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下读雨】
檐下听雨看雨,享受的是一种短暂闲暇情景下,坐拥一种静谧心境的幸福感。这淅淅沥沥的雨声,可以把纷沓尘世的一切烦恼与喧嚣,都排除在躯体似的重重墙外。
那天,在繁忙的旅游行程中,应邀到东阳市朋友力荐之诗礼传家的卢宅大院参观,这个由肃雍堂/复荆堂/树德堂三大建筑组群的九进院落,把经历五百六十余年,拥有千余间房屋,收缩到一座宅第中来,其间包含九座书院和两座藏经楼。
漫步在这庭院深深的回廊曲径里,正是雨后初晴时分,眼前一排檐雨坠珠,在水槽里荡起阵阵涟漪。我不禁停下脚步,透过檐溜,聆听那点滴滑落的雨珠子,在耳际无限地放大回响着,仿佛流年千秋的晨钟暮鼓,而我如同禅定在一个静止定格时空里的江河湖海之舟上,云游神外。
导游显然在旁絮絮叙述一段又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我为了掩饰失态,轻轻地举起手中的瓶水,骨碌地喝了几口,一股清凉直透心脾;倚栏仰望,只见天空有几朵云彩划过,心中一怔,这情景不正是‘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契语吗?那是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一诗中提到的:“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禅者有云:“师云在青天,随风舒卷;水在瓶中,清澄如镜。云动水静,一任自然”。又说:“须弥藏芥子,瓶中自在天。云和水本无高下,那青天与瓶亦自无区别”。确实,云在天空,水在瓶中,这瓶水似人心,清澄如镜;而青天白云,随风舒卷,闲适自然。云动水静,随势而变,自如转换,随遇而安,人们若能领会事物本质、就能悟见本己面目,也就明白了什么是道。
《说文解字》对“檐”的解释,说它是房顶向外延伸部分之类的概念,但对古镇古建筑来说,除了屋顶遮风挡雨的功能,更承载着诸多相关的艺术文化历史的底蕴。望着眼前这座风雅世家冠绝江南的卢宅大院,我心中突然衍生荣辱不惊、物我两忘的体会!谨留诗一首:“缘逢檐下雨,浮世水上涟,阶苔方寸间,痕绿又一年。”为记。

摄于2019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