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小村是穷山僻壤,与世隔绝的小村落,童年的我是在上树掏鸟,下河摸鱼的日子度过。
记忆里的小村每家都有一个很大的院子,种植着葡萄,枣树,杏树。。。。矮矮的红瓦房掩盖在绿树下。清晨的小村轻雾袅绕,安静祥和。偶尔几声鸡鸣犬吠,然后一声“卖豆腐脑来”拉开村里人一天劳作开始。起早的男人相互打着招呼,抗着锄头去地里修饰他们的劳动果实,女人忙活着做饭照顾孩子。
记忆里的小村外有几条婉转流逝的小河,河水清澈,水里小鱼游动自在。无论春夏秋冬这里总能看到忙碌的人。劳动的人引出一条条渠道,给自家自留地的蔬菜浇水,力保丰收,让自己的家的小日子过的更舒坦。女人会把自己家的脏衣服拿到河边洗,每天总会看到一群唠家常的妇女聚堆嘻哈。孩子们在河里抓鱼,河边玩泥巴。冬天滑冰,承载着一个一个的童年记忆。
记忆里小村每年的5月到10月总有吃不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纯天然的野菜。每年的5月老人都会去山上摘一种叫蚂蚱菜的野山菜,还有槐花。摘回家洗干净了做成凉菜或者包成包子,香喷喷的耐人寻味。紧接着草莓,桃子,杏,苹果,葡萄,柿子各种水果满足着小村人的口味。各种新鲜的蔬菜不断补充着各家的餐桌。
记忆里的小村前是连绵的大山。每年的冬天给村里的人家提供着过冬取暖的木材。山上的野蘑菇,山上的野山枣,板栗,山上的各种山味吸引着村人在空闲的时间去探索。村后是广阔的田地,根据四季的不同种植着不同的作物。面朝黄土,背朝天。几代的人开垦着这片土地。养活着一家人的口粮。童年时代的很多乐趣也诞生在这里。春天的日子自己扎一个风筝,带着梦想放飞到蓝天上。秋天的时候偷摸的掰不知道谁家种的玉米,或者很神勇的去抓几条蛇,或者狗屎运的逮到一只兔子。都会约几个小伙伴来个野外烧烤。
记忆里的小村里有几口老井,井水清澈甘甜,是一村人饮水的源泉,四方井也就成了找谁家的一个坐标。夜晚的村子大家都聚到有电视的人家,一台模糊画面的黑白电视被摆到院子中间。老少爷们聚坐一起,磕着瓜子喝着茶水,评论着,欢笑着。
改革开放了,时代进步了。现在的小村被一排排整齐的居民楼所代替,村外的小河再也没清澈的流水,自留地里的蔬菜也没杂草所代替。村后那一片田地被建成一个个工厂企业。
记忆里的小村没了。记忆终归成了记忆,可是这还是我所熟悉的农村吗?还能叫农村吗?还能找回我的留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