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女子 社会栋梁】 02 商海猎艳
那是全民经商的年代。人人都想下海经商,人人都有成为大款的机会。陆青石是一所大学里的讲师,40岁,每月工资600元。这些日子,他今天听说,某甲发了,明天听说,某乙发了,不由得他不动心。
他想做生意,只是不知如何着手。主要是没有资本。如果摆个小摊,那就不如教书了。
一位朋友知道他的心思,介绍他到秀水街去当俄语翻译。北京的秀水街和雅宝路闻名全国。是和外国人做服装生意的商店的集中地。一个服装店的老板给陆青石开的起始工资是每月两千元,干得好以后还要加。陆青石就和学校谈妥,停薪留职,每年给学校交两千元留职费。
陆青石的老板是个女的,叫徐爱华,32岁,浙江人,具有浙江人的精明和清秀。
女老板的商店只是商用楼里面的一个房间。商用楼里,一个房间挨着一个房间,全是服装小店,竞争十分激烈。徐爱华的房间面积不大,约有14平米。徐爱华经营的是毛衣。房间的墙壁上挂着各式各样的毛衣。有一张办公桌和4把椅子。顾客都是俄国人,也有少量东欧国家的顾客,他们也讲俄语。顾客都是倒爷,一次要买几十件到上百件的毛衣。买卖双方在价格上都要争论很久。
陆青石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陆青石很快就熟悉了服装生意的操作程序。
老板徐爱华待人随和,很容易接近,是一个天生的生意人。她只有陆青石一个雇员。商店里人多的时候少,人少的时候多,陆青石有很多和徐爱华聊天的机会。徐爱华说,在高中的时候,她是全班功课最好的三个学生之一,在班上号称3剑客,但在高考时,不幸以两分之差落榜。她发奋复读一年,志在必得,结果又是以两分之差没有考取。当时有许多浙江人到北京来经商。她就约了两个男生到北京来找机会。她的父亲是一个小老板。给了她5万块钱,作为创业的资本。开始的时候在街边租个摊位,惨淡经营。一年以后她它还能勉强维持,只赚了个吃饭和住宿的钱。那两位男生就打道回府了。
徐爱华问陆青石,怎么40岁了,还没有结婚?陆青石说,自己出身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从小父亲就教育他为人要正直。前些年,自己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天天挨批判。就错过了结婚的最佳年龄。这两年,朋友介绍过两个,都没有谈成。准备在这里干上两年,存点钱,回去就结婚。徐爱华就说,找个合适的人不容易。
徐爱华也有时候问起陆青石关于他的专业方面的事。徐爱华总是仔细的听着,有时也问些问题,表示她非常感兴趣。
徐爱华常常说到她自己。开始那几年,有时候冬天的晚上,刮着北风,自己推车去给客户送货。拼命的干,总算在秀水街站住了脚。却错过了结婚的最佳年龄。现在也常常有人给她介绍对象。都是小老板。谈话的内容,除了钱没有别的。徐爱华说,她崇拜有知识的人。没有能上大学是她的终身遗憾。这些话当然有一定的含意,但是陆青石心里想的是娶一个知识分子,徐爱华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因此体会不到徐爱华说话的弦外之音。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就这样过了将近两年,工资也加到每月3千元。陆青石已经明白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现在存了点钱,就准备回学校去了。徐爱华也告诉了陆青石自己的计划。徐爱华说,做服装主要是靠眼光,只要你进的货,式样新款式好,肯定卖的出去。进一批毛衣要几万块钱,如果卖不出去,砸在手里,就赔了。要是赔上几批,就待不住了。这两年,竞争越来越激烈,俄国的顾客也逐年减少。生意越来越难做。这些年她赚了些钱,准备改行开个小餐馆。这里就收摊了。徐爱华拿出两万块钱给陆青石,说,你帮了我两年,这就是一点谢意。陆青石把钱收下,心里颇为伤感。
最后几天。陆青石帮着徐爱华处理剩下的一些毛衣。终于到了告别的日子。小商店里除了桌椅以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陆青石在将要走出房门的时候,忽然感到,这个他曾经工作了两年的房间对他是无比的亲切。他回过头去,他要再看这个房间和它的女主人一眼。没有想到的是,徐爱华坐在办公桌的后边正在擦眼泪。陆青石突然醒悟,这就是他人生中难得一遇的缘分,即将擦肩而过。陆青石快步走到徐爱华的面前,拉起她的双手,热切的问道:“爱华,嫁给我好吗?”
徐爱华吃惊的望着他说:“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陆青石一个字一个字的说:“徐爱华小姐,我正式向你求婚。”徐爱华站起来紧紧地抱住陆青石,泪水从脸上流了下来,她对陆青石说:“我等你这句话,已经等了很久了。”
一年以后,有一天,陆青石给我打来电话,说,爱华生了个小闺女,让我有时间到他那里去庆祝一下。我问小姑娘叫什么名字?陆青石说,小名叫:“两分”。就因为高考差了这两分,成全了他们这一段婚姻。我说,叫“两分”太不吉利了,我给她起个小名叫“两全”。陆青石笑了起来说:“还是你考虑周到,那就大名也有了,就叫‘其美’。”因此,这个故事就叫“两全其美”。(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