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对断桥神韵的认识不及各位,奉上去年游山西后,今年写的一篇大同征文。
从大同浑源县的恒山上下来,晋北大地的美景在快速行驶的车窗外变幻着姿色。黄土地上的花红草绿和山林农田装点的北国分外妖娆,让人睁大眼睛也寻找不见燕云十六州被金戈铁马践踏的残败。一个个带着浓郁地域特色的村落不时撞入我的眼帘,青砖灰瓦和窗户上贴着各种剪纸的农舍一闪而过,真想一头扎进去,熏一身晋北的生活民俗。尽管这些令人心中激动和喜悦,可我的神思却还沉浸在凌空飞起的悬空寺。随着汽车的颠簸,感觉身体似乎还在那窄窄的木梯上爬行,尽管头晕腿颤,我为脑梗后的自己能浏览先人在峭壁上展现的惊人才智而高兴。李白的壮观感叹和徐霞客的游记诉说着远古的辉煌,古往今来,无数中外游客慕名而来,啧舌登临,恋恋不舍离去。镶嵌在陡壁悬崖上的悬空寺不语,只是以历千年风雨的身姿凌空屹立,像神话中升仙的宅舍定在半空之中,以飞腾的姿势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成为千古传奇,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恍惚中,只感觉新修的高速路宽阔,两边的绿化带变换着高低错落的形状,花朵与灌木在起伏的土地中像一条连绵不断的丝绦绶带缠绕在起伏的大地,变化的地形地貌终于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随着导游小陈的解说,我知道大同快到了,云冈石窟快到了。这个在孩童时代就知道的艺术宝藏,在脑海里沉积了五十多年,如今,古人的巨大工程就要出现在眼前,我这迟到的耄耋之人就要对话古老的北魏的风采,不知我这风尘仆仆步履蹒跚的样子会否受到佛的责怪。当双脚踏到武周山下的土地,心速加快,从观览区的电瓶车上下来后,猛一抬头,昙曜五窟的那个经常出现在画册和教科书中的大佛正俯看所有来瞻仰的众生。我这百丈红尘中的俗物,不敢用手中的相机拍下庄严宝相,只是屏住呼吸走近后深深鞠躬。
鞠躬中,似有无数的目光注视,这注视的目光中能看透我心灵的是这里的五万多尊佛。抬头瞻仰,洞窟中的佛们展现着智慧,祥和,庄严,洞悉,神态自然,面容中给人宽宏,大度,慈祥……它们从古老走到现代,只有苍桑,没有老态,只有深厚和一成不变的恢宏,没有被世俗熏染的一丝样子。名列世界三大名窟之一的这里有让人毕生探索不尽的知识和秘密,可以媲美世界上的任何雕刻艺术,它是巅峰之上的绝世佳作。想当年,几万人在这儿开凿是何等的壮观,引得那狮子国的僧众也被感染,不顾舟车劳顿不远万里来添一臂之力。我弯腰,为先民的血汗付出再一次鞠躬。
脚步前挪,更多的宝窟展现着异彩,五华洞美轮美奂,彩绘把佛的故事演绎的栩栩如生,十二窟前,艺校的学生带着青春和窈窕一招一式模仿着洞壁上的舞姿,六窟前画院的教授顶着一头华发对学生说,仔细看方柱上的九层出檐小塔,洞壁上的诸佛,菩萨,飞天……这里的一切才是你们永远的老师。我突然明白,几万个先人的智慧与勤奋,在经年累月的虔诚劳作中,他们化为了那龛中的诸佛。
我不知云冈石窟感化了多少僧众,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拜倒在这艺术巅峰下,更不知震撼了多少心灵。我只是在离开这里时,看诸佛眼前的武洲川水从脚下慢慢流过,它目睹了往昔,它承载着过去,它从远古流到现在,它必定带着云冈石窟的气势和古都大同日新月异的变化流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