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稀土协会人士的说法,稀土企业出口资质壁垒消失,出口企业数量将大增,出口竞争市场竞争加剧,“当前稀土价格处于底部,宏观经济若不再出现金融危机那样的萧条,随着打黑的深入,价格可能有一定上升空间”。
外界担心的是,在稀土配额时代,稀土走私就是个让主管部门非常头疼的话题。尽管国家一直重拳严打稀土走私出口,但这一现象并未得到根除,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海外稀土进口统计是中国海关出口统计的1.2倍,也就是说走私量是正常出口的120%,走私十分猖獗,直到近两年随着“稀土打黑”加重,才大大压缩稀土走私的存在空间。
稀土配额取消后,稀土走私问题会否引发反弹?
杜帅兵认为,稀土出口不受配额限制,如果卖的可以的话,可以引导企业更多地走正规渠道,“稀土被取消配额管理,只需凭出口合同即可申领出口,无需提供批文,这有望减少稀土走私的数量”。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6家大型稀土集团已经先后获得了工信部的备案批文,相关整合工作也迈入快速通道,今后稀土产业从生产、销售、流通到出口都会更加规范有序。此外,自2011年5月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已连续4年开展稀土“打黑”专项行动,特别在2014年,工信部等8部委联合开展打击稀土违法违规专项行动,也一定程度上抵消出口配额和出口关税取消的负面影响。
杜帅兵表示,目前稀土配额取消对市场影响不大,“每年出口配额用不完,不限制数量也没什么,最主要看是否会取消关税”。
前述中国稀土协会人士曾分析,“过去走私稀土是因为有客观的利润,关税就导致内外的价差比较大,走私的动力就比较强。取消关税之后,走私的利润低了,走私没有动力了,而且没有配额了,不存在走私问题。”
WTO稀土案败诉后,市场普遍预估,我国将在2015年取消稀土出口配额,并降低关税,然而去年12月16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的《2015年关税实施方案》显示,涉及稀土的出口关税与2014年没有变化。
“主要因为中国稀土各项政策调整方面还没有准备好,中国和WTO相关方商谈后,决定将调整稀土关税的执行期往后延迟,预计到2015 年下半年再取消关税。”申银万国在其一份研报中如是分析。
(本文来自环球网)
【相关分析】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限制 外媒猜测中方“妥协”
来源:新民网
时间: 2015-01-06
“中国给稀土出口发放通行证”。中国商务部元旦期间调整出口许可目录,取消稀土配额管理的消息,5日突然引起世界各大媒体关注。中国与西方持续多年的“稀土战”被认为暂告一段落。路透社称,限制取消让西方国家松了一口气。有媒体将这解读为中国释放出经济开放合作的信号。有媒体却称,这是中国向西方妥协。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遵守相关规定。就长远而言,这则是中国政府努力减少对经济干预的举措之一。
路透社5日报道称,中国商务部在元旦期间调整出口许可目录,取消稀土配额管理,今后只需凭出口合约即可申领出口,无需提供批文。一般预期,中国将通过提高原料税取代出口配额。
英国《卫报》评论说,中国的稀土产量占全球总产量90%以上,从而具有事实上的垄断地位。稀土为军工以及电脑、手机、风力发电装置、电池等众多技术产品所必需。2010年,中国突然宣布对稀土出口实施限制,理由是为更好地保护环境和资源,因为生产稀土需投入大量酸,并产生轻放射性废料。路透社称,中国政府通过严格控制国内稀土生产以及打击稀土非法生产和走私等措施,寻求提升中国对稀土产品的定价能力。中国实施出口限制后,世界市场上稀土价格陡增,引发发达国家忧虑和抱怨。《华尔街日报》评论说,随之而来的贸易纠纷使得稀土成为近年来引起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出现摩擦的新产品。
德国《明镜》周刊5日报道称,北京不再实施稀土出口限制意味着中国履行了世贸组织的一项裁决。中国宣布限制稀土出口后,美国、欧盟及日本对中国提出起诉。去年3月,世贸组织仲裁法庭在一项仲裁决定中称,中方的做法给本国企业提供不公平竞争优势。《华尔街日报》评论说,这种政策转变表明中国对违反世贸组织规定的相关指责做出反应,并愿意舍弃一项在增强其对稀土资源控制权上未能带来太多利益的政策。德国财经网评论说,这是一项出人意料的决定,中国向西方展示妥协。梅新育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是世贸组织成员并遵守该组织相关规定。
《明镜》周刊认为,自2011年需求高峰期后,稀土价格大幅降低。而且美欧国家已经找到部分替代品,导致需求下降。这可能也是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限制的原因。《华尔街日报》称,近年来中国稀土出口额一直未达到配额限制。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中国稀土出口量达24866吨,远低于配额规定的30611吨。2014年前11个月,中国稀土出口额同比下降33%。近年来其他生产国增加了稀土供应以制衡中国的市场主导地位。
《华尔街日报》援引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的话说,取消配额制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政府正在朝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转变。梅新育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即使再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出口配额也不是最好的制度。配额制度只是个救济和过渡性措施,容易滋生腐败。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中国政府努力减少对经济干预的举措之一。中国稀土产业应该建立长效和符合市场规则的机制,还要提高生产标准,推进重组,鼓励大型国企接手规模较小的稀土企业,淘汰低水平开采企业,提高中国在稀土方面真正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