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部落

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创建新部落?

国庆节快乐!

楼主:WWW美国社区 时间:2016-10-01 15:51:58 点击:6 回复:5
脱水模式给他打赏只看楼主 阅读设置
楼主WWW美国社区 时间:2016-10-01 15:52:12
  67周年!
作者 :佰恹妆 时间:2017-05-06 07:35:05
  顶
楼主WWW美国社区 时间:2017-06-28 09:13:29
  感谢为祖国事业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两弹一星”钱学森、“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电磁弹射技术之父”马伟明、“科学疯子”黄大年、“遥感泰斗”李小文、“测量巨星”刘先林、“高超音速巨擘”郭永怀......这些人,都是中国的“国宝”!
作者 :部落版务组总部 时间:2019-07-12 20:55:47
  看到中国这三次亡国危机,就知道现在为什么“决不能收容难民”
  文景历史
  3小时前
  纵观人类历史,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如同引吭高歌的雄鸡,成为东方世界巍峨屹立的壮丽景观。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华夏民族遇到过三次灭亡危机,险境丛生,每次都与和外族大量侵入有关,为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
  看到中国这三次亡国危机,就知道现在为什么“决不能收容难民”
  一、匈奴之患
  战国末期,匈奴起源于河套平原,他们举族为兵,逐水草而居,倚仗马背民族特有的剿悍灵动,不断从广裹的沙漠戈壁向南推进,占据了水草丰茂的阴山与救勒川并以此为根据,向中原燕赵秦三国的北部频繁地攻击掠夺与骚扰。西部则沿着河西走廊东进,占据今日甘南草原与临洮河谷地带。
  看到中国这三次亡国危机,就知道现在为什么“决不能收容难民”
  在汉朝,匈奴是雄踞北方边疆的游牧民族。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华民族进入了长达百年左右的反匈奴战争。汉武帝时期匈奴成势,卫青、霍去病的大军穿越高山草原,深入沙漠戈壁,对匈奴展开了剿匪式的追击战。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曾发壮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历经十余年大战,汉军北出到燕然山、狼居青山(今乌兰巴托)、贝加尔湖(苏武牧羊守节之地),西边进击到葱岭、 塔里木河、阿拉木图一带,堪称万里征战之壮举。至此,匈奴之患终于基本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看到中国这三次亡国危机,就知道现在为什么“决不能收容难民”
  随着汉武帝发动三次反击匈奴战争,匈奴逐渐败退并不断南迁。对于归附汉朝的匈奴人,汉王朝采取设立属国制度、度辽营、使匈奴中郎将等方式来安置和治理。这些措施成为了汉朝最终战胜匈奴的重要原因,也使得中华民族摆脱了亡国危机。
  二、五胡乱华
  西晋末年到魏晋南北朝的一百多年间,中国又一次面临亡国危机,史称“五胡乱华”。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东汉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这些少数民族不断迁入中原,有几个原因:第一,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有关,汉王朝需要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的状况,因此实施了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政策。
  看到中国这三次亡国危机,就知道现在为什么“决不能收容难民”
  第二,与气候等自然因素有关。由于“小冰期”的出现,西晋时期天灾不断,气候寒冷。自武帝太康二年至惠帝太熙元年(公元282-292年)10年间,几无岁不旱,关中大饥,游牧民族的原住地环境不再适合畜牧生活,胡人大量南下觅生计。“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进流移,不可胜数”。之后又有蝗灾瘟疫,死者无数,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所以产生了有大规模的灾民流徙;在氐人李特、李雄的煽动下,起事作乱,令司马氏政权几乎瓦解。
  看到中国这三次亡国危机,就知道现在为什么“决不能收容难民”
  三、靖康之变
  1126年(靖康元年)北方的金兵攻克了宋朝的都城汴京(今开封)。1127年(靖康二年)三月,宋徽宗、宋钦宗和他们的宗室等往北方返回,北宋亡国。史称“靖康之变”。此后,大量北方居民开始迁至南方各地。
  看到中国这三次亡国危机,就知道现在为什么“决不能收容难民”
  金兵入侵时,全国人民纷纷往南方逃难,《宋史·钦宗本纪》如此记载,河东“ 威胜、隆德、汾、晋、泽、绛民皆波河南奔,州县皆空”。随着金兵的深入,广大百姓、衣冠世族、文人墨客更是“奔波于道者相继”,徐梦华的《三朝北盟会编》中写道,“士民扶老携幼,适汝、颍、襄、邓避难者莫知其数。”
  看到中国这三次亡国危机,就知道现在为什么“决不能收容难民”
  统治者衣冠南渡,在杭州建立南宋。中原汉族大量向南方迁移。之后蒙元又占领中原,中原地区破坏很严重。南方的江南地区作为南宋的统治中心区域取代中原成为了新的经济中心。大量北方人的南迁,给南宋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流民的增多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南宋时期频繁的农民暴动与此有着巨大关系。
  四、总结
  从中国历代的社会变动和人口大迁徙来看,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南下的原因与气候恶化有关,这与当今时代的难民遇到自然灾害造成生存危机很相似。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迁徙也造成了中国经济重心的变动,同时流民的增多造成了社会不稳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参考文献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徐梦华:《三朝北盟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脱脱:《宋史·钦宗本纪》,中华书局,1997年。
作者 :部落版务组总部 时间:2019-07-26 16:31:24
  俄国学者在蒙古发现突厥石碑,碑文可以确定:大唐果然强盛到可怕
  颜威说历史
  2019/07/07 20:03:09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除了汉朝就是唐朝,不过以前总是我们自己说自己厉害,难免被人说自吹自擂。我们说大唐打的周边无不臣服,势力范围更是广到吓人,但外国专家经常质疑我们,说唐朝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所以,他们一直在周边寻求史料来佐证中华文明的辉煌和强盛。
  俄国学者在蒙古发现突厥石碑,碑文可以确定:大唐果然强盛到可怕
  十九世纪末,俄国探险家兼学者在外蒙古发现了一系列刻有奇怪文字的古代石碑,那就是著名的“突厥三大碑”,分别是后突厥君主毗伽可汗以及两位大贵族阙特勤和暾欲谷的墓碑。经过长期艰苦的解读,专家们破译了突厥三大碑上的多数古文字,不仅揭开了最后一个突厥汗国的神秘面纱,而且还原了真实的唐朝。当年的大唐果然强大到可怕。
  俄国学者在蒙古发现突厥石碑,碑文可以确定:大唐果然强盛到可怕
  说起突厥,我们并不陌生。突厥是自从南北朝到隋唐,一直活跃在中国的北方草原一带。当年李渊建立大唐,还曾借助突厥的战马。后来唐太宗刚上台的时候,突厥十万大军兵临长安城下,搞得唐朝差点亡国。
  但这个危机被唐太宗化解了,据说当时,唐太宗只身一人去拜会突厥可汗,让突厥人大感吃惊,那种霸王色霸气直接秒杀突厥大军,突厥大军不由自主的纷纷放下兵器臣服。
  俄国学者在蒙古发现突厥石碑,碑文可以确定:大唐果然强盛到可怕
  历史对那次会谈无任何记载,只知道突厥撤军,大唐转危为安。我们不知道唐太宗和突厥可汗达成了什么协议。反正唐太宗定下灭突厥的决心。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开始,经过一两年的休养生息,唐太宗剑指突厥,对突厥展开了一系列的反击战。
  俄国学者在蒙古发现突厥石碑,碑文可以确定:大唐果然强盛到可怕
  公元630年,李靖率领的唐朝远征军于阴山擒获东突厥颉利可汗。二十七年后,苏定方再率唐军在中亚大败并俘虏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雄霸欧亚草原近两个世纪的突厥帝国灭亡。但唐朝政府并没有将突厥族群融入汉人,他们仍保持着相对独立的游牧生活。随着时间推移,突厥人与唐人的矛盾日渐加剧,突厥尝试恢复突厥的辉煌。
  俄国学者在蒙古发现突厥石碑,碑文可以确定:大唐果然强盛到可怕
  阙特勤是东突厥帝国回光返照的复兴中最重要的人物。7岁时其父阿史那骨吐禄死,叔父默啜可汗继汗位,阙特勤16岁时已六伐胡州两败唐军。716年,默啜可汗去世后,阙特勤诛戮叔父默啜全族及其主要大臣后,扶其兄毗伽可汗即位。为突厥的统一和复兴,勇武无敌的阙特勤一生身先士卒征战无数。《阙特勤》石碑详细记载了他的征战历程。
  俄国学者在蒙古发现突厥石碑,碑文可以确定:大唐果然强盛到可怕
  在其父叔兄两代人的奋斗下,唐王朝处心积虑肢解的突厥帝国再次统一起来。阙特勤的死,毗伽可汗悲愤已极:“我那始终明亮的眼睛变得仿佛瞎了一般,我那始终聪慧的心灵变得似乎麻木鲁钝。”
  为纪念突厥的再次复兴统一和武功盖世的弟弟,毗伽可汗写下长篇祭文,追述突厥人的历史和阙特勤的赫赫功勋,在唐人工匠的帮助下刻在其墓碑上。次年,唐玄宗御制御书纪念,同刻碑上。但《阙特勤》的突厥和汉文的铭文内容并不是一样的。
  俄国学者在蒙古发现突厥石碑,碑文可以确定:大唐果然强盛到可怕
  汉文部分整篇记述了唐朝与突厥的友好关係,也表达了唐玄宗对阙特勤的哀悼,自从大唐与突厥结为父子关係以来,双边修兵通好,互不欺诈,阙特勤是毗伽可汗的弟弟,而可汗是朕的儿子,因此朕对他也是对儿子一般的感情。
  俄国学者在蒙古发现突厥石碑,碑文可以确定:大唐果然强盛到可怕
  “修边贡,爰逮朕躬,结为父子,使寇虐不作,弓矢载橐,尔无我虞,我无尔诈。……且特勤,可汗之弟也,可汗,犹朕之子也。父子之义,既在敦崇;兄弟之亲,得无连类。俱为子爱,再感深情。是用故制作丰碑,发挥遐徼,使千古之下,休光日新。”
  俄国学者在蒙古发现突厥石碑,碑文可以确定:大唐果然强盛到可怕
  但突厥文的内容除缅怀阙特勤、记载其功绩外,还讲述了突厥征战立国的历史和对突厥国民的训诫。其中,特别训诫突厥子民,认为唐朝和九姓乌古斯是突厥南、北两大敌人,充斥着毗伽可汗的血泪控诉。
  俄国学者在蒙古发现突厥石碑,碑文可以确定:大唐果然强盛到可怕
  “汉人的话语始终甜蜜,汉人的物品始终精美。利用甜蜜的话语和精美的物品进行欺骗,汉人便以这种方式令远方的民族接近他们。当一个部落如此接近他们居住之后,汉人便萌生恶意。汉人不让真正聪明的人和真正勇敢的人获得发展。如若有人犯了错误,汉人决不赦免任何他人,从其直系亲属,直到氏族、部落。你们这些突厥人啊,曾因受其甜蜜话语和精美物品之惑,大批人遭到杀害。啊,突厥人,你们将要死亡!”
  俄国学者在蒙古发现突厥石碑,碑文可以确定:大唐果然强盛到可怕
  虽然这些碑文是对大唐的控诉,但背后的实质是大唐的实力强大。
  公元630年,唐朝灭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公元657年,唐灭西突厥,生擒沙钵罗可汗。公元685年,后突厥复国。公元744年,也就是立这块碑十二年后,唐将王忠嗣指挥朔方军以及回纥唐协军打破后突厥。次年,次年,后突厥最后一任君主白眉可汗被回纥部杀死,头悬长安。
  俄国学者在蒙古发现突厥石碑,碑文可以确定:大唐果然强盛到可怕
  随着这个困扰唐朝半个多世纪的草原帝国彻底灭亡,突厥正统王室——阿史那家族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从此不知所终,而融入唐人的那些阿史那后裔,大多改姓为史,也有少部分被皇室赐予国姓“李”。
  所以说,与其说是控诉,倒不如说是大唐的强盛。这让我们想起了打脸辉煌的大唐。
  俄国学者在蒙古发现突厥石碑,碑文可以确定:大唐果然强盛到可怕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大唐设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然后是公元668年,总章元年大唐设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次年改瀚海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
  公元679年,调露元年大唐置安南都护府于宋平(今越南河内)。东西南北,都有都护府。
  俄国学者在蒙古发现突厥石碑,碑文可以确定:大唐果然强盛到可怕
  公元750年,大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消灭石国后,大唐在中亚的势力拓展至阿富汗一带,中亚五国完全纳入到大唐帝国的势力范围内。
  此时的大唐南边到了越南,东边到了朝鲜和韩国,北边到了蒙古国和俄罗斯,西边更是包括了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东部、阿富汗大部、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东半部、乌兹别克斯坦大部。
  俄国学者在蒙古发现突厥石碑,碑文可以确定:大唐果然强盛到可怕
  这些今天属于他国领土的地方,当时都被大唐不由分说地看作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疆域。
  突厥人的石碑充分证明了大唐果然强盛,强盛到让人觉得可怕。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