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读我看》中,王安忆提到很多演员的型。她说,“人物的型其实是很重要的,有些时候人物的型选对了,塑造就成功了一半。型里有着许多内容,不单是好看还是不好看。人的型里就有这么多的奥妙,不是所有的人脸都能称之为型的,所以称为型,必定要有涵义,多少不论,有是一定要有。电影电视是以真人直接表现,脸型的意义便不消说了。”

王志文——很有旧式男人的做派
型里所包含的戏剧性,有时可以与情节相敌,在某一个特定的背景,说不准就自行演绎成了故事。王志文,最初我不怎么看中的,看<<过把瘾>>,觉得此人作派中似乎隐着什么习气,辨不出究竟,就觉得有些“做”。突然有一日,看到了电视剧<<无悔追踪>>,王志文演那潜伏下来的蒋匪特务,便看懂了。
原来这是一个旧式的男人,在五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还比较常见的保守的男性市民。我小学里的许多同学的爸爸就是这样的。有庸俗的脸像,眉间,颊和腮,都比较狭,额角略微窄平,梳分头最为合适。他们很注意自己的仪表,走路行动有点板,但“板”中又别有洒脱,表示出他们虽然生活严谨负责,但亦是开放的,见过不少的世面。旧时代不象现今这么随便,所以,人就有了分寸。
即便到了新时代,规矩和时尚变了,习惯还在。穿人民装,领口一定要扣好,棉布衬衫的袖口也扣好,即使袖口卷起来,也卷得板板正正,一点不走样。王志文就是这样,那个“特务”一下子把人带入那个新旧时代的交接口,旧情旧景扑面而来。再看<<半生缘>>中的张慕瑾,寥寥数场戏,连历史都出来了。张慕瑾是六和小城的医院院长,自称是从乡下来。
那时候的“乡下人”其实是不大怯生的,因他们比上海的市民有根基,有归宿,心是定的。这时,王志文也是梳分头,发脚推上去了些,留下发青的鬓角,有些乡气,但因为受过教育,又有良好的职业,面色很清爽。老式男人,都带着些乡气,哪怕是在上海,在洋行里做的,因是从家乡出来不久,联系未断,往来还是很热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