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部落:白纸传奇<<<点击进入 世界在打劫中国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钢铁是工业的筋骨,这两样东西,对已经成为且只是成为“世界制造车间”的中国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少了它们,是缺粮断炊的重大事件。
记住2003这个年份,不仅仅因为这一年,“非典”袭来,病魔肆虐,而是很多事件指向这一年。
2003年3月20日,美英以伊拉克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支持恐怖活动为由,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尽管这个借口不很完美,但美国的战略意图已经达到,看看国际油价,2003年初不过区区的每桶20多美元,美国控股伊拉克这个石油大国后,6年后的今天,油价已飙升至每桶138.54美元,成为最升值的一宗商品。前几天产销国双方召开了石油协调会议,原因固然是高油价把大多数弱势消费国逼上了经济崩溃的绝境,当这些国家都买不起石油,工业倒闭,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反过来会拖累石油,两败俱伤,那时,将是危机重启,但何尝没有美国贼喊捉贼的成分?油价是美国推高的,这回充当和事佬。表面上看,美国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与进口国,但看看世界主要石油控股在谁的手中。美国的美孚、英国的BP、法国的道达尔、荷兰的壳牌,这些能源巨头紧紧控股和大量开采世界大多数份额的石油,石油价涨对它们来说是天降甘霖的好事,所以它们极力促成政府维持现行的能源政策,布什背后的推手是整个石油财阀。新闻上看好像美国的民众也受其害,因为美国是个轮子上的国家,但美国能源集团赚得钵满盆盈,政府通过能源暴利税分成利润,再以补贴、返税、免税等形式返还民众与其他企业主,不久前150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就是一个明证,并没有真的如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殃及池鱼。倒是中国,当发现别人石油瓜分已经完毕,布局已经完成,才惊慌失措地四处找油,动了它们的奶酪,人家龇牙裂嘴,恶语相向,说中国威胁论,空气污染重还烧油。中国石油企业在石油方面不是赚钱而是巨亏,进销价格倒挂,最终还得国家用财政收入每年几百亿的补贴其亏损,百姓的钱堵漏洞,跟美国的作法恰好反过来,所以中石油一上市,立即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庄家借坡下驴,并没有把它当作能赚钱的好企业看待。这回国家终于扛不住了,发改委通知,6月20日起,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让百姓好自为之。
再说说钢铁,中国国内缺少铁矿石,而作为世界工厂,消耗了最多的钢铁,中国钢铁企业每年得从国外进口大量原料,成为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巧的是,本来风平浪静的铁矿石市场,也是从2003年起开始疯涨,2003年涨价18.6%,2005年涨价71.5%,2006年涨价19%,2007年涨价9.5%,2008年6月,有报纸信息,这回涨价铁定为80%。年年上涨,今年涨幅最大,何也?2008年我国进口铁矿石预计4.3亿吨,历年之最,突如其来的5.12地震灾后重建得投入6000亿重建还是预计之外的事,一刻也缓不得,对它们来说是天赐良机,无异于落井下石的作法,却是最真切的嘴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VALE)、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加上印度铁矿石产地,占据世界80%以上产量,尤其是巴西淡水河谷产量,超过了排在其后的两家的总和,掌握了钢铁市场的定价权。日本是第二大铁矿石进口国,其钢铁企业新日铁是世界第二大钢铁企业,买家与卖家每年的定价,巧的是都是日本毫不迟疑生怕对方反悔似的第一个跳出与淡水河谷敲定价格,每年都上演同一幕,然后按照定价机制,各方多头随后接受。难道日本每回都那么迫不及待地欣欣然地接受,是冤大头不成?其实不然,是日本暗算我们,让我们强行接受它定下的价格,以此挤压、拖垮中国钢铁企业,然后好兼而并之,像粮油企业那般手法,很成功的控制了中国。表面上看,日本吃亏不少,至少排在第二名,但别忘了,日本钢厂在全球拥有多处矿山的股份,哪个世界级矿藏,没有日本企业参股把持?它们表面的亏完全可以从暗中得到弥补甚至盈余,看似难兄难弟,实是幕后黑手。
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这是中国最受“优待”的国际处境。
中国钛、稀土、钨、钼、焦炭是大宗输出产品,无论储量还是产品,在全球占据绝对份额,对其他国家来说则是的稀缺资源,又必不可少,但在国际市场上我们一直没有定价权,各出口企业为出口指标相互打架,恶性竞争,真真做到物美价廉。据说有一回矿业官员出国考查,发现在国际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到岸价格居然低于国内核定的离岸价格,咄咄怪事,可见非法出口渠道猖獗。有了统一定价又如何?中国只有13%的森林覆盖率,却不幸成了一次性筷子最大的出口国,而日本拥有68%的森林覆盖率,却是一次性筷子最大的进口国,有一回国内一次性筷子企业协会决定一致对外,调整价格,统一定价,比原先高了几分钱,产销双方谈判僵持不下,急坏了日本,可3个月后,日本不急了,在谈判桌前虚与委蛇,后来才知道,原来有3家国内企业已暗中与日本签订了城下之盟,以低于上述价格取得与日本的长期合作的资格,统一战线瞬间不动声色土崩瓦解。其他工业产品也是如何,便宜了人家,反倒落了个输出通贷紧缩、扰乱国际市场、抢夺人家饭碗的威胁论骂名。
实体经济是一把心酸泪,虚拟经济是否就乐观?
还得从2003年说起,不仅因为民币升值预期是从这一年开始发酵的,也从这一年开始,国际谓为“热钱”的游资开始大规模不知不觉地潜入中国,这二者本是因果的关系,到2005年7月人民币迫于压力汇改之后,热钱更是放量以井喷的方式涌入,短短几年间,流向中国股市、楼市及以其他方式存在的资金规模大约在7000亿-8800亿美元之间,当然,手段各异,至今天,我们能监控到的只有1800亿,其他更多,游离在视线之外,是一枚枚埋下的定时地雷。试想,当汇率1比8时,一家基金携100亿美元潜入中国,可兑换成人民币800亿元,当人民币汇率升值到1比6时,800亿人民币可换得133.33亿美元,赚了多少汇率差价,这还只是设想热钱趴在银行账上什么都不做就唾手可得的利益,其中还不包括利息。热钱是逐利嗜利的,它不会无所事事,它要流向楼市,推高房产,从中牟利,它要流向股市,搅动大盘,从中渔利。2005年上证指数在900-1000之间,之后坐山车一路攀升,到2007年10月16日,沪指更是强劲地创出最高纪录6124.04点,正和汇改后热钱的涌入步调一致,其威力可见一斑。之后一路震荡下跌,正是热钱获利回吐,锁定利润的引起的,而深套其中的正是不谙水深火热爆炸性抢滩开户的1亿多中国股民,搞得多少人家入市是刘翔,出市是范跑跑。当然,这笔热钱还伺机潜伏在国内,要等到股市见底再杀个回马枪来操底,然后再拉高冲顶,如此往复,敲骨吸髓,食髓知味;还得耗费中国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虎目眈眈盯着,以防外资撤退兑换冲击带来的类似98年的那场金融风暴,白白丧失购买涨价前的石油、矿山、优质资产及其他投资的好机会,不仅如此,以美元方式存在的外汇储备还要承担美元贬值带来的风险,购买美国次级贷债券形式存在的更要承担次贷危机后血本无归的损失。
与国际接轨这么多年,走了一遭,回过头来,却发现什么也不是,融不融入世界完全是别人说了算。2003年,中国传统生肖属于“羊”年,是不是注定从这一年起,中国就起为一只落入狼群的羔羊,不能与狼共舞,就得任人宰割。
文/风分不息 200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