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部落

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创建新部落?

[专集]出类拨萃的琼剧后起之秀_符传杰

楼主:木岚 时间:2011-07-26 10:18:59 点击:1882 回复:17
脱水模式给他打赏只看楼主 阅读设置
  
  0
  
  出类拨萃的琼剧后起之秀_符传杰
  
  近年,陆陆续续看琼剧后起之秀符传杰演的剧,对于这个扮相俊秀、表演大方、嗓音洪亮、吐字清晰的塔洋小老乡印象甚深。
  
  采访符传杰颇费周析。他实在太忙,晚上演出,白天排练,还有琐碎的行政任务,抽二三个钟头的时间都很难。好不容易找到在海口市郊演出的机会并约好下午四时见面。可快到四点钟,他打来电话:“兰姐,临时有事,脱不了身,对不起了!”
  
  正如符传杰所言“好事多磨”,一直到七月14日才磨到机会,笔者才以见到符传杰一面。
  因为符传杰时间的宝贵,笔者对他的采访可说是争分夺秒。采访一结束,他便驱车直奔当晚演出地点——龙桥镇。
  
   从喜欢唱歌到喜欢琼剧
  
  虽然已是琼剧名角,可脱下戏服的符传杰丝毫没有名角的架子(用家乡的话来说是“不装款),衣着也很朴素,没有家乡人所说的“装色水”。言行举止间,透着农家子弟的质朴、坦诚。
  
  符传杰的从艺之路,完全没有媒体所说的“由于受到家人的影响,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很喜欢琼剧。符传杰回忆,小时候在家,每年都会有庙会演出,每一次有琼剧演出,就搬着小板凳,跟着大人一起去看戏。小时候爸爸还会买琼剧的磁带给他听。听到激动之处,他也跟着哼唱几句。因为喜欢琼剧,当初他报考了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学习琼剧表演,为的是更进一步圆自己的琼剧梦”。
  
  符传杰1975年年底出生于塔洋镇千秋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世代务农,不但家庭没有琼剧渊源,甚至邻近几个村庄也没有出过琼剧人才。
  
  符传杰成长的时代正是卡拉OK风靡全国的时代,中学时代的符传杰最喜欢的就是唱歌,憧憬的是长大后当一名万人追崇的歌星。
  
  1993年,正在读高一的符传杰听说有艺术院校到县城嘉积招收声乐学员。他兴致勃勃的与几个同学一起到报考,可让他的大失所望的是,今年声乐不招生,只招琼剧班学员。
  
  招生老师对一面沮丧的符传杰说:“你的条件很适合当琼剧演员”
  
  符传杰回答道:“可我一句琼剧也不会唱”。
  
  招生老师说:“不会唱琼剧不要紧,你唱首歌给我们听听”
  
  符传杰一首歌还没唱完,招生老师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说:“你面试初试通过了!”当场通知他到海口琼剧学校复试。
  
  当琼剧演员、走从艺道路,不但符传杰没有思想准备,父母也猝不及防。他是家里老大,父亲对他的期望是考医学院、当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
  
  父亲忧虑地对他说:“在电影、电视的冲击下,琼剧越来越不景气,你竟然想端琼剧饭碗?”
  
  抱着好奇的心情,他如期来到琼剧学校参加复试。没想到,复试非常顺利,负责复试的老师说他,乐感好,音域宽,有培养前途……,于是,他成为海南琼剧学校93届琼剧表演班的一员。
  
  回忆起当年阴差阳错的闯进琼剧圈子,符传杰说:“刚进校时,我在琼剧方面完全是一张白纸”
  
  “正因为是白纸,才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笔者回答道。
  
  “慢慢地,我喜欢上琼剧,我觉得,琼剧的旋律非常优美非常动听。琼剧能在民间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赢得那么多观众的喜爱,自有他的道理”,符传杰如是说。
  
   从初出茅庐到一举成名
  
  一直以为自己是一张白纸的符传杰,在剧校学习实践中,渐渐挖掘出自己学好琼剧的潜力。
  
  唱歌与唱戏,本乃融会贯通。因为喜欢唱歌,他的乐理基础牢,掌握琼剧唱腔自然快。
  
  因为上手的快,他便对自己充满信心,专业思想更加牢固。
  
  在校期间,主修小生、武生的符传杰的唱念做打功底便崭露头角。他于1996年参加全国中等艺术学校戏曲教学大赛中,荣获南片区专业组二等奖。
  
  1997年,品学兼优的符传杰分配海南省琼剧团,唱的是小生与武生。
  
  一进剧团,符传杰便挑大梁演主要角色。他主演的剧目众多,如《苏东坡在海南》、《皇家婚事》、《鉴真大和尚传奇》、《龙凤锁》、《风流才子》、《秦楼春雨》、《张文秀》、《昭阳宫冤》、《孟程公主》、《孟丽君》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毕业才两年的符传杰,1999年参加“海南文艺展演月”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在“海南省首届琼剧艺术节”中,在《晋宫情怨》剧目中饰演“ 吾”角色荣获“新人表演奖”。
  
  之后,符传杰荣获奖项接踵而至。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20周年系列文艺展演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2002年,荣获海南省“明珠杯”琼剧名段唱腔电视大奖赛专业组“二等奖”(个人奖);
  2008年,在海南省琼剧汇演中,在《贞洁情侣》中饰演“方仲勋”一角获表演奖一等奖(个人奖);
  
  2011年,参加海南戏剧协会举办的“海南省琼剧表演擂台赛”,荣获一等奖。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符传杰便赢得“戏坛新秀”的美称,观众评价他的唱腔:“唱出人物的灵魂”。
  
  艺龄不长,可他头衔不少: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海南戏剧家协会理事、第五届海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海南省琼剧院一团副团长。
  
  从初出茅庐到一举成名,用时下的话说,他在艺坛上的进步是“跨越性进步”。他2007年开始担任剧团副团长,2009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
  
  “在你参加演出的几十个剧目中,你认为自己最满意的角色是哪个角色?”
  
  “〈贞洁情侣〉中的方仲勋、〈张文秀〉中的张文秀。”
  
  〈贞洁情侣〉是一部有文、有武、有悲、有喜的戏剧,,符传杰扮演的方仲勋以细腻的人物内心挖掘、纯正的腔调、鲜明的人物特征,赢得观众的好评,也由此获得了男演员表演专业组一等奖。
  
  符传杰参加演出的剧目,大多是以爱情为主题的剧目。扮演这些剧目的小生,,最忌的是“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符传杰是如何以异彩纷呈、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征服观众呢?
  
  在符传杰撰写的论文〈浅谈琼剧小生表演的艺术特色〉中,他是这样剖析自己:“一、凭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先是细致地分析人物的性格,然后细腻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二、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帮助我在艺术创作中全身心投入角色,做到‘随物赋形、沿情造声’;三、凭借巧妙的艺术构思能力,使我在角色诉述情思方面具有较鲜明的层次感与较强烈的感染力;四、运用各种表演手法与技术表现手段,在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艺术创造中得以应付自如”。
  
  采访中,符传杰以感恩的心情谈及从艺道路上对他影响较大的老师,如传授琼剧表演艺术的邓成居老师、胡蝶老师、李桂琴老师,教把子功的郑振发老师。他还特别谈到,几年前拜老一辈琼剧表演艺术家梁家梁为师。
  
  
  未完待续
  
  
作者 :王辉俊 时间:2011-07-26 11:47:00
  期待继续拜读佳作......
作者 :曾晓华 时间:2011-07-26 16:10:00
  
  
  期待精彩。。。。。。
楼主木岚 时间:2011-07-27 02:56:00
  虽然符传杰最大的优势是乐理,虽然观众对他的唱腔评价甚高,但本着“艺无止境”,他还在繁忙的演出、排练之中抽出时间到海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进修声乐大专班。
  
  符传杰在琼剧表演行当上的突破,是在〈七品芝麻官〉剧目中饰演丑角唐成。从艺以来,他一直演小生,演丑角是生平第一次。演唐成,一是角色反串;二是其他剧种〈七品芝麻官〉已经搬上银幕银屏,嬉笑怒骂皆是戏的唐成形象已深入人心。接演此角色,符传杰感到压力很大。但他骨子里张扬着知难而上的元素,在认真听取导演说戏、努力揣摩角色特征后,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运用声音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精神状态。演出结果,观众好评如潮。
  
  采访中,符传杰用幽默的口气谈起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
  
  今年初,他与几个朋友回嘉积参加朋友的妹妹的婚礼,觥筹交错之后,一邦朋友在包厢里唱卡拉OK,符传杰应邀清唱了一段琼剧。坐在隔壁包厢的海桂集团董事长莫海涛听了拍掌叫好,连声说:“哪位唱琼剧唱的这么好?我一定要把他挖来琼海剧团!”……
  
  符传杰的成名,给家乡增光添彩。塔洋人自豪地说:“咱塔洋出的‘充脚’(即小生)!”;千秋村人骄傲地说:“咱千秋出的‘充脚’!”
  
   从国内舞台到国外舞台
  
  “杨四郎,独坐宫院自哀叹……”,扮演阿龙角色的符传杰一曲如怨如诉、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二胡伴奏独唱拉开大型琼剧《下南洋》的序幕。
  
  “符传杰扮演的阿龙让人眼光一亮。戏份不多,但是他的嗓音清澈,亮而不杂。那段‘ 杨四郎.....’真是神来之笔,好听,更能衬托文昌在新加坡的心境,最后琼娘临死又来了这么一段点题,画龙点睛,精彩绝伦……”—此乃媒体对符传杰扮演的角色的点评。
  
  海南省委、省政府重金打造的艺术精品《下南洋》晋京演出,载誉归来
  
  荣获: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戏目展演二等奖;
  
  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第十三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文华剧作奖;
  
  第九届中国艺术节表演奖;
  
  谈起《下南洋》演出的成功,符传杰一脸的激动:“《下南洋》的确是一部精品,不但提高了琼剧在全国戏曲舞台的地位,也整体提高参加演出的演员素质。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导演对剧情分析非常细致,导演非常严谨,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未完待续
作者 :羊中兴 时间:2011-07-27 10:14:00
  乡土艺术,大力弘扬!
作者 :粉墨人 时间:2011-07-27 11:26:00
  琼海出琼剧人才
楼主木岚 时间:2011-07-27 12:49:00
  楼上说的不错,我知道,你也是一个琼剧迷.
作者 :畅想000 时间:2011-07-27 14:16:00
  符传杰在接受采访时经常有些许言语谈到梁家樑、李桂琴等对他有过帮助的老师,这是除了戏以外,符传杰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我相信,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学会尊师,学会感恩。
作者 :绿意洋洋 时间:2011-07-27 15:14:00
  拜读楼主佳作,知道了符传杰奋斗的一些经历,期待精彩待续。。
作者 :瑶琴知音稀 时间:2011-07-27 15:41:00
  楼主是琼海塔洋人吧?几年前拜读过楼主写的关于琼剧名家郑长和、李桂琴的佳作。感觉楼主对琼剧这块还是比较感兴趣,比较了解的,很期待楼主聊些这些名家的艺人艺事!我个人觉得琼海琼剧出人才,琼海塔洋、长坡一带更是琼剧人才济济。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除符传杰、郑长和、李桂琴之外,陈华、刘秀蓉、吉劲旅是否也是这一带的人?
作者 :粉墨人 时间:2011-07-27 15:58:00
  谢谢楼主,若干年前就拜读过您的杰作,您对琼剧的了解以及宠爱,我念念不忘,也是在若干年前似乎很多次曾听王锡均伯爹提起您,提起您的文章。每次看到你写关于琼剧的文章,都会重复看上几遍,殷切期盼待续。。。
楼主木岚 时间:2011-07-27 15:59:00
  答楼上:本人是塔洋人,目前正主编《聚奎塔下——塔洋人塔洋事》一书。书中有一栏目为《琼剧名角》——郑长和、吴桂喜(郑长和的夫人)、郑振明(郑长和的儿子)、陈华、陈红月(陈华的女儿)、李桂琴、周玉兰、邓成基、伍桂梅、李高雅等。
  
  陈华、刘秀蓉、吉劲旅是琼海人,但不是塔洋人。
  
  本人写的陈红月的报名文学,将会发上网。
楼主木岚 时间:2011-07-27 16:01:00
  问及从艺以来出访过哪些国家?
  
  符传杰一脸的欢悦:“赴香港演出有八次、赴新加坡演出3次、赴美国演出一次……”。
  转载两篇媒体对海南琼剧院出国演出的报道:“本报新加坡10月29日电 (特派记者卫小林)今天是第11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在新加坡开幕的日子,也是新加坡海南会馆主办的第二届新加坡海南传统文化节琼剧展演的第四场,来自家乡的海南省琼剧院献演的琼剧名戏《七品芝麻官》,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精湛的悲喜剧表演技巧、出色的音乐唱腔和舞美灯光效果,成了本次琼剧访新展演最爆棚的一个节目。
    
  海南日报特派记者在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场看到,今晚,远从世界各国和地区赴新加坡参加第11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的许多嘉宾,都早早来到剧场,等候《七品芝麻官》开演。新加坡海南会馆会长、本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会主席符永平等人在剧场门外迎接着一批又一批嘉宾,包括泰国、法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将1000个座位的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场坐了个座无虚席。
   
   晚8时,演出准时开始。作为著名琼剧表演艺术家梁家梁的代表作之一,《七品芝麻官》立刻吸引了全场海南乡亲的目光。该剧由于剧情既悲且喜,角色既有奸角如严嵩之妹一品诰命夫人,其子程西牛;又有作为悲剧人物出场的民女林秀英及其父林有安;还有正角如壮士;而最主要的角色七品芝麻官唐成,则又颇带喜剧色彩。特别是饰演唐成的省琼剧院名小生符传杰,本身就是琼剧名家梁家梁的入室弟子,因此,当符传杰饰演的七品芝麻官唐成一出场,其夸张又不失内敛的边看状子边走路的神态,立刻引来全场海南乡亲热烈的掌声。
   
   受观众热烈掌声喝彩的不仅仅是唐成饰演者符传杰,在一品诰命夫人发现其子为抢民女而被家丁误刺而亡后立刻晕倒过去,家丁大喊丫环叫醒夫人时,台下就有不少观众跟着大叫起来;而七品芝麻官唐成出场后,其滑稽的表演,有趣的道白和唱词,更是频频引发全场观众的笑声和掌声;甚至连家丁与壮士之间的精彩打斗,也赢得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
  采访快结束时,符传杰意味深长:“艺无止境。我觉得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还得加倍努力”。
  
  人生漫漫,艺路漫漫。笔者坚信,这位出类拨萃的琼剧后起之秀将会继续演绎完美的艺术人生
  
  全文完
作者 :畅想000 时间:2011-07-27 16:39:00
  这才发现,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怎么的,几乎每次看些琼剧名家的传记和采访,都是从唱歌开始,从对戏一无所知,报考歌舞剧院无果,转而学习琼剧。李桂琴如此、曹秋菊如此,张卫山如此,符传杰也是如此,陈素珍也是由歌舞演员转型到琼剧演员的。唱歌与唱戏真是相通?
作者 :海南老猴 时间:2011-07-27 22:25:00
  劳苦功高啊!
  木岚老师把海南岛的乡土人文发掘的闪闪发亮,为海南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留下浓浓的一笔,可谓劳苦功高,令人钦佩!
楼主木岚 时间:2011-07-28 07:10:00
  谢谢老猴的鼓励,尽一点微薄之力而已,谈不上劳苦功高.
楼主木岚 时间:2011-07-28 20:36:00
  作者:粉墨人 提交日期:2011-07-27 15:58:03     删 除   编 辑  10#
  
    谢谢楼主,若干年前就拜读过您的杰作,您对琼剧的了解以及宠爱,我念念不忘,也是在若干年前似乎很多次曾听王锡均伯爹提起您,提起您的文章。每次看到你写关于琼剧的文章,都会重复看上几遍,殷切期盼待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粉墨人"网友的鼓励,我老早就见过你的网名,而你的网名往往与琼剧艺术连在一起.
楼主木岚 时间:2011-10-08 06:05:00
  作者:畅想000 提交日期:2011-07-27 16:38:44     删 除   编 辑  13#
  
    这才发现,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怎么的,几乎每次看些琼剧名家的传记和采访,都是从唱歌开始,从对戏一无所知,报考歌舞剧院无果,转而学习琼剧。李桂琴如此、曹秋菊如此,张卫山如此,符传杰也是如此,陈素珍也是由歌舞演员转型到琼剧演员的。唱歌与唱戏真是相通?
  __这位网友说的对,唱歌与唱戏是相通的.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