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 2017年07月10日18:22于:重庆[LXK9068]
敬伟的第二故乡.1.【不定期.连载】
【1】来重庆的第一次
引子
人的一生,到底有几个故乡?
说真的,只有一个。
这就是:所谓自己的“出生地”。
也就是:自己血脉被传承的地方。
可是,特别是现在。十个人,至少九个以上的人都会有:记忆深刻、不能忘怀、常常思念、血脉相连的这样的“家"与"乡"——才是真正的称之为"故乡"的概念所在。
我也不例外。
想当年:风华正茂,英俊潇洒。
通过几年的新大学学习,有幸成为:西安理工大学(原:陕西机械学院)“床。7304班”唯一人选(后来才知道,全校仅仅只有三个名额),参加全国统一分配。从一个回乡知识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的青年农民,成为了新时代的大学生。
经过几年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材料、热处理、(工厂供电 选修课)、制图、零件、设计、专业设计课等几十门课程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实践(两次以上的实习)、再学习、再实践。在就行了差不多半年的毕业设计实践及总结.顺利完成了当年教育大纲的基本要求.顺利的毕业.
回忆昨天,真的是记忆犹新;
西安12月中旬的(冬天的)早上,也是冷气逼人。因为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的天气特别冷。前些天的早上就看到了公路旁边的小草的叶子上边是白花花的一片细小晶银的白霜。
在微风的吹拂之中,我披着大衣就在 兴庆公园 大门口等待我们几个岐山高中的同班同学:沈天绪(后改名为沈悟)、蒲根福、吕林涛(孙胜田、柳惠苹、强小录的因为有事情没有来)。
大约到11点钟 ,我们汇聚了,因为我们几个(吕林涛 除过)都是今年毕业, 以后还不知道能否相见。特别珍惜现在的相聚。
我们四个人,点了一些菜,我带来了一瓶正宗的60度的西风酒 ;又在兴庆公园餐厅买了一瓶葡萄酒,一瓶啤酒、一瓶30度左右的西安白酒。就这样追忆、怀念、叙述、相互敬酒、干杯、喝、、、
四个人夸夸其谈、情深意浓、、、
一直到下午两三点钟,一个个神气十足、满面红光、满嘴酒气,晃晃悠悠、东倒西歪,相互搀扶、左左右右的 离开了拍摄“火焰驹”的地方(现在的餐厅)。出了兴庆公园大门,我和吕林涛看着 沈天绪、蒲根福坐上了返回西安电信工程学院的电车以后,我让吕林涛月回到对面的——交通大学,然后,我还是摇摇晃晃的路过”军人养老院“、再往前走30余米,从我们宿舍楼房旁边的大豁豁墙翻了过去 ,方方便便的回到了二楼的宿舍(从正门回宿舍要走1.5公里路;倘若走另外一个大门,也得走300米,还要翻铁门)上床睡觉、、、
下午,好几个有很多同学都来看望了我,迷迷糊糊的,好想知道,好像又不太明白、、、
晚上了, 还是美女同学何朝英来到了我们的宿舍 呼唤我起床咯,参加同学们的”毕业聚餐“。
差不多有十多位。 在刘斌铁他们的宿舍里。
我迷迷糊糊的,起床,下床,跟着何朝英来到同学们的聚餐处。
我瞄了一眼有:戚安帮、孙贤伟、何朝英、黄炳质、刘斌铁、何柯屏、穆凯军、王阿鬲、李健芳、同座韩维珍及为我们服务了几年的生活委员等等一共有十七八个同班同学(全班共31位同学)。
真正的是这几年比较合得来、比较没有是非,不管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堂堂正正地过来了,真真实实的学习,挺直腰杆的相聚、光明正大的叙说同学同桌之情、祝福每天更美好、祝福明天为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今天,首先送走了戚安帮、孙贤伟、林家华、付德全、黄炳质、雷英庆、陈炳新、老乡李宝财等等他们。
我,带着母校大学党委、革委会的希望、信任、嘱托,怀揣“分配报道通知书”,带着热血沸腾的满腔热情与向往、为校争光、为国争光的坚定意志与胸怀——踏上了国防军工的这条光荣而又神秘的道路、、、

右 是: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专业设计 老师: 应锦春(国家 机械设计手册的编者之一)
【文/原创:图片除注明的外均选自网络 LXK。9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