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我们总能看到国家向这个国家捐款,向那个国家捐款的新闻,至于到底捐了多少,这我就不说,相信很多人也都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新闻了,而其中流传甚广的可能要数白岩松的那一问了,为什么我们到处援助别国,却缺少真正的朋友?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网上搜搜看看。
今年暑假实习,大学也算走到了末尾的时候了,实习期间,也算是能体会到上班的那种苦逼的生活了,也算知道了生活在城市公交中的上班族们的苦闷和无奈了,公交车人实在太多,以至于我也开始怀疑那份数据,什么长沙人平均每6人一车的数据了。尼玛,既然每6人一车,那为何挤公交的这么多,一趟接一趟的到处都是人扎堆公交车上,如果不是起点上车,想要有一个座位,那简直是一个奢想。
昨天为了朋友生日以及坐公交不挤,特意提前下班,谁知道提前下班,这公交依旧是人满为患,人贴人的拥挤在公交上,这倒还算了,站一下就过去了,至少我还年轻,年轻站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我看到公交车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在站着,我就觉得自己站到终点都无所谓,我还怕什么站着,反正又不是第一次这么站着回去了,每天都是这样的站着我都习惯了。
但是,蛋疼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发生了,在看到公交车上大多数人装睡的装睡,看窗外的看窗外,给老人让座这一文明用语在每一站的响起,却就是没一个人起来让座,只是可怜了那位老爷爷了。然而让我感到可恨的事情来了,在某一站的公交车上来了以为外国人,然后我就看到在前面的一个坐着的人,下意识的就站起来了,就给那老外让座了,那老外貌似也见惯了这样的事情一样,连一句“thank you” 都没说就顺理成章的坐下来了。这尼玛果断坑爹啊,人家老人上车时,就没见你下意识的站起来让座呢?
人生的苦逼之处,不在于有没有人给你让座,而是在于我们的青年人宁愿去给一个老外让座,走不愿给你的白发苍苍增加点温情,是社会乱了还是我们的人心让国家教育得要尊重各位外国友人,为树立我大国的形象,就得让我们的老人一个人孤独的站着、累着?
大国形象啊,难道我们树立的还不够么?难道我们的捐款还不够么?难道我们的民众都是富人了么?难道我们就真的没有穷人了么?各种援助充斥在新闻联播,动辄几百万美元、几亿美元的输出,自己国家的有些孩子却连书都读不起?还有我们的领导人来湘西看望我们的留守儿童,领导所能给的却仅仅只是一个用于拍照合影的几十块的书包。
另附一些捐款项目:2000年10月,在中非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宣布在两年内减免32个非洲国家总额达100亿人民币的债务。
截至05年底,减免44个发展中国家总计198笔价值约166亿元人民币债务。
2008年6月,向朝鲜捐赠了5000吨航空油和1亿元人民币,共计1500万美元。
2009年3月,提供阿富汗7500万美元贷款全部转为无偿援助。2009年全年,免除了46个国家的400多亿元债务。
2010年2月,中国国务院批准了减免伊拉克欠华债务的80%,约为68亿美元。当月,由于朝鲜货币改革失败,传中国将向朝鲜提供100亿美元援助。
2010年4月,中国政府向委内瑞拉提供200亿美元贷款。
2010年8月,央视新闻联播同时出现两条新闻:一、为支持俄罗斯抗灾,中国将捐赠10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2000万人民币的物资;二、甘肃舟曲缺乏饮用水和方便面,政府号召大家积极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