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地方不知道,但以前在广州路上跑的好多都是日本车韩国车,丰田、本田、现代、起亚……这几年才慢慢看到很多其他的牌子,最近我看到名爵MG的车就觉得很不错。
那天刚看到MG标志还不是很熟悉,后来坐朋友的车去旅行了一趟,觉得很不错啊。设计很独特,跟日本韩国的身形也不太一样,整体气质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之后,特地查了一下名爵的资料,才知道自己太孤陋寡闻了,名爵MG那历史啊,比日本车韩国车厚多了,而且非常有底蕴沉淀。
原来,MG是一个百年的国际大牌汽车。创始人塞西尔•金伯(Cecil Kimber)原来是英国曾经的百年汽车品牌莫里斯汽车(Morris Motors Limited)的设计师,1922年,33岁的他出任莫里斯汽车的总经理。

塞西尔•金伯是一位狂热的赛车手,上任总经理不久,他着手准备创建一个更加运动的汽车品牌,他的这一“不务正业”的想法得到幕后老板威廉•莫里斯的肯定,MG的名称正是取自Morris Garages的首字母。

1924年,第一辆MG——基于莫里斯牛津(Morris Oxfords)制造而来的14/28诞生。

1928年,MG公司独立出来,第一辆完全脱离莫里斯汽车底盘的MG——18/80诞生,18/80的车头贴上了MG的八角形徽章。1929年,奠定MG运动血统的M-type问世,M-type搭载一台顶置凸轮轴的化油器四缸发动机和一台三速变速箱,在4000转时拥有出20Ps的最大马力。M-type是一辆不折不扣的小钢炮,一问世就被奉为神车,在很多赛事中崭露头角,还参加了1930年的勒芒赛事。

1931年,MG专为赛事开发的C-type问世,C-type的847 cc发动机最大功率可以在6400转时达到44Ps,1932年的C-type更是达到52Ps。

30年代是MG发展的黄金年代,图为N-type的Coupe车型。
二战期间,MG公司也投入到了军工产品的生产当中,民用车的生产进入了暂停状态。虽然战争爆发后,MG的工厂很快转换到战争时期的生产,但是由于MG的品牌创始人塞西尔•金伯没能适应公司的战时模式而被解雇。1945年,金伯在一次铁路事故悲惨地死了,失去了创始人的MG,发展也开始面临方向性的抉择。

二战后,MG重新开始了民用车生产制造,MG TC是战后的第一款车型,是第一款在美国大量销售的车型。1952年,在新任总经理约翰•索恩利的带领下,MG公司进入了它最辉煌的年代。先是设计出了MG A车型。

1962年又设计出了MG B跑车,这款车型堪称MG百年历史的巅峰,凭借着平民跑车的独特定位,从1962年到1980年,MG B销量超过50万辆,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款单一车型销量超过50万辆的跑车,MG B车身大胆采用了轻量化的材料,在发动机没有优势的情况下(除V8版本均搭载BMC的B系列发动机)能跑出11s的0-100km/h加速成绩,四座的设计带来充足的车内空间,尤其在北美地区备受欢迎。

但60年代中后期,在政府的推动下,MG所属的英国汽车公司与捷豹、利兰共同成立了英国利兰公司(BL)。从那年以后英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下坡路,到80年代末,利兰公司濒临倒闭,政府不得不将其收归国有。1986年,利兰将MG卖给了英国航空,与罗孚合并成立了罗孚集团。1988年,罗孚集团被卖给宝马集团。归属宝马期间,得到宝马技术支持的MG能更加极致地追求骨子里的运动基因。1995年的日内瓦车展亮相的中置后驱跑车MG F被誉为是英国最好的量产跑车之一。

2000年,宝马将罗孚集团卖回英国的凤凰财团,凤凰财团接手后并未使MG与罗孚涅槃。但是从2001年开始,MG开始重返赛车场,MG-Lola EX257参加了2001年到2003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MG ZS被厂商车队和私人车队使用,参加英国房车锦标赛(BTCC),2004年MG还曾准备参加德国房车大师赛(DTM),只不过因为MG的破产而不了了之。

然后故事就来到了中国。2005年,上汽收购MG之后,MG品牌形象焕然一新,变得活力四射,相继推出MG6、MG3等多款前卫小车,赢得一大批忠实粉丝。

MG 3车型。

MG6车型
在百年逐梦过程中,MG不断创新,凭借独特的设计和精细的做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听说,下个月MG6又有全新一代的车型上市。扒完名爵历史之后,就跟朋友说我也想等MG 6上市之后去试驾看看,光看图片都觉得很震撼,搞不好我也买一台来玩玩,开过日本车韩国车,坐过德国车法国车,还蛮期待这英国百年老牌的名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