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2日下午,在闹中取静的“幸福里”,十几家媒体和逾百名观众齐聚“观天下”讲坛,聆听张维为教授回望六年前的一场“世纪辩论”。
大背景
六年前,也是一个6月的下午,在上海威海路文新大厦的大讲堂,中美两位学者一起迎来了自己的“历史时刻”。一位是弗朗西斯·福山,1990年代以一曲“历史终结论”呼应冷战局势,认为各国政治制度将很快趋向欧美,风靡东西方学界,也带给中国人巨大的思想压力。另一位是张维为,1980年代为邓小平等多位中国领导人做翻译工作,走访近百国家,见证中国脊梁不信邪、筚路蓝缕改革突破的勇气。而后自己励精治学,实事求是总结中国发展经验,拒绝向西方学者“汇报工作”的态度,提出中国模式。他曾对西方唱衰中国的学者说:过去20年你们对中国的每一个预测都是错的,叫我们怎么尊重你们的看法?
然而在六年前的历史临界点,这个意识还是略微超前了。
彼时的讲堂之外,弥漫着“阿拉伯之春”的炎炎气息。那一年2月,埃及的抗议者走上开罗街头,要求结束穆巴拉克统治。利比亚爆发反政府抗议,很快演化为内战,反政府武装在欧盟战机的掩护下颠覆了卡扎菲政权。巴林爆发示威、也门爆发示威、叙利亚爆发示威。与以往不同,这场肇始于突尼斯的中东乱局,具有鲜明的“新媒体”属性。抗议和动乱借助社交媒体“推特”传播,被西方媒体冠以“推特革命”之名。
(卡扎菲之子穆塔西姆在利比亚内战中兵败身亡,围观者手机拍照)
当时在中国新兴的社交媒体“微博”上,也是一片欢呼。甚至有天真善良的人们表示自己流泪了,因为终于看到“自由民主”打开阿拉伯世界大门,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历史的终结”似乎终于被社交媒体送进地球各个角落。中国微博上各种抗议事件层出不穷,一片山雨欲来的景象。
这便是六年前那场对话的大背景。然而两位学者却是气定神闲走进讲堂。平心而论,福山不是为了再次兜售终结论而来,这次他又比很多西方学者快了半步——《政治秩序的起源》英文版刚刚出版,正面肯定中国自秦以来构建的领先西方的高效官僚系统。彼时,他已隐隐意识到西方民主失灵带来的问题,不久就会撰文呼吁美国需要民主集中(http://www.guancha.cn/FuLangXiSi-FuShan/2011_12_02_62559.shtml)。不过在那天的辩论现场,他对历史终结的信念没有变,这是他必须坚持的“面子”。
张维为教授在此前不久刚出版“思考中国三部曲”的第一部:《中国震撼》。在一片山雨欲来的表象背后,他看见的却是中国拥有自信的底气。他对中国发展的高度肯定,对中国自信的热情强调,对西方神话的冷静剖析,给当时中国思想界带来极大冲击,也遭受不理解。正如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李世默在《两种元叙事》演讲中所说的,无论是信奉苏联神话的人,还是信奉美国神话的人,想要走出迷信,都是痛苦的过程。在那次演讲现场,我看见有一群退休老人,像上海图书馆或者公交车上脾气很大的老人一样,中间忍不住不顾规矩,在座位上喊起来,激烈反对张老师观点。
六年后,张维为教授回忆,在与福山先生辩论前,也看了一些中国学者与他的对话,坦率的说,那不是对话,而是“汇报工作”。那些学者关心的是中国哪一天才能达到美国民主和法治水平。这种甘当西方学术打工者和搬运工的弱者心态,使许多西方学者来到中国如入“无人之境”,就像美军入侵伊拉克那样,所向披靡,在任何问题上都被看作是专家,观点被广泛转载和引用。
六年前,台上的张维为与福山教授却是温文尔雅,针锋相对却不失礼貌。在那场辩论里,他连做了5个关于世界形势的大预测。其中还包括让福山本人略感无奈的“历史终结的终结”一说。论辩之精辟,促使美国《新观点》季刊在当年用半本书的篇幅全文刊发了英文原文。
六年时间如白驹过隙,对中国人来说,房子、车子、教育的日常烦恼每每相似,而对欧美中东来说日子却可能恍若隔世,政权更迭、经济危机、内战不停、移民冲突、族群分裂……There are people dying.
历史终结论的预测错了,但这六年的历史却被提前准确写在这场辩论中。
大预测
在那场演讲中,张维为教授与福山教授在五大问题上做出了各自的预测。
预测一:阿拉伯之春将变成阿拉伯之冬
2011年,阿拉伯之春如火如荼。当时的辩论中,福山认为,中东中产阶级崛起,人民要求自由民主,并认为中国也会出现相似局面。
张维为教授认为这不可能,并用埃及实地考察经验回应:“中东最近出现的动乱好像体现人们要自由,而我觉得最关键的问题,是那个地方的经济出现了大问题,我去过开罗,去过4次。20年前跟上海的距离大概是5年,现在比上海落后40年,一半的年轻人没有就业,不造反行吗?而且我自己对中东的了解使我得出这样的结论,西方千万不要太高兴,这会给美国的利益带来很多的问题。现在叫中东的春天,我看不久就要变成中东的冬天。严格讲那个地区还没有成熟到中国的辛亥革命时期,所以路漫漫。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结局我们会看到的。”
这六年的历史证明了张教授的话。埃及、利比亚城头变幻大王旗,美国大使也被胜利者们暴尸街头,而也门、叙利亚的鲜血之路更是漫长的出乎人们意料,沙特、阿联酋等美国庇护下的君主国家继续醉生梦死。在六年后的这个下午,张教授说,“我可能是全世界最早明确预测‘阿拉伯之春’将变成‘阿拉伯之冬’的学者。”随之,现场响起了略显沉重的掌声。
张维为说:“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是国家高端智库,有人问国家高端智库的标准是什么,那要看中央有关文件,但我个人体会有一条重要的要求就是:要能提出前瞻性的、一锤定音的建言,‘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之冬’就是这种一锤定音的建言。”
预测二:美国可能选出比小布什更糟的总统
这一话题始于对美国政治制度的讨论,对此福山报以一贯的乐观,认为尽管金融危机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但他相信美国成熟的制度将会自我纠错。
而张维为教授则表示:美国必须进行实质性的政治改革,不然很可能选出的总统还不如小布什。今天特朗普的上台,已经让这一预言不证自明。
六年以后的今天,张维为说起不久前在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峰会,碰到一位美国智库的学者,他说:“特朗普是我们的耻辱啊,他会说‘习主席是个好人,他跟我谈朝鲜问题,谈了十分钟我懂了’。你想一想,如果你们的国家主席说,‘美国总统是个好人,他给我谈古巴问题,谈了十分钟,我懂了’,你们会是什么感受?”他还说,“你看特朗普和澳大利亚总理通电话,把电话机扔了。在众目睽睽之下,不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握手。他还要退出190个国家参加的巴黎气候协议,这会激怒全世界。结果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包括许多美国的盟友,都在向中国靠拢。”
张维为教授点评,过去西方认为,自己的制度确保就算选个傻瓜也没问题,但中国模式下,领导人必须选贤任能。这样观念的差别,是两者今天兴衰交替的原因之一。他比较同意美国前总统拜登的说法:“唐纳德,赶快长大呀!”(Donald, please grow up),这句话也适合送给整个西方。
预测三:民粹主义将毁掉西方民主
六年前,张维为教授明确表示看衰西方民主制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难以解决“低智商民粹主义”(simple-minded populism)问题,美国的制度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福山当时这样回应的:“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林肯有一名言‘你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间欺骗一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对于一个非常成熟的民主制度,他们有自由的言论权、评论权。从长期角度来说,人们最终还是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六年后,张维为回忆当时心情:“我(当时)心里就在想,福山真是有点too simple,too naive”(观众笑)。他对福山说:“您很乐观,认为美国会吸取经验教训,不被民粹主义左右。但我自己觉得随着新社交媒体的出现,民粹主义会越来越严重,这是一个大趋势。一个国家也好,一个社会也好,垮起来是很快的事情,不是简单的一个体制问题”。
从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和美国大选这些黑天鹅现象来看,西方民粹主义思潮确实愈演愈烈。正如张教授所言,金钱的卷入,新媒体的卷入,最终西方这种“低智商民粹主义”可能会毁掉西方的未来。至于林肯的表述在哲学层面是对的,语言也是诗一般的美,但现实很骨感,政治有时间维度,也有空间维度和成本维度的,这好像说你今天丢了手机,别人宽慰你:没关系,你的手机一定还在地球上。
预测四:历史终结论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