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秘籍,妖魔鬼怪粉墨登场;找孤本,魑魅魍魉横行武当 武当大侠邓衷山,那可是武林界的泰山北斗。要说邓衷山,还得从武林秘籍《功家秘法宝藏》说起,清朝道光年间,江湖豪客,黑道白道蜂涌而至鄂西武当山,都想得到武林秘籍《功家秘法宝藏》,成为武林至尊,一统天下。原来当朝东阁大学士,两江总督左宗棠目睹了《功家秘法宝藏》后,曾挥毫写下了:“武林一孤本,价值可连城,万贯不脱手,谁知传何人”的条幅。当时围观者很多,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入江湖。因此,所谓的侠客侠士们云集武当山上,疯狂地争寻《功家秘法宝藏》一书。 武当山中外闻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发源于秦岭山脉,面临碧波荡漾的丹江水,背依茫茫林海神浓架,方圆八百余里。既是道教文化的圣地,又是内家拳的发源地。在武术界,素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之美誉。 道教产生于中国的宗教,渊源于古代的巫术,秦汉时的神仙方术,黄老道是早期道教的前身。它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东汉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奉老子为教主,创立五斗米道,张陵死后,他的儿子张衡,孙子张鲁继续在川西北和陕南一带传教,是原始的道教,后世道教徒尊张陵为天师,五斗米道又叫天师道。道教分为两大派,南北天师道和全真教。武当山属于全真教,是王重阳于公元1167年创立的,因其徒丘处机见重于元太祖,所以全真教在民间很流行。武当山在丹江口市西南为真武大帝道场,主要有六宫二观,其中紫宵宫为武当最大规摸的道观。丹江口镇,座落在武当山脚下,是水旱两路香客,迁客,刀客,侠客游玩朝圣必经之地。 近一段时间以来,丹江口镇各个客栈人员爆满,到了晚上,他们悄悄离开客栈,纷纷奔上武当山。夜晚的武当山,更显得神秘庄严,古老的建筑,掩映在美轮美奂的自然景物中,天上的星星与道观中的灯光相映,使人感觉置身仙境,美似神仙。天柱峰,名不虚传,真有一柱擎天之势。其它诸峰,却都俯身颔首,像一个个虔诚的教徒,朝向天柱峰金顶,真是一幅万山来朝的奇观。天柱蜂海拔1612米,犹如金铸玉琢的宝柱雄峙苍穹,屹立于群峰之巅,其它诸峰环绕四边,这就形成了独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天然景观。大顶即金顶,又叫金殿,在天柱峰之巅,铜铸仿木结构,是武当山重要建筑之一。山能如此,何况人乎?所 以,这些所谓名门正派人物,只好借着夜幕的掩护,蒙面上武当山。连续几晚上,武当山的七十二峰,二十四涧,几乎被翻了个遍,结果是一无所获。杀人魔王恨无边,太湖水盗丁大侠,恨从心中起,恶由胆边生,再也不想掩盖狰狞面目,于是大开杀戒,连山中熟睡的山民,梦中的香客,也不放过,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眨眼间武当山乱成一团,杀人声,哭喊声,打斗声,狗吠声,不绝于耳,血流成河。最后,杀人魔王恨无边还不解恨,命令手下,一把火烧了武当山,这才扬长而去。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火越来越大,越来越猛,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火光里,隐约传出小孩的哭声。这时,只见一须发飘飘的老者,纵身扑入火海,眨眼间,已怀抱小孩,三纵两纵,跳出火海,再一纵身,跳入万丈悬崖之下。武当山在呜咽,武当山在流泪,武当山在流血。江何挥泪,群山无语,武林中再次掀起血雨腥风。正当大火将要吞没武当的时候,乌云翻滚,雷声阵阵,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武当山的大部分建筑才得以保存下来。可怜武当数百年基业,差一点毁在这些小人手里。武当山的古建筑始于唐宋,元明清均有修建。共有33个建筑群,一百多万平方米,它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布局。其规模的大小,间距的疏密都恰到好处,因山就势,错落有致,前呼后应,巧夺天工。或建于高山险峻之巅,或隐于悬崖绝壁之内,深山丛林中,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达到了仙山群阁的意境,是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再说恨无边这个人,是个翻脸无情杀人不眨眼的家伙,他五短身材,满脸横肉,心狠手辣,靠打家劫舍杀人越货发家,人称杀人魔王,手下干将千员,眼线遍布五湖四海。丁大侠,太湖水盗,专干水上生意,以谋材害命为职业,他身材瘦长,弯腰驼背,眼睛特小,状如大虾,人送绰号丁大虾。他们臭味相同,于是结拜为兄弟,组成强大的黑道集团,祸害乡里,鱼肉百姓,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却拿他们没有办法,只好祷告上天,诅咒他们。这一回,为了寻找武林秘籍《功家秘法宝藏》,他们又在武当山横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