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断桥的源头,原是三生话博千年穿越的小说文字;最初的断桥,本是沂山脚下村前一座被洪水冲断的木桥。我们在桥边以手写心,以文会友,文友雅集,结群成圈,遂有断桥村落。
断桥之初,堪称母体的文字,一个是残荷版梅开断桥,一个是我的《三生缘》,或者说断桥浮梦之沂山卷。《断桥浮梦》,是我这个系列文字的结集,一度与天涯读书签约。包括后来的西行卷、天涯卷、东归卷、村落卷……
步子越走越近,村落卷写的就是前两年的断桥人和断桥事。《三生缘》后,这套文字各有一个别名,依次为长情书、相逢在天涯、堂主版断桥故事大结局、遇见茶舍。
堂主版大结局,看得出,我写完这段时,本打算收手了。因为我担心如此下去,势成鸡肋,怕的是用文字制造泡沫。
可是后来,还是有了《遇见茶舍》。
《遇见茶舍》是一个没有写完的故事,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因为月有圆缺,人无十全,网络亦然。
可是有了2015。
2015年,断桥最大的收获,一个是读书会,一个是渔樵耕读。尤其是渔樵耕读,暗合了断桥宗旨,因为它印证了文人心中的梦想。
试问哪一个从传统文化走出来的文人,没有一个家国家园梦?渔樵耕读,恰好复制了古代文人从家国退隐家园的四种角色。
当时我就想,文字我还会写一个的,作为《断桥浮梦》的压卷之作。
之所以迟迟没有动笔,因为我需要一个契机。等到相思雪的《月落江湖传》出炉,我的思路才找到了载体。
这个载体就是江湖。
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恩怨情仇。相信每一个有涉网经历的朋友都知道,网络即江湖。
那么就从这里开始吧,在江湖中演绎渔樵耕读。而断桥所在的部落,恰如一个个江湖门派。
所以这段时间,我披了一件马甲,在江湖间穿梭。我拜访了许多门派,认识了许多帮主和武林人物。
准备以此帖作为邀请函,邀请大家来到断桥,共同打造这段网络版江湖——渔樵耕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网络即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