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 标题:臣子学及帝王学
原创:金石
时间:2010.10
。。。。。。。。。。。。。。。。。。。。。。。。。。。。。。。。。。。。。。。。。
秦伐楚,使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地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地,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恒中粗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耶?”
初中时代某个停电的夜晚,家里有个长辈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在庭院里用最浅显的语言告诉我这个古老的故事。其实这不完全是讲故事,而是讲历史;也不完全是讲历史,而是讲----智慧。
只是,对于80年代的中学生来说,这个“智慧”太过深奥,那个懵懂少年更感兴趣的是那六十万兵马将掀起怎样的血雨腥风。可惜,长辈没有往下说的意思。
少年问:后来呢?
长辈答:后来秦国统一了中国。
又问:王剪为什么这么罗嗦?
又答:记住,这就是“臣子学”。
片刻,再问:那有没有“帝王学”?
再答:有。
。。。。。。。。
这算是某种“道学”的启蒙吧?我想是。
当年课本里没有的东西,老师也不会这样教(现在的课本有没有,我不清楚)。
至大学,问老师:何为“帝王学”?
老师答:不知。
良久又答: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出学校,吃皇粮、下商海、打长工。。。。。。始知,长辈说“臣子学”,原来就是做属下的“处世学”。不过要补充一个前提:处世智慧必须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很简单,因为端长矛的兵士如果也“请美田宅园地甚众”,后果不猜也罢。
再后来,创基业、招兵马、思管理。。。。。。始知:老师说的是王道。所谓王道,就是要真听师长的话:“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谁是好学生?比如70%的员工持98%的股份,即员工持98%“天下”的华为,该算是好学生吧。
当然,仅仅将“王道”当做权术和忽悠的幌子,我也认识不少,其结果,多半害人害己,很简单,总以为别人很蠢的人,往往夜不安寝、众叛亲离,落个高血压、前列腺炎。。。后果不猜也罢。
只不过,今天的世界,既没有恒态的臣子,也没有恒态的帝王,除了总书记之外,其他碌碌之辈,如何阳光地处世,除了要“温好故”,还得“知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