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杭州的冬季,又是一个照例全球气候变暖的“暖冬”天气。春节期间,老天也眷顾人们的习俗,一律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元宵以后的那几天里,气温基本持续在摄氏20度左右,更有甚者,甚至达到了二十七八度,真有“直把杭州作广州”的感觉。
如今,学生开学,单位上班了,老天又恢复了原状,立马就是天寒地冻,体现上天始终是“公平”的原则,春寒料峭,骤时下降了二十度。早春二月,春雨霏霏,天气阴冷,直教人纷纷添加冬衣不及。医院尽是那些受寒感冒,气管炎、哮喘等冬季易发疾病的病人。
日前,一则消息,看见“传媒学院”一浙江衢州籍大二学生,去年的学费至今还拖欠着,家里老父,只给了儿子10000斤的橘子,让他想方设法,卖了抵充学费、生活费。可在当地,连0.1元一斤的价格都卖不出去,据说,有些地方,农民任其挂在枝头,都懒得去摘取。反正,你越是想劳动,越是亏本,以致于,有些橘农在自己的橘林前,赫然树着告示木牌:“请过路的人们,发动些爱心吧,采摘吃了我的橘子”,干脆,免费赠送了。好在“人间自有真情在”,最后,还是学校出于同情,发动在校研究生们,用每斤0.6元的价格,收购了这个学生的全部橘子,总算,勉强解决了他这一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可往后的日子呢,这个还保留憨厚形象的莘莘学子,一脸的无奈与伤悲。
都说“天赋人权”,人天生就有受教育的权利,“有教无类”,是孔夫子提倡的人文教育理想,二千五六百年过去了,为什么还是这么难?希望为政者三思,作为“有司”的教育部门,在大力改革教育,倡导教育“产业化”时,切实着手解决,不是一句“中国人太多”敷衍了事的空话,所能搪塞得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