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板板凳,我也坐下学习。
问好楼主和大师。
学习中翻出一个老帖,转载过来,共赏!
『素雪嫣然 』 [素雪香凝] 道•无极
作者:daisylee158 提交日期:2010-04-04 19:16:03 访问:14 回复:2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 题记
很讶异,午夜时分,与相交多年的朋友进行了平生第一次深度意义上的通话。
很庆幸,虽是“故交一别经年阔”,却仍能将“人生若只如初见”与“忆昨西风秋力健”所表现的今时、昔日两种时空完美的交错。
很神奇,原来了解对方不需要亲身经历,理解对方也毋须自我经验。
很惊喜,一个难理纠结的叙述着与一个沉寂孤冷的倾听者,在省略了无数的细节的情愫温婉后,依然能够仅凭一些枯若古木的事实,达致思维的衔接与情感的契合。
* * * *
每每感叹文字的无奈,已经存在的主观感受,甚至于客观事实都无法找到相对应的词句。
每每受阻文字的局限,行行列列,方寸之间,可看见可数计字章,却难以带你飞抵绵延思绪的尽头。字有终,而意无极!
每每叹息于自己空间的二流日志,因为真正玄秘的情感与领悟远非一些洋洋洒洒的印刷字体能够呈现,即便是一些我素向敬重的文学大师都有乏术喟叹之时。
我写完了日志,却失望不已,那些如山洪般猛烈却迅疾的激情根本无法从日志中窥探,它们我敲击键盘执着中消弭殆尽!是的,我似乎一直是“以文载事”,却无法做到“以文示道”。这种“道”,不可“名”不可“道”,因为它的生命只存在于人的感悟与意念,文字根本没有那样强大的力量,在纸面激活它的存在!
有人曾用“翻译后失去的东西”来概括某种语言的精华特质,其实,我也很喜欢用“写成后散佚的东西”去形容那些无法显形的“非常道”。
所以,诗人是伟大的,他知道如何以最简洁的方式去引导人们用自己的想象去领悟真道,在他看来,任何多余的文字都是对语言的亵渎。
所以,会读书的人是聪慧的,他从来不拘束于诗人的文字,却能够以自身的历练找到诗人手指的方向,他其实是在享受自己人生的诗韵。
我喜欢诗歌,却又害怕诗歌。因为每一次的阅读都是对自身经历与心智感悟的挑战,所以应该“慎写”、“圣读”!
TO 老朋友
看到你干涩的日志(请允许我对你的冒犯),如果不是昨晚的长时对话,我根本不会了解那些枯瘪文字背后的情感洪流。因此越发感叹思维的无限与文字的局限!有些东西根本无法用文字表述,有些已然成文的东西却时常讽刺的偏离了原意的走向!
但是挣扎之后的纠结其实已是自我解脱的开始,你需要的只是时间的沉寂,去涤荡那些虚无的浮华,最后在合适的时空去做一些合适的事情••••••
PS,你的空间风格应该改改的,那个“过去式”的选择与你的品味实在不符,相当浮俗低浅!你的空间就像你的人生,只有自己才有资格经营!
好运,开怀!
祝天天都是好心情

和谐之光 普照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