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翠枫山风景区

阳泉位于山西省东部,这是一座古城焕发青春的新兴工业城市。它是晋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国重要的矿产集中区,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素有“煤铁之乡”的誉称。
阳泉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全市面积4,452平方公里,山地面积为3362.1平方公里,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余为丘陵和平原,丘陵面积为627.9平方公里,平原面积仅为462平方公里,约略为百分之十左右。
历史上的阳泉曾经地下水资源丰富,市区有泉五处,终年涌漾,泽润一方,故称“漾泉”,以后又根据谐音叫作“阳泉”。阳泉历史悠久,地处“三晋要冲”,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末期,赵国开国君主赵简子为适应争雄称霸的战略需要,在这里修筑“平坦城”,屯集粮草,驻兵把守,为重要的军事要塞。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渊在此设州,管辖寿阳、盂县、石艾、乐平诸县,自此,古阳泉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州级建制城市。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从后周柴世宗孤儿寡母手里攫取政权以后,就在阳泉设置平定军,继续发兵攻占太原。
阳泉自然风光秀丽宜人,名胜古迹闻名遐迩。至今尚存有春秋末期赵简子古城遗址,汉淮阴侯韩信驻军遗址,唐代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的遗址等。
平定境内南部的东浮山,相传女娲在此筑灶炼石补天。东浮山石呈褐红色,投入水中浮而不沉,明代陆深《浮山遗灶记》碑文,记述这上古时期的传说。
距离市北六十公里的藏山,相传赵氏孤儿曾藏匿于此,山上有藏孤洞,藏山之名由此产生。
阳泉至今还保存有北魏石窟,南北朝摩崖石刻,宋代重建具有唐代遗风的林里关帝庙正殿,金元以来的古建筑群体,都是国内不可或缺的古文化遗址。
阳泉还是晋冀两省旅游区的枢纽,从阳泉到太原晋祠,佛教圣地五台山,交通便捷。阳泉文化悠久,历来就有“三晋文化数二定”(平定、定襄)的说法,被誉为“文献名邦”之美称。阳泉历代重教兴学崇尚文化,据文献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即建冠山精舍,元代有吕公冠山书院,明清两代相继建立多处名贤书院,例如,高岑书院、怀音书院、崇尚书院等等。明代的乔宇,清代的窦瑸、张穆,近代史上的石评梅等,都是出自阳泉的杰出文化代表人物。
如今的阳泉,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围绕“三城同创”目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和“国家级卫生城市”,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建设和谐宜居的崭新阳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