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诸嫁人了

同学姚辉(化名)春节里回了趟老家,探望老父母。回来时母亲硬塞给他山羊肉、南通郎山风鸡、咸青鱼、白扁豆子、糖年糕、炒长生果等家乡的土特产,他发微信邀请我们去分享,笔者便与两位初中同窗应邀前去府上小酌。大家谈论着家乡建设了高速公路,宁启铁路在家乡建造的火车站已经通车,在建中的沪通大桥年底也将要竣工,上海第三大机场将在家乡四甲建造,将来长江以北近黄海一片地方,将包括在长三角范围内,属国际大都市上海市旗下,从此将带动故乡的经济大大地发展,我们回去也更加便捷了,故乡的发展日新月异,变化之大使我们几十年在外的游子兴奋不已,大家频频举杯欢呼!
谈到家乡老同学的近况,总之年龄大了,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姚辉忽然想起了什么,笑嘻嘻地把头凑过来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老诸嫁人了!”
“哪个老朱!”
他饶有兴趣地说:“喏!就是那个綽号叫“猪大哥”的诸国平呀!”
哦!想起来了,诸国平年龄比我们大一两岁,长得白白胖胖,所以大家喜称他为“猪大哥”。这就奇了,一个80高龄的老头儿怎么说“嫁人”了呢!弄得我们一头雾水,面面相视。
细问下来,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前两年老诸爱人得了绝诊,没有办法请了个50多岁的农村妇女照顾病人。她为人忠厚老实,手脚勤快,工作很尽职,令诸家人很满意。去年底老诸爱人医治无效去世了。老诸生活上痛失伴侣,感情上大受打击,加上老诸几年来饱受操劳辛苦,人瘦了一大圈,终于也病倒了。保姆为人善良,见此情况,不忍马上离去,便主动留下来继续做他家的保姆照顾老诸。他们俩日久生情,子女也有意促成,这事情就好办了。
女方提出结婚后随她回农村去生活,乡下有房子,有自留地,她边打理家务种自留地,同时照顾老诸两不误。老诸在乡下也可协助妻子喂鸡、放鸭、养羊,闲时钓鱼,保健养生悠然自得。城里的房子出租,租金积蓄起来,作为两个人头痛脑热看病的医疗费。他的工资收入交给妻子作为每个月的生活费,在农村里疏菜自己地里种,除了每月买几回鱼肉荤腥外,开消很省,富余的钱由妻子支配。假如将来老诸先去见马克思,多余的钱全归老妻,城里的房子留给老诸自己的子女。这样的安排公平合理,两家老少都很满意。因为农民家里有一位每个月有5-6千元工资收入的劳保工人,就好像抱住了一棵摇钱树,农妇心情舒畅,甘愿全心全意地把老诸当爷伺候着,希望他健康长寿,寿比南山不老松,永远不倒!所以现在老诸跟了后妻住在农村里,那里空气净好,吃的蔬果新鲜,一日三餐热饭热菜有人伺候着,晚上又有人焐脚,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啊!现在老诸脸色红润,声音宏亮,人又开始发福了。那天请了几位老同学到乡下“婆家”玩,得到他们夫妻俩热情款待,宴席上大家调侃老诸嫁了个好“婆家”,祝他们夫妻俩幸福美满,延年益寿!差点儿顺口溜出“早得贵子”的话来,可话到嘴边又嚥了下去,心里想他们这般年纪哪里还能生得出孩子来哦!大家逼着他们喝交杯酒,算是补闹新房,笑声一浪接着一浪。
我们这里也笑着边喝酒,边与在坐的单生汉老姜开玩笑:“赶快拜托老诸夫妻俩也替你保个媒,把你也嫁到农村去!”哈哈!哈哈!哈哈!又是一长串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