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部落

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创建新部落?

大陈风光

楼主:博浪椎1959 时间:2008-12-02 06:52:19 点击:9906 回复:3
脱水模式给他打赏只看楼主 阅读设置
  大陈岛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岛屿,属浙江台州市,是台州列岛中的主要岛屿。它分上、下大陈,二岛相隔仅2.5公里水道,总面积为11.89平方公里。 大陈镇驻地下大陈岛,距海门港52公里,面积4.89平方公里;主峰凤尾山坐落在岛的西部,海拔228.6米。大陈岛峰峦起伏,景观奇特,是度假、休闲、和寻访历史的旅游胜地。
      
  大陈岛古称东镇山或洞正山,早在公元5世纪中叶,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闻名。当时由台州往朝鲜、日本的商贸船只皆取道于此,并以大陈岛高梨头礁为航海标识。
      
  上大陈岛古又称三女山或三盘山,传说为释教始祖如来佛的出世之山,史载“有二石如松状,号石松,潮平则没,舟行必避之”,这松枝状的适淹礁可能就是珊瑚礁。今天的渔民在大陈海底,仍经常能拖起小块珊瑚残骸,也可证明这个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历史上正式以"大陈山"为名的,最早见于《郑和航海图》记载。从此以后,大陈岛500余年的历史风云,跌宕起伏。
      
  明代16世纪中叶,大陈岛为海上抗倭战场之一,嘉靖三十四年(1555),明军水师于大陈洋追剿倭寇,并擒获通倭大盗。今下大陈岛风门岭仍有烟墩遗址,即为当时留守明军所筑。
      
  清乾隆(1736~1795)年间,居民渐聚,浙江道特在岛上分设汛官、统领军、渔政务,此为大陈设治之始。
      
  至清末民初,大陈居民已达万人规模,形成台州湾最繁荣的海上集镇,为旧台(州)属洋面唯一之渔村、渔场、渔埠。全盛时代,渔获量年达500万元以上,亦是旧台属之经济重心。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封锁沿海,土著武装王相义活动于大陈海域,率部狙击日军,并收复大陈岛,时人赞誉他为“海上豪客”。
      
  上世纪1949年,国民政府节节败退,大陈岛成为浙中南国民政府残部的主要踞点,岛上人口骤增至三万。台湾当局军政要员频繁出入大陈,当时的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史郭普,美驻台大使蓝钦,美军顾问团长蔡斯亦亲临大陈活动,岛上设立的机构亦名目繁多。
      
  1955年1月,解放军攻克一江山岛,大陈失去外围屏障, 台湾“国防部”被迫实施“大陈撤退”计划。2月7日,美军第七舰队132艘、台湾27艘舰船,组成混合船队(包括6艘航空母舰)抵大陈海域,至12日, 计从大陈、竹屿、披山、渔山诸岛撤走国民党正规部队1万人、游击队4千人、居民1万7千余人(其中上大陈3937人,下大陈10974人,披山1083人,渔山518人),以及军用物资4万吨,甚至把各村庙宇神像十余座,都予以搬走。与此同时,将遗留的码头、渔船悉数毁坏,坚壁清野,整个大陈成为一座空岛。
      
  大陈岛收复后,开始重建,四十年生聚,海岛环境已得到很大改观,昔日荒山秃岭,现今林木葱郁,森林覆盖率达50-60%以上,成为省级海岛森林公园。
      
  作为国家级渔港建设,历年投入大量资金,修建环岛公路和水库。大陈客运码头,渔港配套设施齐全,已开辟为国际避风港,鲜活水产品出口交货点。
      
  大陈海域,以渔产丰富著称,是国内仅次于舟山沈家门的第二大渔场。上世纪60~80年代,渔场鼎盛时期,每年冬汛,来自闽浙沪苏沿海省份直辖市的数千艘渔船,云集大陈,一时巍为壮观、盛况空前。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海洋资源衰退,台州海门渔港建成,渔民多数移埠大陆。如今,大陈镇在籍居民3800人,外来暂居人口约1200人,合计人口5000,依旧还是台州海域人口最集中的岛屿。
      
  如今的大陈岛,旅游设施完善,食宿方便。岛上餐饮以海鲜为主要特色,著名的有“石斑鱼”和“大陈黄鱼”。来到岛上,能亲自品尝下,当地渔民亲自腌制的鱼生、辣螺酱、蟹板等海鲜特产,也颇有风味。石斑鱼系活动于岛礁海域的定栖性鱼类,素有“海上珍品”的美称;大黄鱼原为东海水域声名赫赫的大宗经济鱼类,后因过分渔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几近绝迹。近年来发展网箱养殖,大陈海域生态环境优良,适合养殖大黄鱼生长,品质也近似野生风味。来岛上旅游者,参观海洋养殖场,亲手抓一条久违的大黄鱼尝鲜,也是大陈游览的一件赏心乐事。

  
大陈风光
  



作者 :春申君CSJ 时间:2008-12-02 18:47:28

大陈岛
  

作者 :雨痕20070930 时间:2008-12-03 09:12:38
  呵呵,风光秀美,海鲜诱人,可惜俺吃不惯海鲜,没啥口福.:)
楼主博浪椎1959 时间:2012-08-25 22:51:36
  大黄鱼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