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没追剧了。那天中午,打开电视瞧了一眼,中央6台正播《密查》,看了两集,被剧情吸引,熬了几个晚上,一气呵成追完39集,意犹未尽。
怎么说呢?对于谍战剧,柳云龙的《风筝》,以及孙红雷的《潜伏》等,是我看过的、可怜的少数几部谍战剧中,觉得拍得不错的。看完《密查》,个人觉得这部剧完全可以与这两部媲美。中统、军统、八办、日特,几大机构绞织在一起,围绕八办中将高参宣侠父突然失踪一案,各使狠招。想揭开谜团的,欲捂死阴谋的,有为一己私利,冠冕堂皇说为了党国利益党同伐异的,有因为乌纱帽而枉顾抗战大业的……人性与利益或明或暗倾轧绞杀,大起大落,大开大磕,步步惊心!一会山重水覆,一会柳暗花明,当重重迷雾散去,豁然开朗。故事情节曲折迂回,是谍战剧能吸引人的先决条件。鄙人看剧不多,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单就人物的塑造,谈谈管窥之见。
首先是主演郑凯,他饰演的武仲明在众人眼中是个把药当炒豆吃的病秧子,就连西安行营主任蒋政文,在劝其侄女从与武仲明的迷恋中自拔的话语中,都说他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是一个六亲不认,为了获取情报连亲兄弟都敢杀的冷血。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是周总理亲自安插在国民党核心位置的红色特工。为了调查宣侠父失踪一案,临危受命,克服中统行动组长刘天章时时追查其共党身份的危难,克服至亲嫂嫂对其深深误解的痛苦、与真凶丁一欲杀他而后快的危险,一点点撕开凶案面纱。最后,为了兄弟情,以身殉职。其不同于其它谍战剧的是,对于人性的刻画,与军统处长徐亦觉的亦敌亦友,与自己的专职司机罗子春的兄弟情与背叛恨,与行营主任侄女蒋宝珍的爱恨交织……各方关系必须拿捏准确,稍有不慎即可能万劫不复。整部剧表演下来,个人觉得他对角色的塑造是成功的。剧末因身份败露,他本可以被八办带回,却义无反顾地拖着已严重枪伤的身体,走回他的办公室,在徐亦觉举着枪对着他时,他说,现在,你可以彻底洗脱你的嫌疑了。作为兄弟,我把命交给你,够意思了吧!一声枪响,徐亦觉打开门出来,双目无神地独自走回自己的办公室,在无人的角落,他痛苦地依着墙慢慢地坐在地上……如果不是因为党派之争,他们该是多好的兄弟!此时此刻,武仲明的人格魅力与对使命的舍命担当,岂是用一个义与忠所能概括的?他是一个普通人,但其思想、精神境界却无疑已到了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都须仰视的地位。所以,行营主任在听到武仲明的死讯时,说,不公开身份,密葬!厚葬!此剧把国共两党的关系放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是炎黄子孙,大敌当前,应该兄弟阋于墙,而御于外。
另外是反派――中统行动组长刘天章。这个人阴险狡诈,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大了说,确实是为了党国的利益铲除异己,小了说,这个人的格局太过于狭窄。他看不到党国利益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民族利益,还有超出利益之外的友情、爱情。其对于武仲明的步步追杀,一半出于公,可能一半出于私,出于对这个人的嫉妒。他太强大了,既可得到老师的信任,又能得到他深爱的姑娘蒋宝珍的死心塌地的爱,更能得到明知已有怀疑却仍惜其才的行营主任蒋敬文的偏爱,而自己舍了命维护的党国,却一再对他误解,想想都心塞。作为一个特工他的智商是可以的,他能利用冰雪聪明的蒋宝珍,更能在身临险境时想到自救,其对职责的一条道走到黑的坚守,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特工人才。只可惜生不逢时,或所忠非人吧?他的死是可悲的,可以用多行不义必自毙,也可以聪明反被聪明误来解释。所以,人走对路,跟对人很重要。紧要关头要知进退,也不能忽视。
这里我要重点提一下武仲明的专职司机罗子春。这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人物,为了爱情,他可以背叛把他当兄弟的主人武仲明,但为了大义,却又可以舍命揭露阴谋。正是因为他的死,武仲明才可以痛下杀手,除掉随时都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夙敌刘天章与丁一。所以说,人都是有两面的,我们可以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里找到私心的解释,也可以在大是大非面前去寻找人性的光辉。
在谍战剧烂大街的今天,要拍出一部能让人看下去不觉得雷同的,确非易事。《密查》在这方面确实有让人惊喜的地方,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