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牛角尖 文:薛依云 (一) 说起牛气冲天的“牛”,让我纳闷的是:牛和羊头上都长了两只角,为什么‘牛’字演变到最后就成了“独角兽?而‘羊’却可以洋洋得意原样见人,这般佯狂实在无法详说,尤其在这辛丑牛年,特别感到愤愤不平,也曾想牵出几头来“犇”一下,但另一方面又想:统称动物的‘牠’=即牛也(今天简化为‘它’),这‘牧’的是虽然是牛,但也可以牧羊呀。

但牛羊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之单角-双角之间的取舍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据我个人肤浅理解与猜测,或许是牛角太过尖挺竖直,而羊角呈内弯,更适合古代用于祭祀仪式,示羊为“祥”是为礼节吉利的潜规则原因。其实祭品用的牲畜之牺,酒食慰劳之犒,缺牛不可。
(二) 这次从新加坡入境广州,因为疫情管控医学观察需要被隔离酒店14天,今天是最后一天,心情大好,点了一份西式早餐。
除了荷包蛋,三文治,还有可颂面包,后者最大的特点就是酥脆外皮,内里质地棉柔,咬一口满嘴尽是奶油香气,可颂是法文Croissant的音译,原意为新月,直译即羊角面包或新月面包,如下图。

爱摄影的朋友说要辨别日出和日落图片的三种方法是(1)看天边的色彩“浓或淡”(2)看天边是“霞光还是雾气”(3)看太阳光线的强弱。若是前者日落无疑,若后者必是日出。
一般上,可颂通常是呈牛角状,即使做成羊角状也统称牛角面包。这在牛年,意义重大,唯牛独尊,好吃就好;管他是日出还是日落,美景在前,一定要钻牛角尖分清楚吗?
(三) 我特别喜欢南北朝民歌中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请阅读【敕勒川-她在哪里?】 http://blog.tianya.cn/post-3155598-79437054-1.shtml)
尤其是在天苍苍、野茫茫中见到(显现)牛羊的欣喜,你试试也可从我特选象形文字的钟鼎文(金文)中,来找找看牛羊在哪里?

这刀笔功,剑气神,固有彰显雄健凝重古朴遒丽之书法风格,寓意更借用其历史文化负重的视角震撼感。
我就特别喜欢,这算不算也是“钻牛角尖“呢?
草拟于2021年3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