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生于十八世纪五十年代罗马的萨尔斯堡,因父亲是宫廷乐师,使得幼儿时的莫扎特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些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
莫扎特激情四溢青春烂漫,短短的人生之路硕果累累。他自然简单,快乐任情。长大后的莫扎特毅然离开父亲,离开了刻板的大主教,他要自由,更愿意在音乐天地里驰骋自己,感受未知的世界。很不幸,他的未来世界一团糟。这是个“拒否”的家伙,拒绝一切人世间的枷锁,他不谙世事,只容纳善良、友好、天真,更多的时候,他喜欢和下层人们呆在一起。他善于捕捉来自于生活层面的音乐灵感,鹅毛笔源源不断流淌出生命的音符,他的胸腔鼓动着欢乐的翅膀。他把音乐与现实有效的剥离开,无论身处怎样的人生际遇,顺境或逆境,高贵或低贱,窘迫或志得意满,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他的音乐,欢快、干净,洋溢着对生命的热情和礼赞。初听来有庙堂气,旋律明快,让你感觉到生活的阳光和煦暖。然而他却是一个在困顿中死去的音乐家,正如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中所叙及的那个样子。傅雷说莫扎特承受了无以言说的痛苦和磨难,可音乐里丝毫寻不到现实的伤痛。于傅雷这句话的暗合,听他的音乐我也有这种感觉。是的,莫扎特为音乐而生,俗世尘烟是无法浸其表里,或许,他根本是未觉,他是尘世里玩耍的孩子,音乐殿堂的圣徒,他天生就是为音乐而生的。
再听莫扎特的音乐,为自己轻易下了一个“庙堂气”而惭愧。他的音乐,处低如流泉,感觉在油油的绿草上泻过;处高是世外妙音,接近天堂的声音,又回旋于大地之上。它与亨德尔的《弥撒亚》不同,听着《弥赛亚》,可以感觉到基督徒们与上帝站在一起,那音乐是神曲,是与上帝会晤过的旋律,是灵魂的洗涤和皈依的虔敬。莫扎特的音乐却徘徊在天堂的门口,使上帝能听得到,我们人世间众生也能听得到。
天才是上帝的宠儿,因为太宠爱,早早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仅仅活到三十六岁。他创下了音乐史上的奇迹,他的古典音乐作品是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看了电影《莫扎特传》,你会更好得了解他。
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