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后来慈禧为了祭陵还专门修了一条铁路,可想而知这陵址选的是多么梦幻......(老佛爷的坟修的太豪华了,所以孙殿英给挖了,还捎带问候了下乾隆爷。)
其二,明陵地宫结构更防盗,清陵工程水平堪忧。
划重点!!!明陵挖不进去!!!找不到入口啊!!!
为什么明朝皇陵没有一个被盗,而清朝皇陵却被大肆光顾
以明定陵为例,就有27米的封土且有夯打,其他明陵只怕更严密。清陵才几米?9米而己,且一些清陵夯打未必严实;相比之下,清陵地宫是不折不扣的浅葬。明陵光挖到顶层都难,清陵几十号村民齐上要不了多久就开了。
为什么明朝皇陵没有一个被盗,而清朝皇陵却被大肆光顾
明定陵
明陵的地下结构复杂,墓道九曲十八弯,地宫虽然也位于中轴线上,但墓道却是蛇形的(孝陵,长陵,定陵皆如此),墓道口可能出现在圆形宝城墙的任意一个方向。这样一来,除非极其幸运,否则理论上只有挖出一条环绕宝城的环形探沟才能找到墓道口。这个工作量对民间散盗来说是几乎不可能实现。即便是机械化军队,也需要大量时日才能做到。
为什么明朝皇陵没有一个被盗,而清朝皇陵却被大肆光顾
定陵地宫
反观清陵就耿直得令人瞠目,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包括墓道在内,所有建筑都在中轴线,诚实得可怕。过了方城明楼就是哑巴院,墓道口就在哑巴院琉璃影壁下。当然,这里面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承袭关外三陵的祖制,满清刚兴起那会儿汉文化研究的当然没那么深,也穷,没那么多讲究。
清陵一条直线,地宫浅,墓道口位置明了,不被盗还等什么?除了乾隆裕陵、慈禧定东陵遭官盗(当年孙军长直接把门炸开就进去了,几天光阴,就平推了弘历,慈禧两座高台,因为他们只有一座塔。连升三星。有了“成功经验”后,清陵墓道口的位置几乎是天下皆知!),其余如康熙景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均是出动几十号村民,奋战一夜就挖出地宫入口,连炸药都不用,委实没有帝陵气势。
为什么明朝皇陵没有一个被盗,而清朝皇陵却被大肆光顾
孙殿英盗墓
至于明陵,孝陵、长陵进不去,光定陵就花了多少心思。自古除秦始皇陵就明陵最难搞(当初试掘长陵,专业考古队忙活了个把月亦一无所获,寻找明孝陵墓道出动了现代探测设备方才奏功)。
为什么明朝皇陵没有一个被盗,而清朝皇陵却被大肆光顾
明长陵
顺便一说,明陵中设置有排水的龙须沟,到了清陵反而欠奉,直至道光慕陵方才复置,以至于景陵、裕陵被发掘时均见水漫金山,成了不折不扣的地下水库。帝陵设计的劣化,恐怕也是明清易代后技术倒退的一种表现。
为什么明朝皇陵没有一个被盗,而清朝皇陵却被大肆光顾
清裕陵地宫棺椁全景
PS :其实相对于汉人皇陵来说,少数民族政权的陵墓都或多或少存在工程质量问题。这从地宫深度,排水系统,建筑用料上体现得很明显。历代皇陵中,唐陵最为坚固,其次就是明陵。如果放到相同生产力水平下比较,清陵的施工质量甚至还不如西夏陵和北魏陵,所以逢盗必失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