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集(三):七律4首
2017.12.09 柏舟 (逍遥羽毛) 阅读 110
音乐:江河水) - 杜雯惠
1. 八月五日从秭归登舟入三峡咏怀屈原
2009年9月
日暮移舟过秭归,祠宫隐隐半山陂。①
楚天云阔山低远,三峡风高浪涌驰。
辞客千年魂尚在,离骚一曲泪双垂。
汨罗流向潇湘去,化作丹霞傍九嶷。②
① 屈原祠座落在秭归城东五里的一个山丘上,坐坡朝江,面对楚台山。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归洲(秭归县旧治)剌史王茂元在相传屈原怀恨投江后魂归故里处修建了屈原祠,南宋诗人陆游路过此地有诗云:“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涛声似旧时。”1976年,长江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江水升高,屈原祠由秭归县人民政府迁至距县城3公里的向家坪。
② 据《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九嶷山最高峰是舜源峰,因与舜帝的传说有关,舜陵、舜庙均在舜源峰下。又,楚辞《九歌》中有“湘君”、“湘夫人”两篇,所言传为舜帝及其二妃之事也。
2. 八月六日登白帝城咏怀杜甫 ①
2009年9月
老去诗人独自愁,飘蓬半世驻夔州。
永安宫殿空山月,西阁摩崖对激流。
落日情怀频吊古,清秋节气屡登楼。
来寻旧迹沉江底,向晚悲风泪浸眸。
① 杜甫晚年寓居夔州一年零九个月,创作夔州诗440余首,几占杜诗的三分之一,包括“登楼”、“登高”、“诸将五首”、“秋兴八首”、和“咏怀古迹五首”等名篇。后人将白帝山下观音洞满愿楼改建为杜甫西阁,以为纪念。现因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杜甫草堂已被淹没,现在唯一能看到的遗址便是一块残碑和一棵柚树,碑上书有“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此居住。”:
3. 咏怀司马迁步韵韩济中 ①
2009年9月
春秋健笔数谁雄,千古文章太史公。
负辱丹墀肠九断,蒙羞蚕室恨无穷。
祠堂耸峙黄河侧,帝寝飘摇暮雨中。
幸有遗篇书信史,苍松无语啸西风。
① 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陕西韩城芝川镇南奕坡旁的悬壁顶端,东濒黄河,西枕梁山,山河映带,气势磅礴。司马迁祠的修建年代距今至少已有1600年,现在的山门和寝宫是宋代建筑遗存,元明以来虽然几经重修,但仍保持着原有规模和古貌。余曾于1981年夏至韩城谒太史公祠。
附韩济中【七律.咏司马迁】
蚕室刑余气更雄,子长仍是美髯公。
一腔孤愤横天外,万代文章立世中。
掷笔仰观云易变,抚书低唱道难穷。
河山有幸曾耕牧,自此龙门驻烈风。
4. 咏怀苏轼步韵安全东
2009年9月
放旷情怀不自愁,一生谪贬几多州。
水光潋滟西湖柳,月色空明赤壁舟。
笔意常于胸次涌,词风好向大江讴。
晚逢赦令文星殒,泪洒吴天恨未休。①
①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哲宗崩逝,徽宗即位,大赦天下,皇太后向氏摄政,试图促成新旧两派的和解。五月,苏轼被赦免了流放海外之罪,并被提举为成都玉局观。苏轼六月渡过琼州海峡返北,经过润州、前往常州时,运河两岸拥满了成千上万的百姓,他们随船前行,争着要看看这位久经磨难的大诗人的风采。然而,此时的苏轼因旅途劳顿早已染病在身。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六月,苏轼卧病常州,七月二十八日,苏轼逝世,一代才子就此陨落,死时六十六岁。
附安全东【贺儋州东坡文化研究会成立】
流寓天涯未许愁,苍颜白发寄儋州。
劝农何惜身当马,问疾浑忘命若舟。
文播荒徼昌教化,功传琼岛付吟讴。
至今人念东坡事,着意研磨竟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