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的献礼
1951年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应邀来印度设计昌迪加尔首府。这位西方建筑师在第一次踏上印度大地时,就被喜马拉雅山的神圣、人们脸上永恒的微笑、印度历史建筑无比优美的比例折服了,他盛赞“这里有一切适于人的尺度”。在领略了异域文化的震撼后,柯布西耶认识到必须尊重自然、尊重传统,使现代的思想、技术、材料在这片神圣的土地获得重生。昌迪加尔首府的规划模式就源于他对人的关心,贯穿了以“人体”为象征的布局理念。
勒·柯布西耶把首府的行政中心当作城市的“大脑”,主要建筑有议会大厦、邦首长官邸、高级法院等,它们被布置在山麓顶端,可俯视全城。博物馆、图书馆等作为城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附近,全城商业中心设在作为城市主干道的交叉处,象征城市的“心脏”。大学区位于城市西北侧,好似“右手”;工业区位于城市东南侧,好似“左手”。道路系统象征“骨架”,水、电、通信系统象征“血管神经系统”;建筑组群好似“肌肉”,绿地象征呼吸系统“肺脏”。
昌迪加尔城最著名的标志“张开的手The Open Hand”是勒·柯布西耶为该城设计的最著名的纪念碑之一,也是这所城市的象征。这是一只从一个下陷的深沟中高耸出85英尺的可旋转的金属巨手,它代表着:宽容的接受,无私的给予。纪念碑“张开的手The Open Hand”两旁是相隔甚远的议会大厦和高等法院,备受争议的距离给勒·柯布西耶带来了许多指责。建筑历史家吉甸就曾经写信给勒·柯布西耶问他为什么要把议会大厦和高等法院之间拉开如此大的距离,勒·柯布西耶的回答是:我这么做是想把它作为喜马拉雅山的参照物,这里应该是人们释放紧张的场所,敬畏自然的地方,昌迪加尔是向喜马拉雅山的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