3放到桌面

  原标题:日要把冲绳变“国土防卫最前线”应对中国军力提升

  【环球时报记者 文玉】日本《每日新闻》4日称,为了应对中国军事力量增强,2015年度,日本政府将正式启动加强西南地区防卫力量的计划。

  报道称,为了加强岛屿防卫,日本政府计划把在陆上自卫队增设的水陆机动团的核心力量——水陆两栖车辆部队部署到长崎县佐世保市,目前正在朝着该方向进行调整。与此同时,日本航空自卫队那霸基地的战斗机数量将倍增,最多新增450名自卫官。此外,随着自卫队力量向西南诸岛的转移,日本至少将增加4000左右的自卫官,届时日本九州冲绳地区将成为“国土防卫最前线”。

  日本《每日新闻》还援引一名叫神浦元章的军事评论家的话称:“日本防卫重点向西南转移是以遏制中国海军力量、把中国海军封锁在东海,使其无法航行至太平洋为目的,中国可能会反对,但目前综合兵力上是日美同盟占上风,中国要想突破日美的防卫防线是很困难的。不过,可能会出现突发性的军事冲突,完善危机预防热线十分重要。”
  

  
作者 :_梦通魂 时间:2015-01-21 16:08:00
  美媒称中国急需发展五种武器 核动力航母居首

  2015-01-21 12:43放到桌面
  来源:新华网 评论 1
  图1/2
  资料图:2012年10月,“辽宁舰”在航行中。蒲海洋

  据美国《国家利益》网站1月21日报道,解放军军力发展迅速,需要一些新的武器平台以便更好地履行其职责,但什么武器才是解放军最需要发展的呢?以下5种武器是中国分别在短中长三个阶段需要的武器平台,中国目前急需这些平台来维护领土完整,保护贸易通道,并在西太平洋积攒实力。

  核动力航母

  中国海军的辽宁舰服役以来,和歼-15战机一起为中国航母增加使用经验上创下了不俗的业绩。在短期到中期的阶段,中国可能会继续发展常规动力航母,这些航母将为中国海军提供真正的作战能力并且帮助中国更加熟悉航母的战法。但在未来,中国为了捍卫自己的权益,需要远洋海军,然而中国却不像美国在海外有不少海军基地可供军舰停靠,所以提升海军舰艇的自持力和远洋后勤保障能力尤为关键。这时,中国应该考虑建设核动力航母以及核航母配套的预警机等新型舰载机。

  巡航导弹核潜艇或弹道导弹核潜艇

  巡航导弹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最早发迹于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的核潜艇均具备了对地远程攻击的能力。无论是俄罗斯的奥斯卡级还是美国的俄亥俄级,当年冷战双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都比中国最大的潜艇都大得多。现在,中国的巡航导弹技术已完善,可以考虑在未来建造更大的核潜艇来装载更多的远程导弹,这些潜艇可以给中国威胁美国本土的能力,还可以携带特战人员进行远程海上特战行动。

  无人机

  尽管中国目前已经投入了大量精力发展无人机技术,但是迄今为止,对无人机的使用还没有呈现出规模性。从短期来看,中国应加强无人侦察机的研发和使用,如BZK-005、天翼3、翔龙等型号,这些无人机可以帮助中国侦察钓鱼岛等争议领土。而从长远来看,中国应该考虑发展无人战斗机。中美两国的下一代载人战斗机成本都不菲,这给无人战斗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会。

  图2/2
  资料图:辽宁舰飞行甲板示意图。

  两栖舰

  目前,中国拥有非常成功的071型船坞登陆舰,并在不久前对英国进行了友好访问。未来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时,需要更多的这类战舰。其实,在未来,中国还应该考虑拥有直通甲板的“小平板”—两栖攻击舰。这类两栖舰可以大大提升海军两栖作战能力,可以搭载舰载机创造多种战法。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同时充当多个角色,从美军的使用经验可以看出,这类军舰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类军事任务中,中国发展这类军舰的需求十分迫切。

  大型运输机

  中国目前正在着手提升自己的空军运输能力。直到最近,中国仍然在依靠苏联时期的运输机技术来弥补解放军利益增长的空运需求。

  现在的情况有所改变,一方面,中国的运9战术运输机让解放军拥有接近美国C130或欧洲A400M运输机的能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大手笔推出的运-20重型运输机,让人想起了美军C17战略运输机。运20可以大大提升解放军的空运能力,在中国解决航空发动机问题以后,运20将大有作为。

  结论

  中国的军工产业正在渐进式的创新,从多个平台中学习改进最终推出新的设计。虽然中国武器缺乏实际作战条件下测试的经验,但是基于中国周边的不稳定形势,这些武器形成战力的时间应该早于预期。(环球网)
  
作者 :GG科学探索 时间:2015-02-07 20:33:00
  组图:红旗军演临近 英美战机霸气集结

  2015-02-07 19:08放到桌面
  来源:综合 评论 20
  图1/28
  2015年2月2日,参加红旗军演的战机在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红旗军演是美国空军最重要的演习,通过演习,美国空军锻炼了飞行员的战斗技能。图为夜幕下的内利斯基地停机坪,停放着大群参演战机。

  图2/28
  参加演习的F-22,远处就是拉斯维加斯市

  图3/28
  参加演习的F-15E准备出动,身后是假想敌部队的F-15C

  图4/28
  今年受邀参加红旗军演的是英国空军的台风战斗机

  图5/28
  英国空军的哨兵R.1地面监视机,远处停着美国空军的“同行”E-8联合星
  
  
  
  
  
  
  
  
  

  
作者 :GG科学探索 时间:2015-02-07 20:35:00
  
  
  
  
  
  
  
  
  

  
作者 :GG科学探索 时间:2015-02-07 20:44:00
  
  
  
  
  
  
  
  
  

  
作者 :GG科学探索 时间:2015-02-07 20:47:00
  

  
作者 :GG科学探索 时间:2015-02-07 20:48:00
  参加红旗军演的英国空军台风战斗机

  图7/28
  图8/28
  夜晚的内利斯基地停机坪

  图9/28
  英国空军的哨兵R.1地面监视机起飞

  图10/28
  参加红旗军演的英国空军台风战斗机
  
作者 :GG科学探索 时间:2015-02-07 21:17:00
  美媒:中美都不愿打仗 但有些小国兴风作浪

  2015-02-07 17:25放到桌面
  来源:参考消息 评论 1

  资料图:美军潜艇停靠菲律宾

  参考消息网2月7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2月2日发表文章,题目为《下一场一战:美国对中国?》,作者是朱利安·斯内尔德,全文编译如下:

  中美关系看起来状况良好。我们应该担心的是其他国家。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也是历史迷们收获大量精神食粮的一年。之前的标杆、50年前出版的《八月炮火》轻易地被几位有机会接触新档案的作家超越。

  然而,一战继续让人困惑,即使我们发现了一战起因的更深层线索。2014年出版的一本较有创见的书《下一场一战》(它实际上是一些非常有分量的撰稿人文章的合集)直接讨论了如今每个人脑海深处回荡的问题:现在和一战前夕有什么相似之处?

  一战爆发的原因数不胜数,而且极其复杂深奥,“单个原因无法起决定性作用,多种原因共同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换言之,没有哪个因素单独引发了战争,但所有因素加在一起是不可抗拒的:相互缠绕的近似对等的同盟,相互恐惧的“安全困境”,“对进攻的崇拜”,“军队变得目空一切”,民族主义国内联盟,相信“先发制人动员”(先下手为强),未能认识到新技术以国防为主导,“不可分割性问题”(如对土耳其海峡的控制),国内瘫痪和缺乏合法性,“有限理性”(不完全信息),自满,宿命论,可靠性,政治才能平庸以及彻头彻尾的愚蠢。

  总而言之,一战由“一系列严酷的小事”引起,是“各种意外事件积累”的结果。

  这些因素今天是否存在?该书的总体结论是:“差异远远多于相似之处。如果认为2014年的中国是1914年的德国,既不正确也没有益处。”《下一场一战》接着指出:“把任何一个国家的主导氛围描述为好战或自满是错误的……与一个世纪前的英国相比,美国有更多时间来处理与一个崛起大国的关系,中国也有更多动机保持克制。

  ”该书编辑抱有希望地认为:“中美关系看起来比导致1914年战争的多极体系更容易处理。”

  不过,这种多极视角是一种值得探究的历史观点。

  1914年的世界肯定不是德英两强称霸的世界。英国人往往过分强调这种竞争。我们很少听到比方说,法国和土耳其人对战争的描述,尽管他们也深受战争影响。的确,当时的英国和德国代表了两大联盟体系的“支柱”,但两国的直接对抗可能已经过了最激烈时期。就在1914年7月,英国皇家海军的军舰还对德国基尔进行了友好访问。当时德国更担心俄罗斯:“德国总参谋部和许多文职领导人认为真正危险的问题是俄罗斯力量的发展。如果说德国是英国的海军梦魇,那么俄罗斯就是德国的陆军梦魇。”正是由于缺乏明确的霸权秩序,才导致了一战的多极混乱局面。正如拉蒙特·科卢奇最近所指出的,在英国强权下的世界和平与美国强权下的世界和平之间的时期,“中等规模国家和小国出于自身的原因试图利用大国”。

  小国作战的意愿引人关注。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总结文章中援引前任乔治·里德爵士1912年对德国国民议会带有反抗意味的讲话说:“和平是我们的最高目标,我们必须拥有和平,即使不得不为它而战。”

  陆克文指出,澳大利亚在一战中的伤亡率高达64%,是参战国中最高的。他还对亚洲的“海上巴尔干”发出过警告。巴尔干是“火药桶”,几个运转失常、感到受委屈而骄傲的小国最终让整个欧洲战火肆虐。“只有回过头来看才能知道战争的代价”,但就连俄罗斯也知道战争会给国内带来多么严重的破坏。著名的杜尔诺沃备忘录明确地体现了这一点。《下一场一战》的编辑理查德·罗森克兰斯指出,1914年出现了“所有可能情况中最糟糕的局面”,大国“向特定的盟友(塞尔维亚和奥地利)提供支持,而这些盟友在战争中的作用却并非决定性的”。

  通过“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逻辑,很容易理解巴尔干乱局快速发展为两大联盟之间冲突的原因。两极化能“解决”均势问题。有人认为它实际上能稳定局势。美国建立了一个亚洲盟友网络,其中任何一个盟友都可能以不负责任的方式采取行动。如果中国带着明确的目标培植自己的联盟——朝鲜、巴基斯坦、伊朗、俄罗斯,那么与一战的比较会更引人关注。罗森克兰斯指出:“霸权国家往往肩负最多的盟友责任,也拥有最广泛的利益范围。让他们退让最难。”

  因此,一位研究欧洲历史的美国学者对当代亚洲感到困惑:“至少从1898年以来,美国就在西太平洋发挥了大国作用。上世纪40年代初,美国不愿屈服于日本对该地区的霸权控制的确有助于保护中国政体。如今在中国人看来,这种野心似乎是不适宜的。”他们会多用力地施压?另一位撰稿人指出:“对包围圈的非难、海军开支、宣传、自耗的民族主义……难以想象中国领导人对德国历史不敏感。”李光耀预言:“在中国在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超过美国之前,中国不会设想军事对抗美国。”他的预言没那么让人放心。

  陆克文指出:“美国政策核心集团中的一些人认为,中国只是在拖延时间,让战略温度降至所宣称的水平,同时在行动上继续推行其国家实力最大化的长期计划,以等待中国有能力开始单边行动的那一天。”

  尽管是个多边主义者,但陆克文也看到了达成大交易的难度。“大国和谐共处的新局面所要求的合作甚至是根本转变超出中国或美国愿意接受的范围。北京坚持与东亚领土的每个声索国单独打交道,排除了做出更整体安排的可能性。这意味着美国必须向每个盟友提供支援。”
  
楼主佰恹妆 时间:2015-02-09 07:59:00

  
作者 :GG科学探索 时间:2015-02-10 19:47:00
  美专家披露中国秘密计划:已骗美援华40多年

  2015-02-10 14:16放到桌面
  来源:参考消息 评论 4528
  下载腾讯视频,观看更多
  4分47秒17.22 MB
  美五角大楼为何忌惮歼31


  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2月4日发表题为《首席中国问题分析家:自毛泽东时代以来北京一直在欺骗美国》的署名文章。

  作者比尔·格茨在文章中称,一位资深五角大楼中国问题专家的新书称,中国启动了一项历时100年的现代化秘密计划,骗得美国历届政府不知不觉地对北京施以援手,使其得以实现用中国共产党人主导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取代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战略。

  五角大楼顾问白邦瑞说,40多年来,中国领导人一直在误导美国历届总统、内阁部长及其他政府分析人士和决策者,使其误认为中国是一个值得美国支持的友善大国。自尼克松时代以来,这位会说汉语的分析人士一直在历届美国政府中从事研究中国政策和情报的工作。

  在本周出版的一本书中,白邦瑞总结说,以中国传统治国之术为基础制定的欺骗战略导致美国向中国提供了大量资金、技术和专业知识,从而增强了中国军方和共产党“超级鹰派”的实力,这些人目前正一步步推动中国追赶并最终超越美国。

  文章称,中国的战略欺骗计划是1955年由毛泽东实施的。该计划让外界普遍相信,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眼光向内看的国家。白邦瑞在采访中说:“因此美国必须帮助中国,向其提供援助,以确保中国能够持续对美友好。这一切完全是错误的。”

  他说,中国的战略还旨在赢得全球经济的主导地位,并指出中国增强军力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个经济、政治和军事一体化大国正在谋求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新的全球“霸主”,对外输出中国式的反民主政治体制,并在全球实施掠夺性的经济政策。

  白邦瑞在采访中说,这本书披露的一些新的细节内容在出版时被美国联邦调查局、中情局和国防部删除,其中包括之前受保密的总统指令、中国叛变人员的证词、位高权重的中国军方和政界鹰派人士的著作细节。

  这本书还首次披露,一直被美国视为战略大棋开局的1969年、1970年对中国开放政策,并非由前总统尼克松的首席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主导。而是中国领导人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担心莫斯科的军事威胁而打出的美国牌。

  美国政府已从书的手稿中删除了部分敏感内容,但整本书还是可以被视为由美国官方授权的对中国秘密战略的披露,这是近10年来最重要的美国政府内部信息披露。

  白邦瑞在采访中说:“这凸显了本书的重要性,它向中国政府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并不像你们认为的那样笨。”

  白邦瑞在书中写道:“当时我们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支持可以帮助中国成为一个和平的民主国家,中国不会有野心攫取地区甚至全球的主导权,但这个想法背后的假设是错误的,非常危险的错误。”他指出,中国权力体系中的反美极端民族主义者力量被低估了。

  白邦瑞这本名为《百年马拉松》的新书还披露了中情局与中国合作在阿富汗和安哥拉的秘密行动计划的新细节,以及20世纪80年代期间美国向中国转让价值近1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对中国的秘密支持,以及过去45年美国向中国源源不断提供的技术和情报,曾是美国政府最严格保守的秘密之一。

  这本书还披露了在美国支持中国的秘密政策背后,几份已解密的总统备忘录。白邦瑞称这一政策是美国最重大的战略失误。
  

  
作者 :GG科学探索 时间:2015-02-10 19:52:00
  资料:
  2013年4月12日


  2013年4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接复旦大学保卫处对黄洋中毒事件报案,上海警方接报后立即组织专案组开展侦查。经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锁定黄洋同寝室同学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当晚依法对林某实施刑事传唤。

  2013年4月12日,林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作者 :GG科学探索 时间:2015-02-10 19:54:00
  资料:
  2013年4月12日部分

  据警方消息,4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接复旦大学保卫处报案:复旦大学枫林校区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某自4月1日饮用了寝室内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身体不适,有中毒迹象,正在医院抢救。

  上海警方接报后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经现场勘察和调查走访,锁定黄某同寝室同学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当晚,依法对林某实施刑事传唤。4月12日,林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作者 :GG科学探索 时间:2015-02-11 21:12:00
  日媒:中国造航母象征意义大 海军不及美也满意
  环球时报 评论:747

  【环球军事报道】日本外交学者网站2月10日文章,原题:有关中国航母的真相 据公开报道,中国目前在建两艘航空母舰,计划总共增加到4艘,可能还有一艘用于两栖攻击的新一代直升机航母。在许多中国人看来,这是一个拥有如此财富和国际力量的国家的必要发展。而对政府来说,这是技术民族主义的一部分,旨在显示该国已达到国际权力的最高水平。中国的想法是能做其他大国做的任何事:可以在航母上着陆飞机,可以把月球车送上月球,把人送入太空。但中国面临的困难在于,这是对几十年前创新的仿效。
  先看下两艘新航母的问题。从中国国防白皮书中,我们得到如下提示:一、中国发展航空母舰,对于建设强大海军和维护海上安全具有深远意义;二、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三、海外利益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能源资源、海上战略通道以及海外公民、法人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仔细分析中国在保护海上战略通道上的立场,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多国责任,不是中国能独力实现的。某些时候,航母能有助于援救中国海外公民,但这种情况很少。如果我们从白皮书当中寻找造航母的理由,最后基本上只有国家声望:“建设强大海军”。
  笔者非常赞同资深中国海军分析家罗纳德·奥罗克的观点。他认为,“如果爆发与台湾有关的冲突,航母对中国或许有一些价值,但(在那种情况下)航母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台湾在中国陆基飞机的攻击范围之内”。奥罗克说,“多数观察家认为,中国建航母主要是为了其他军事行动价值,以及象征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头号强国和世界大国的地位”。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环境下,中国领导人想要更多经费用于中国军事太空项目,因为它关系到网络战。面对中国境内不断增多的恐怖袭击,国内安全将被置于其他一切之上。同时,随着预算主次改变和新技术出现,特别是在太空和机器人领域,中国更有可能仅新建两艘航母。
  中国领导人希望中国海军明显强于日本海军,但也会满意于不到美国海军规模和实力的一半。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