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部落

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创建新部落?

[文理]我心目中的禅宗精神[转载]

楼主:烂路修三 时间:2007-08-25 13:37:20 点击:2440 回复:15
脱水模式给他打赏只看楼主 阅读设置
  我心目中的禅宗精神
  
  作者:孟东蓠
   
  --------------------------------------------------------------------------------
 
  最近台湾出了一些以禅宗之名欺世诈财的案子,我想趁这个机会说几个禅宗的故事,藉以表明我心目中的禅宗精神。这禅的精神,对许多人来讲,恐怕是陈义过高,但以唐朝为黄金时代的禅学,确实是人类精神的奇葩,具有强烈的原创性与无所拘束的坦荡明澈。笔者提供这些故事与说明,不敢期望一般宗教信众可以接受,只是眼见这麽多人以禅宗之名敛财欺世,不能不为禅宗正一言。
 
  
  “禅”这个字原来只是梵语“禅那”(dhyene)的音译简称,是“静思”、“静虑”的意思。在禅宗,静思静虑的最重要结果是“道”的无所不在,而万事万物都是道的呈现。当然,每个人也都是道的呈现,因此,道在自身,道在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行住坐卧,吃饭睡觉。
  
  这是一种重大的解脱和肯定,同时也肯定了宇宙中的一切。既然如此,则修定与解脱就不是那般定义狭窄的了,而呈现出一种极致的恢宏。
  
  天台德韶禅师便说:“生、灭、去、来、邪、正、动、静,这一切千变万化的现象,都是诸佛的大定之门。诸佛的大定之门无过於此!”而雪峰义存禅师则说:“整个宇宙都是解脱的大门!”
  
  这样一种恢宏的宇宙观,所导致的人生态度是任意挥洒的,不再追求,不再牵挂。既不求永生,也不避生死,既不求佛求圣,也不重视灵异,而对命理,则宁是不屑一顾的。因为禅者的态度是任运而行,如风如水。当生即生,当死即死,而死生之际,如法真禅师所说:“遇茶吃茶,遇饭吃饭。”
  
 
  不屑命理
  
  禅者的不屑命理,可以由南泉普愿的一个故事看出来。南泉普愿是唐朝深得游戏滋味的大禅师。
  
  有一次,他跟陆大夫走在街上,有人在玩骰子。骰子是正方形的小方块,每块六面,各刻一至六个圆点。古时的骰子大都用骨头刻成,玩的时候有时用 两颗,有时用三颗;用来赌博或算命。陆大夫看著有趣,便对南泉说:“哎,就这样随便丢一丢,算一算,你看怎麽样?”那深通人生的大师说:“弄这个 干什麽?只不过是十八面臭骨头而已!”

  大概那一次街上玩的骰子用的是三颗,每颗六面,三六一十八吧!
  
  算命的骰子只不过是臭骨头而已!这就是禅者的看法!它是死的,怎麽能算得出活生生的生命的行径?竹子、木头、金属,甚至水晶,又哪一样能足以确定生命?何况那任运而行的人是如冲浪者一般,御波而行,唯要去确定下一个波是什麽波,甚至以後的一百、一千个波是什麽波呢?而且你怎麽可能去确定那些波?
  
  《金刚经》不是也说吗?“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如果不能以种种相貌特徵来判定谁是或谁不是如来,则当然也不能以什麽相貌特徵(或生辰八字等等)来判定某某人是“什麽样”的人,有什麽样的命运。更何况你又为什麽一定要汲汲於知道自己的命运呢?这种追求的本身不但虚妄,而且几乎一定是无法求得确定结论的,因为宇宙人生的变数太大了,怎样可能计算!
   
  不尚异能
  
  最近崇尚异能之风盛行,到了某些知识分子都竞相攀附的地步,但禅的精神却是不尚异能的。
  
  唐朝的慧忠禅师被唐肃宗迎到皇宫,供养请益,尊称“国师”。
  
  有一天,朝廷里来了一个印度和尚,叫“大耳三藏”,那大耳三藏自称有“他心通”(可以看得出别人的心在什麽地方),唐肃宗就请他与慧忠国师“过招”,主要应是想看看他们两个的本事。
  
  但禅者是不讲“本事”的,禅者的本事就是“没有本事”,禅者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因为在禅者看来,整个宇宙就是奥秘的演示场,人类的任何“异能”在宇宙本身的大奥秘之前都只不过如齐安禅师所说:“太阳之下的孤灯,显不出光来。”而即使显出那一点荧荧小光,跟大太阳相比,也相形失色。因此,禅者是不尚异能、不求异能、不修异能的,因为万物的存在,生命的运行,便已是最奇异的异能了。这就是庞蕴居士所说的“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所以,慧忠国师是不显什麽本事的,也不在乎什麽本事(禅宗若有所谓菩萨,也是“无神通菩萨”,无迹可循),禅者的心,就四祖道信对牛头山法融禅师所说:“你只要任心自在就好……荡荡无碍,任意纵横。”
  
  大耳三藏一开始还能看到慧忠国师的心在何处,但转瞬之间他便不能追踪。慧忠国师便骂道:“这野狐精,你的他心通在什麽地方!”
  
  这个故事,可以解释为慧忠国师那“任意纵横、荡荡无碍”的心确实比大耳三藏的“他心通”更高明。但真正的重点并不在谁高明,而在禅宗根本不在乎什麽异能。
  
  
  在禅宗的认识中,宇宙原有的一切,包括我们吃饭、睡觉,都是神奇得不得了的事情,人类在此原有的“异能”之外再去追求其他异能,不但微不足道,而且根本是画蛇添足。
  
  一个常常听说的禅宗故事便把这种精神说得很清楚: 
  
  两个和尚要过河,一个说,他有步行水面的功夫,他可以走过去;另一个则不以为意,叫了舟子把己渡过。到了另一岸,那步行水面的和尚得意的说:
  
  “怎麽样?”
  
  另一个说:“不怎麽样,只不过省了五毛钱而已!”

  “步行水面”因为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所以显得神奇,但在水蜘蛛(一种能在水面上划行的昆虫)来说,根本稀松平常;它们会认为,站在水面上竟然能“掉下去”才本事呢!
  
  但不管是水蜘蛛能步行水面,还是人会掉下去,其实都“奇怪”得不得了,就连船在水上行,人会划船,也奇怪得不得了,只不过习以为常,就不觉其奇怪而已。
  
  总归来说,人总以为“合乎物理法则的事物不奇怪,能“突破”物理法则的才奇怪。但实际上,“物理法则”就是最最不可解,最最奇怪的东西。
  
  “光”合乎物理法则,但“光”是什麽?光,奇怪不奇怪?“光”是不是“异能”?你能看见我,我能看见你,是不是异能?整个宇宙都是异能,整个宇宙都是“根本大法”的显现,为什麽只在人为的一点雕虫小技上识别异能不异能?
  
  禅宗不但不崇尚异能,而且也是不羡神佛的。道树禅师的故事便足以说明这一点:

  遗树禅师在寿州三峰山盖草屋而居,却常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人来找他谈佛论道,而且讲著讲著就做了天仙、罗汉、菩萨或佛,而且有时发出神光,有时弄出声响。
    
  道树的徒弟们看了这些景象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样闹了十年,那人才消失。
  
  道树禅师的徒弟们对这情况十分好奇,便问道树禅师怎麽回事。
  
  道树禅师说:“那人要弄出种种花样来眩惑人,可是我老僧却不看他、不听他。他的花样有变完的一天,可是我的不看不听却是无尽的!”

  在一般人来说,一个谈佛论道的人会变做仙佛,会发出奇光异响,不是赶快要敬拜吗?何况那谈佛论道的人变的仙佛、发的声光,你怎麽知道是真是假?
  
  但深得禅宗精髓的道树却不理不睬。为什麽会这样?
  
  因为禅者的态度是,不管你是真是假,那根本不重要。
  
  禅宗的态度是,你是神你是佛你是仙你是怪,随你。我既不需承认,不需否认,既不需拜、也不需斥。你自你,我自我。
  
  我,是什麽吗?天地一奥秘!我和一切万物一样,生於天地之间,本身就是天地至理的呈现,谁也不输谁,谁也不怕谁。个个神通,样样妙用,每一个都是“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在禅宗的观点里,世间的万物,原都是这般尊严,这般顶天立地的,所以,干嘛求神拜佛,自贬身价?
  
  石头希迁禅师年轻时所说“不慕诸圣”便正是这个意思。

  
  不重己灵

  年轻而已体会大道的石头希迁所发的惊人之语不但是“不慕诸圣”且是“不重己灵”。
  
  “灵”这个字在《大戴礼记》中就指人的魂魄,所以,如果我们把它解释为现代用语的“灵魂”当不为过。
  
  但一个悟道的人为什麽竟可以“不以自己的灵魂为重”呢?这不是违反了一般宗教的概念吗?
  
  但这正是禅者的独步之处。禅者并不是不重视自的灵魂,而是不戚戚於自己的生死,不在意自己死後“归向何处”。
  
  这是因为禅者认为宇宙根本就是大道,生死根本就是大道,生固然是大道的彰显,死也是大道的彰显,因此,该生即生,当死即死,至於有没有灵魂或从何来,死归何处,根本不用我们去烦心;如果有灵魂,灵魂自有来有去,如果没灵魂,灵魂自无来无去,你做为一个人,好好的活,好好的死就是,一切是大道,一切是解脱。
  
  由於这样一种认识与态度,所以石头希迁说“不重己灵”,他不要有任何牵挂:不牵佛,不牵圣,不牵神,不牵怪,不牵生,不牵死,“荡荡无碍,任意纵横”! 
  
  有些门徒不了解这方面的意思,禅师的话则足以动人。

  有人问南泉普愿禅师,死了之後到哪里去?南泉说:“山下做一头水牛去!”  
  
  有一个徒弟一直追问水月禅师死後到什麽地方去,水月禅师最後说:“你要想知道我死後真正去什麽地方,那你就看看东西南北那飘飘拂拂的柳树吧!”  
  
  东南西北的柳树就是我的归处,山下的水牛就是我的原身。为什麽?因为我并没有原身,我并没有归处。只是,使我化为我的那宇宙奥秘也使水牛化做水牛;使我聚为我的那种力量,也使东南西北的柳树成为东南西北的柳树。石头一般沈重的水牛和临风摇曳的柳丝,共同是一个来处,一个去处,我来自他们的来处,去往他们的去处,或说,我们是有来有去的,但那恢恢宇宙的奥秘力量却是无来无去的。它只是“在”。
  
  而这就够了。只要它在,而万物生生不息,今为晨雾,明为朝雨,朝为青丝暮成雪,都没有关系,都不那麽重要,重要的是宇宙大化的流行,个人生死虽不无遗憾,但不绝望。
  
  从大化的观点看,禅者真的是“不重己灵”的;从大化的观点看,一切万物,聚而为生,散而为死,死生有别,但聚散常有,个体的聚散也就承认其为个体的聚散吧,也无所谓“来”,也无所谓“去”,有时便有,无时便无而已,所以水月禅师断然说:“真归无所归!”
  
  “真归无所归”是一般想追求永生的人所无法接受的,却是禅者对宇宙人生的昭然认识。这个认识之所以不致流为惊恐绝望,则因为禅者认同於整个宇宙的运行:
  
  有人问绍修禅师:“当宇宙要结束的时候,热火猛烈急速,所有三千大千世界都一同毁灭。这个时候,“这个”还坏不坏?”

  “这个”是指此生命之为生命的东西,也就是指这个“自己”,这个“灵魂”。

  绍修禅师说:“不坏!”,
  
  “为什麽?”
  
  “因为“同於大千”!”

  “大千世界”虽然仍会坏,但使大千世界会成会坏的那个“东西”却是不会坏的,以此,宇宙常生常毁,常毁常生,生生不息,而万物如生生不息或生生息息的花朵一般,个体虽有成坏,宇宙之运行却是不息的。当我们认同了这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便无所谓绝望不绝望了。

  不脱生死

  从这个观点来看,禅者是根本不要求“脱离生死。”的,正因为生死是自然之事,是宇宙大法的呈现。

  有人问慧藏禅师:“如何免得生死?”
  
  慧藏说:“用免做什麽!”

  生死不但不用免,而且,“免”了就完了--因为宇宙法则就破坏了,自然的生息就乱了。个人为求免於生死而意图破坏宇宙的法则,才是可悲可怕的。
  
  智依禅师将要去世时,对众人说:“今天晚上组成我身体的各种元素不够和畅,像云腾鸟飞,风动尘起。这浩渺的散灭,还有人能活得了麽?如果治得了,我们就永远不再相识;如果治不了,你们就可以时时见我!”
  
  这是何等的感人之论!治得了我,就永不相识,因为宇宙的法则已被破坏,自然秩序将荡然无存;而若治不了我,则天机顺畅,法理昭然,“我”虽逝矣,但各位却可以时时见我。
  
  在何处?在青青翠竹,在郁郁黄花,在山峦,在日月。
  
  
作者 :雪天妖精 时间:2007-08-27 11:12:00
  还只看了一点点,下午接着看~``
作者 :雪天妖精 时间:2007-08-28 13:27:00
  说一下我所理解的禅宗:
  我所理解的佛意(主要是指禅宗),首先,并不是摒弃了社会,而是籍由社会所感悟,悟人道、天道,所谓万物皆有道,所以佛云“处处皆佛”,意即为处处可感悟。譬如以争斗悟包容之道,以纷杂悟静修之道,以生老病死悟生灵之道,以有限的生命悟无限时间之道,以身处之境悟无垠宇宙之道……
  
  我所理解的佛如同一重又一重远视镜,譬如生老病死的悟之道:小“我”面临着的生老病死,至“人”的生老病死,再到“万物”的生老病死,至空间时间内所有一切的生死——死为生的开始,生为死的开始,互为循环,才有生死循环往复,互为因果。又如感知,小到感知自我和周围,大到感知万物生灵与时间空间,感知的延伸。佛之所以慈悲,是因为能感知周围的一切并善待之。
  
  这等悟似空而非空,即心中容有所有而又非有所有,所以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雾如幻,如镜花水月”,佛认为一切转瞬即逝而又长存于时间空间中,如生命、如“现在”、如任何一件细微的事情……
  
  其次,佛旨在于“容”,而不在于“限”,所以,最初的佛道并无酒肉等等后世的诸多限制,重修行而不重形式。
楼主烂路修三 时间:2007-08-29 17:17:00
  这个我也说不好,水面要在就能说得好。
  
作者 :雪天妖精 时间:2007-08-29 17:21:00
  今着修三拖水面来~~```
  水面现在好多了吧?
作者 :随时随地全掌握 时间:2007-08-29 18:24:00
  在浮华的时代说佛,等同于对牛弹琴
楼主烂路修三 时间:2007-09-01 12:56:00
  只在网上见了一回,打了招呼匆匆的走了。
作者 :fifi020 时间:2007-09-04 13:58:00
  不信宗教,看看
  
作者 :拓拔容仪 时间:2007-10-13 21:12:00
  现在的佛教都成职业了,没什么宗教感,全是以钱途为主,不相信这样的宗教有什么信仰感
作者 :yaami 时间:2007-10-14 15:29:00
  没办法,现在是金钱社会,和尚也要吃饭,不然要他们饿死呀
作者 :yangwzs 时间:2007-10-16 21:35:00
  我觉得我有慧根,但是没有人引我
作者 :雪天妖精 时间:2007-10-16 23:18:00
   作者:yangwzs 回复日期:2007-10-16 21:35:08
    我觉得我有慧根,但是没有人引我
  
  我!
作者 :yangwzs 时间:2007-10-16 23:58:00
  好那我拜师,你可不需跑哦!
  
  现把屁股做正了...
  
   妖精
  yangwzs俯首端茶▲
  
  然后
  
  一拜天地,...二拜达摩
  师徒对拜!
  
  从今以后就是俺师父了啊!
作者 :雪天妖精 时间:2007-10-17 09:51:00
  你..........不素一只好人!!!!!!!!!!!
  luan lun

作者 :yangwzs 时间:2007-10-17 12:21:00
  其实吧,偶笨蛋很善良.奈何这年头好人不招社会喜欢,不得已就装装坏人了.等这个风头过了,再重新做好人.
  
  妖精滚蛋都滚的那么可爱而哲理,好喜欢哦.这个师傅你不做也得做,赖上你了!
作者 :霎哈嘉士 时间:2014-04-17 10:14:00
  六祖惠能大师谈在家修行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 "
  颂  曰: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六祖坛经>>

  译文:

  大师又说:“善知识们,如果真要修行,在家修行也行,不一定非要出家到寺庙里来。在家里能修行,就像东方人心地向善;在寺庙里不修行,就像西方人心地向恶。只要心底洁净了,就已经达到了自己本性中的西方净土。”韦公又问:“在家里怎样修行呢?希望您再给予教导。”大师说:“我给大家念一首《无相颂》的偈语,只要根据这里面说的修行,就像和我在一起一样。如果不照此修行,即使剃了头发出了家,对于佛道又有什么益处呢!颂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夜半逾城大师又说:“善知识们,大家一定要按照这篇偈语来修行,认识自己的本性,就可以直接成就佛道。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