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走笔喜相逢

相逢相遇【走笔人生】部落,人生旅途不再孤单寂寞。故有留诗云:“天涯有缘来相逢,走笔人生常伴随。悠悠岁月窗前过,淅淅雨柳浴春风”,意未尽赋诗再云:“青山碧潭绕天涯,走笔人生识剑侠。诗书翰墨挑灯看,一溪松月照云霞”。这里谨整理几则在【走笔人生】的留言,以免落沉文海。
(一)
昨天冬雨细细,今日暖阳薰薰。周邦彦《满庭芳》有词云:”小桥外,新绿溅溅。”,但我此刻更喜欢唐朝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在终南山下过着半官半隐生活的王维,看到了一抹斜晖给幽暗林间青苔带来一丝阳光。正如你的到来,虽不见人亦无语响,但温暖自在。
(二)
谢谢斑竹用心良苦的精心编制,一幅图片一首乐曲很快就能把大家带入历史的情境,这也正是我努力从文史诗词的视角,以诗词欣赏文字述说的方式,通过长安城的碎月掠影,带出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这类文章有朋友喜欢和支持,是对我莫大的鼓励。谢谢大家。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西安把长安藏起来了,是一位远方学者的感受,也是西安过度发展而把长安遮蔽起来的一种客气表达。打捞长安城碎月掠影的工具,除了还原历史和地理的时空感,还有诗词文字以及音乐舞蹈的人文感性,常言道:“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莽莽中原辽阔大地,滚滚黄河滔滔东逝,就正如《中原怀古》这首古筝领奏的大型协奏曲,作曲者以悠长徐缓凝重的笔触,诉说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历尽多少征战厮杀与兴衰的史迹;乐曲时而忧郁,时而高扬,时而幽含,时而豪迈;激越处气势磅礴,使人几欲落泪,情绪随着乐曲数度起起伏伏中,对这载满历史背景的中原古地,正进行一番最虔敬的巡礼。这令握着秃笔仅能表达其中一二的笔者不胜敬仰,起而击案而歌。
(三)
我特回来听曲,仿佛听到流失的岁月里飘来的喃喃风声花语和阳光里悠悠水流......婉约悠扬的笛琴声中,岁月的苔痕加深了,生活的新绿亮丽了,一天又开始了,为了生活继续奔波努力中,风雨阳光依然..........
(四)
拙文【司马官是什么官?】,其实是探究165位唐宋诗词作者的职业生涯之官职及其职务。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确实是个复杂繁琐枯燥的研究课题,唐朝有品的官共分九品30级含360多个职称,宋朝九品19级260多个职称。基本上历代皇帝凭个人喜好采用因人而用的人治理念,但差异中还是有明显的框架轮廓;概括性而言,三省六部九卿是中国古代中央的行政机构,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笔者做过人力资源,喜欢唐诗宋词,懂点唐宋历史,我觉得自己有责任花点时间做了笔记梳理,意在抛砖引玉。
(五)
在“百岁挂帅”和“太君辞朝”的传统京剧中,杨家将佘太君手执皇上御赐的龙头拐杖,其他耳熟能详的故事还有包青天的侧刀及〈打龙袍〉的故事,《说唐演义》里的程咬金、尉迟恭的兵器如鞭锏锤等等。在这些故事中,上代皇帝恩典赏赐臣子《神器》,在特殊情况下,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事实上,这些都是说故事的文人,在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把民间老百姓的美好愿望,通过戏剧文学的形式展现出来,而真正的历史现实里好像没有发生过。
高智慧的中国人有句名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既然不能寄望于“神器“,那只好依靠现政府高效的“法器”了。文这里提到的法器,可指法度和制度,可参阅唐陈子昂的“摹其法器无不驯,从其事政无不理“。亦指宗教仪式用之法器,比如金刚降魔杵,破除愚痴妄想之内魔,以展现自性清净之智光。
(六)
谢谢美图美编美乐 ,特回来欣赏乐曲《梦引-秋夕》,非常悦耳动听。很容易联想起杜牧的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家“;而这时窗外冬雨稀落,枝叶飘零,我遂想起苏轼的《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七)
引用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以及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带出五十年代毛周两位历史人物的趣谈;回看1925年毛润之从广州回到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当时寒秋时节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长沙》,再看当下周老虎的事件,总觉得历史故事中有几分吊诡谶纬的味道。读史读诗,常令人感慨万分,特赋藏尾诗一首:大江东去湖声寂,百舸争流橘子洲,厚积薄发风波涌,一语成讖秋正囥“,是为祭洲涌囥。(写于2014年8月3日)
(八)
欣赏清新婉约的散文【三月里的小雨】,楼上点评的好,确是春雨喜人啊,脑海尽是“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还有“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也喜欢附载的悠扬配乐,读书时代刘文正歌声里的: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下个不停。山谷里的小溪,哗啦啦啦流不停....就在耳边响起许多被细雨打湿并弹跳着青涩年华的回忆。
(九)
拙文【历史的吊诡:哀诗留艳,击鼓为檄】,从著名的檄文有陈琳《讨伐曹操檄文》,以及骆宾王的《讨武氏檄》,延伸谈到马君武的《哀沈阳》诗二首似有檄诗之味道,实为引用唐朝李商隐的《北齐》诗体题意;还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写唐明皇杨贵妃之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吴梅村的《圆圆曲》暗讽吴三桂,都带有几分檄诗的特色。
实际上,【檄文】如刀似剑有杀身之祸,【檄诗】则声色香艳迎合喜虐之趣。谢谢斑竹费神美编选曲,很久没听到琵琶演奏的【十面埋伏】,细听下,弦弦动魄,根根影随,正如铿锵的檄文,舒缓处为哀诗留艳。
(十)
望着书桌上几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展示着千仞万流的纹采,正是多年前出游时带回来的淙淙水声和巍然山色。突然想起杜荀鹤《书斋即事》诗云:“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闲居书事》又云:“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其乐自在,其思自宽。
整理于2015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