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成熟的标志”。
丘吉尔,这位二战时领导英国胜利的赫赫英雄,国内大选首相落选了,于是他引用古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话,作了上述表达,你可以说是自嘲,你也可以作更多的思考。
不由自主想起了小青年韩寒,小青年一方面很有思想个见(远超不少高学衔、职称者),同时也很直道,直感地表达了对巴金、冰心、茅盾作品的“看不下去”,而原因竟然是其文笔文采的匮乏,结果招致满头狗血。真是的,民族文化的代表、的象征,岂能容你黄口小儿雌黄。其实,岂止你看不下去,你我他有一定文化口味的多了去了......也基本没看。话又说回来,黄连苦口利于病,没吃过糖衣片吗,以其他精彩书籍的片段作白糖、为引子,忍一忍就咽下去了嘛。
自我图腾很吊诡,自家井下赏明月——最圆。
还好,红头文件及权威刊物、人物似乎还未定位巴、冰、茅三位大文人为本民族的伟大人物,因此韩寒还算不上是忘恩负义。
现在想说的是孔子。
个性使然,批林批孔年代就专门找了《论语》认真学习,有教益:有教无类多好,愚钝如我也可以做孔家弟子;三人行必有吾师,学会发现、敬重他人;学而不思则罔,于是没有落入愚昧教育之套而人云亦云;对各种诲人不倦的教诲即便一头雾水,也算“是知也”;己所不欲也未敢恬着脸高标准要求谁谁如何如何;遗憾着对不住孔子老人家的是,看着“逝者如斯乎”的流河,终究缺乏时光不舍昼夜的感悟和紧迫,脑中挥之不去的一直是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妙论……
我最为记念的是,孔老人家和蔼可亲孜孜不倦“时习之”并“诲人知”,虽说在世时颠沛流离呼号周礼不得志,并曾于上世纪70年代不由分说与林彪稀里糊涂挂上钩走霉运,余外便如日中天,上到君主下到庶民顶礼膜拜概莫能外,时至今日孔学运昌又推及国外……
老人家的好、于我等的启发是不会也未能忘怀的,同时要坦承,老人家的名气与其实的有限也是我深以为憾的,说实在的,我从未被您哪句话醍醐灌顶一个激灵如其他思想家,当然,我猜您的被过分伟大也是自己始料不及的,怪不得您。
某个人,几本书,竟可以千秋万代阳光普照,或可以独领风骚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很可怕。个人的图腾、思想的图腾、经典的图腾,映射出民族的自我图腾。脑中突然混搭出一句“我爸爸是李刚”,呵呵......
父辈祖上谁谁谁,他只是他,俱往矣,数风流人物,看成熟的民族,等民族的成熟。
普鲁塔克所谓的忘恩负义,当然应该说的是超越——思想的、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