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部落

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创建新部落?

芸芸众生·改名之风

楼主:江城古柳 时间:2016-10-31 05:40:26 点击:142 回复:19
脱水模式给他打赏只看楼主 阅读设置
  

  我国的传统地名,大多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而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当为湖北的孝感。此县建于东汉年间,因董永卖身葬父感天动地而得名。据说“七仙女”返回天庭以后,其子董仲为她建了一座衣冠冢,俗称“仙女墓”。可见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虽为神话传说,却也并非空穴来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包含历史沧桑的地名,在文革期间却一度被改为东风县。
  最近看了学者陈徒手的一篇文章。文革初期,北京城里掀起了一股更改地名的热潮——改张自忠路为工农兵大街;改赵登禹路为中华路;改佟麟阁路为四新路;改南下洼子胡同为学毛著胡同;改肖家胡同为红到底胡同;此外还有红浪胡同,喜报胡同,鼓舞胡同,永革路,大寨路,四季红路,宇宙红路,红思想大院等等。结果把许多“老北京”都弄得晕头转向找不着北,走错路上错车的事情屡屡发生。
  我们这里有座西山,很久以前山下住着一户人家。这家的老汉姓李,是我姥爷的一个本家兄弟,母亲叫他二大爷。二大爷是最早一个来到那块儿开荒种地的,家里养了一匹骒马(母马),那年生了一匹小马驹儿,黑嘴巴白鼻梁,身上也有几块黑白相间的花纹,整天蹦蹦跳跳,十分可爱。乡亲们觉得稀奇,从此就管那块儿叫李花马屯——花马,在古代叫五花马,非常珍贵,只有皇帝才得骑乘——“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来换美酒”,那是李白喝醉了自个儿吹牛,其实他根本就沾不着那马的边儿!
  后来,到李花马屯开荒种地的人家越来越多,渐渐就成了一大村子。再后来变为公社驻地,叫做花马公社。文革发生时,有人认为那马是地主家的马,怎么能用做人民公社的名字呢?于是便更名为红山。当时有人反对,说这个名字在全国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改掉了实在可惜。但可惜也没用,最后还是改了。
  地名是文化,人名更是文化,往往表现了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思想观念以及文明程度。比如,我们这里有一家的家谱排字是“存文德继名承,永希维顺振经。万邦忠君尚正,建安清世俊英。”不仅规定了辈分的名字,也表达了一种信仰和为人处事的准则。但是文革一来都被当成“四旧”,一股脑儿地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一九六六年毛主席接见红卫兵以后,继改地名又掀起了一股改人名之风。一些小青年不顾父母的反对,纷纷以“东”“彪”“红”“卫”“文”“军”“兵”等字为名。光我知道的就有:卫东、捍东、学东、传东、向泽、学泽;向东、向彪;卫东、卫彪;红卫、红旗、红彤、红霞、红云、红雨、红兵;卫兵、卫革;文革、文卫、文化;向军、拥军、卫军,甚至还有叫“革命”“造反”的。可谓数典忘祖,莫此为甚!


  


  

知音:1

赏金:100

最高打赏: 初晴末夏(100.0) 我要上榜

最新打赏: 初晴末夏

作者 :中将杨立青 时间:2016-10-31 06:27:22
  自由
  • 江城古柳

    举报  2016-10-31 06:40:02  评论

    @中将杨立青 :乱改名字还叫自由?怪不得你一天换一个马甲。但在现实生活中可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 中将杨立青

    举报  2016-10-31 07:41:59  评论

    今天的法律也规定了公民有选择姓名的自由
5条评论   点击查看  我要评论
作者 :风华小女子 时间:2016-10-31 08:52:54
  @江城古柳
  现在就不可随便改了,年满18岁要家人陪同去,才可以。
2条评论   点击查看  我要评论
作者 :竹林散步人 时间:2016-11-01 13:00:09
  欣赏!某个时段狂热而专一的思维,思想是个好东东,可以舒放也可以紧箍。
作者 :贾庄当真 时间:2016-11-04 16:33:01
  @江城古柳 推荐
1条评论   点击查看  我要评论
作者 :店家求交友 时间:2016-11-07 15:28:44
  求交友 136929549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