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的联翩浮想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临了,不由人不得不谈谈感受。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位政治家,学识渊博,明于治乱,长于辞令。任楚怀王左徒,颇受信任,对内与怀王商议国事,制定政策,发布号令;对外则接待宾客,应对诸候。欲辅佐怀王改革楚国政治,富国强兵,遭到旧贵族集团强烈反对,因上官大夫馋毁而被怀王贬黜。后被长期流放于江南地区。在流放中,他始终不忘国事,但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眼见楚国日趋危亡,抑郁悲愤,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终投汨罗江而死。《离骚》是屈原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早最长的抒情诗。全诗370多句,2400多字。基本内容是表现诗人对以“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为内容的“美政” 理想的热烈追求和不懈斗争。
屈原不仅因其創作而不朽,还因其独立不羁的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操为人敬爱。对此,毛泽东也是很注重的。1954年10月,在会见外宾时,他引用屈原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两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并向这位异邦客人介绍说:屈原是中国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在一千多年前写了许多爱国的诗,政府对他不满,把他放逐了。最后屈原没有岀路,就投河而死。后来中国人民把他死的一天作为节日,这一天就是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并把它投到河里喂鱼,使鱼吃饱了不伤害屈原。最能反映毛泽东对屈原的综合性评价的,大概要算是他晚年写的以《屈原》为题的一首七绝了: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甚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第二句是对屈原作品的战斗性的描述,第三句寓其人格的高洁并感叹其遭谗受讥的处境,最后一句无疑是对屈原生命结局中光亮一闪的赞美和高扬。.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我幼年时在荣县张家场,每年到端阳时,家里的门上就扯菖蒲、蒿草、艾叶挂上,用来避邪;就要拿张板凳摆在门前,摆上刀头(方块肉) 、粽子、是为了祭奠屈原罢;还要喝雄黄酒,说雄黄酒可以除五毒,(现在才知道喝雄黄酒是不科学的,雄黄这种矿物质含有毒性)。过后将菖蒲、蒿草、艾叶煨水给大人小孩洗澡,说可以除百病。在幼年时当地还有一个习俗,每到端阳时,不少人说到河底下(指自流井) 去看划龙舟抢鸭子。那时,釜渓河两岸人头攒动,河中龙舟竞发,鼓声震天,霎时间放下不少鸭子到河中,弄潮儿们冲波逐浪去抓鸭子,欢呼声响彻两岸。
郭沫若老先生说,一九四一年在重庆的一大部分做诗的人,不期然地把旧历端午节定为“诗人节”,立地便得到普遍的响应。但只公开地纪念了一年,以后便只好由少数人静悄悄来举行纪念了。原因是文运大员不高兴这个举动,据说是,节日很多,为什么要把端午节定成诗人节?诗人很多,为什么要纪念屈原?……首先我喜欢他是尊重人民的人,例如他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乎民心。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为多灾多难的人民而痛哭流涕,而怨天恨人,而克制自己,不作逃避现实的隐遁,试问不是真正尊重人民、爱护人民,而且这尊重爱护之念既深且切的人,谁个能够这样?屈原无疑是一位政治性很浓重的诗人,而他的政治观点就是替人民除去灾难,对内是摒弃压迫人民的吸血佞幸,对外是反抗侵略成性的强权国家,要依人民的意见来处理国政,团结善邻,对于强权拒绝屈膝。……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是他的诗形式。那完全采取的是民歌民谣的体裁,而把它扩大了,更加组织化了。他所創造的“骚体” 以“兮” 字的反复出现为其特征,这本来是古代民歌民谣的唱诵口调。在今天读音变了,虽然显得文诌诌,甚至文人的别名也就叫做“骚人” ,但假如懂得古音去读,那秘密便立地解釋了。“兮” 字古音是读如“啊” ,这是清代音韵学者孔广森的一个发明。晓得了这个发音,你去读《楚辞》以及凡有“兮” 字的古歌谣,便可以知道那完全是和言语近亲的音调。
郭沫若老先生说,从这两方面来考察,我们便可以看岀屈原的伟大,他的诗意识是人民意识,他的诗形式是民间形式,他是彻内彻外的一个人民诗人。他要享受两千多年来的民族崇敬,那并不是没有理由的。今天的诗人们正是意识着要遵守这样的道路。屈原在诗人们的心中便形成了庄严的形象,而把相传是他的死日的端午节,由人民的节日更规划为诗人节,而加以双重的纪念,那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诗人节在今年(指一九四六年) ,又全国规模地复活了,这对于那些文运大员们的反抗,不是一首朗诵诗式的洪亮的回答吗?(以上郭沫若所说内容节录自1946年5月24日发表的文章《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
最近,我看到有朋友提议,将端午节定为诗人节。我想,这个意见是很好的,将农历五月初五日作为端午节和诗人节,对屈原加以双重的纪念,那是完全可以的,这在解放前就已经做到了,在今天还有什么不可以做到的呢?通过端午节和诗人节的双重纪念,学习、实践屈原爱国家、爱人民,反强权、反压迫的崇高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国强民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学习、实践屈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創作方法和民歌民谣的民间創作形式,让文艺工作者和诗人们热情讴歌社会主义,讴歌工农兵广大劳动群众,让诗人们都成为彻内彻外的人民诗人。这应当是很有意义的提议。
2015年5月20日端午节于古蔺映月村(图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