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部落

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创建新部落?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看电力足迹(转载)

楼主:一路加油 时间:2019-10-01 16:29:00 点击:36545 回复:0
脱水模式给他打赏只看楼主 阅读设置
  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书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的民族扬眉吐气、自信满怀,我们的人民幸福安康、意气风发,我们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前行。
  这是光明的时代,这是光明的中国。在新中国7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电力工业始终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了强劲动力。如今,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电力惠及千家万户,支撑各行各业发展,照亮了城市乡村,也照进了百姓心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征途上,谱写着动人心魄的光明乐章。

  砥砺奋进70年,中国电力走过了一段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的非凡历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作为参加阅兵式的一名普通士兵,17岁的杨玉增第一次见到了现代文明的产物——电灯。
  2019年9月20日晚,全国26个省份48个城市84个地标建筑集体点亮夜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有人甚至通过瓢虫一号卫星把对祖国的表白传递到了太空,回传了一张“太空自拍”。70年前重要而稀缺的电力,如今依然重要,却早已不再那般稀缺。
  时间回到1949年,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国电力工业面对的是一个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的烂摊子。伴随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中国电力工业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向着全新的未来前进。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电力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电,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由一点微光汇集成光辉绚丽的海洋。



  这是电力生产规模跃升千倍的70年——中国电力工业彻底改变落后面貌,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双双位居世界前列。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从1949年的185万千瓦增长至2018年的19亿千瓦,增长1026倍;人均发电装机容量从1949年的3.4瓦增长至2018年的1361瓦,增长近400倍;全国年发电量从1949年的43亿千瓦时增长至2018年的6.99万亿千瓦时,增长1625倍。2011~2018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
  这是全国用电水平大幅提升的70年——1949年,中国全年全社会用电量仅49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仅9千瓦时。2018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9万亿千瓦时,较1949年增长1407倍;人均用电量达4945千瓦时,较1949年增长548倍,大大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这是中国电网实现跨越发展的70年——从分散孤立、基础薄弱、安全运行水平低的电网,到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能源资源配置能力最强、高压输电线路最长、安全运行水平领先的大电网,中国电网创造了足以令世人惊叹的发展奇迹。
  1949年,全国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6475千米,最高电压等级220千伏。2018年,全国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约189万干米,较1949年增长291倍,相当于绕地球赤道47圈。1949年,全国35千伏及以上变压器容量346万千伏安;2018年,全国35千伏及以上变压器容量约70亿千伏安,较1949年增长约2022倍。如今,电网电压等级不断提升,实现了交流1000千伏、直流±1100千伏的重大突破;全国县、乡、村、户通电率达100%;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2018年平均供电可靠率高达99.820%。
  这是中国电力工业全面改革创新的70年——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中国电力不断适应形势变化,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力体制新格局,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电力发展模式。与此同时,电力科技全面进步,中国在特高压输电、燃煤发电、水电、核电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电力装备实现从完全依赖进口到逐步国产化、从小容量到大容量的转变。电力系统线损率从1949年的22.35%降低至2018年的6.27%,厂用电率从1949年的8.28%降低至2018的4.69%,节能降耗取得明显突破。供电煤耗从1949年的1130克/千瓦时降至2018年的308克/千瓦时,较1949年下降了72.7%;发电煤耗从1949年的1020克/千瓦时降至2018年的290克/千瓦时,较1949年下降了71.6%,供电煤耗和发电煤耗技术指标明显优于世界平均水平。
  新中国电力的传奇故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谱写了更辉煌的篇章。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电力工业和中国电力企业在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 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大势,确立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在建设运营好坚强智能电网的同时,创造性地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致力构建开放共建、合作共治、互利共赢的能源生态体系,让更多市场主体参与能源互联网的价值创造和分享,为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国网力量”。

  

  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中国电力履责担当,实现规模、质量、效率、效益的持续提升

  今年中秋之夜,在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长约6千米的景观大道上,436盏直流智慧路灯点亮了新区。这些看似普通的路灯,内里大有乾坤。它不仅安全节能,还能自动采集交通信息,实时监测各项数据指标,并通过定位系统、无线网络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便利服务。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让人们对这座智慧之城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国运兴,则电力兴;电力兴,助国运兴。历经火热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年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新时代,70年来,中国电力工业始终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始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成为构筑国民经济大厦的坚强支柱。
  站在历史的节点回望,伴随着“一五”计划开始实施,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帷幕正式开启。到“二五”计划末,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的24个电力项目全部发挥作用后,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34%上升曾至54%。时任电力工业部计划司处长兰梅曾说:“这真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
  1964~1980年,在贯穿“三五”“四五”“五五”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里,数百万建设大军扎根三线地区,陆续建成甘肃八盘峡和贵州乌江渡水电站、330千伏秦安变电站等。电力工业为中国工业布局结构调整和三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勋。到1979年,三线地区年发电量相当于1964年的4.3倍,“西电东送”联网格局已经具备良好基础。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立直接推动中国电力以体制改革破除旧的生产关系,极大释放生产力,在积极应对全国电力供应普遍不足状况的同时,为全国经济特别是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进入新世纪,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亟待迈上新台阶。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开始成为国家诸多重大战略的着力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电力是责无旁贷的先行军。


  


  打开中国地图,追随中国电力前行的脚步——
  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后,“西电东送”首批工程启动,7个发输电工程全面开工。如此规模和范围,在此前的中国电力建设史上绝无仅有。5年后,随着青藏铁路110千伏二期供电工程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段全线“零缺陷”投产,青藏铁路供电工程青海段全线贯通,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提供了坚强的供电保障。
  在东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部署为这片土地再创辉煌指明了方向。此后十年,东北地区500千伏电网普遍建成,坚强输电通道与受端网架建设齐头并进。扎鲁特—青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东北电力外送步伐加快,缓解了东北“窝电”困局。不仅如此,电网更带动东北装备制造业破除高度依赖资源产业和重工业的发展路径,构建东北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华中,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之时,川流不息的长江之上,三峡工程已经开始蓄水发电。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十多年间,作为中国电网的枢纽,华中电网的投资力度加大,建设规模、速度、质量不断提升,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创下世界纪录,为跨大区水火互济和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更大平台。
  在华北,京津冀一体化坚强输电网、国际级城市群一流智能配电网、京津冀一体化清洁能源消纳示范区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亮眼成绩单。当雄安新区蓝图绘就,国际一流绿色智能城市电网和世界领先电力公共事业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雄安新区电网正成为中国电网发展面向未来的“样板工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迈向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中国电力工业始终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己任——
  坚决贯彻党和国家“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几轮农网改造升级、“户户通电”、村村通动力电……电力行业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一系列行动持续推进,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就业、教育扶贫,服务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为广袤的乡村送去光明和致富的动力,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
  当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时代强音,中国电力坚决把绿色发展、清洁发展的重任扛在肩上,持续推动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为服务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开启,中国电力勇于担当,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大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让中国电力发展迸发更多生机活力。
  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下,中国电力始终走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前列,在电网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技术、装备、标准、人才乃至运营方法、管理理念“走出去”等方面持续发力,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发展道路。
  追寻新中国电力70年的辉煌记忆,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始终是中国电力发展的主旋律、前行的方向标。履职尽责之时,中国电力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落后到先进、从跟随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