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创建新部落?
天涯部落 > 愚人码头 [我要发帖]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年的故事11】 一百二十块儿方便面 文:王振江38307 【年的故事11】 一百二十块儿方便面 2017-1-19 伟大的祖国到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时代(1979年)。 满大街的自以为是的、小聪明的、小智慧的、爱耍怪的、玩世不恭的、工作上进的、努力学习的、没有文凭的、阳光向上的“刘思佳”式的年轻人,或,仿刘思佳式的年轻人,或,自诩为刘思佳式的年轻人。 那时,我23岁。我交了一大帮子朋友:摔跤的、练武的、习文的、弹吉他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高中同学、下乡知青、工厂工友、社会人员。都是快乐的单身汉,整天如“狗恋蛋”一样,玩儿啊玩儿滴。我家里人说我:“都成了国务院总理啦!” 我们单位有3000多职工,2000来个年轻人;我们机务段有500多职工,年轻人有300多个。 于是,我的追随者在整个单位里约有500个,在我们机务段约有200个(现在叫粉丝)。 这时,我的一个叫“田金棍儿”的下乡同队同屋的好友,因为他在农村时就憧憬: “别看我现在穷,将来我工作了,娶了好媳妇,生男孩儿就叫金棍儿,生女孩儿就叫金缸,生的女孩儿多了就叫金盆儿、金碗儿!” 于是我们就开始叫他田金棍儿了。 话说田金棍儿和我来到了同一个单位工作,他分配到了工务段,于是在车站的站台旁的二层单身小楼的二楼分了一间房,住进去了两个单身汉。 于是田金棍儿的房间便成了我们快乐的单身青年的集合点,在那里唱啊、聊啊、喊啊、打沙袋啊、弹吉他啊,不亦乐乎。尤其过年,小楼上的人走完了,唯有田金棍儿了和小贾(孤儿)没走,于是他们在门口挂了个牌子: “光棍司令部” 又挂了一个牌子: “二光棍而合作食堂” 那时候,某牌子的方便面刚刚上市,很稀罕,但是很顶用,尤其像这两个光棍汉,在食堂停伙,满大街饭店关门的年代,方便面就是最好的顶饥食品了。 那时候的方便面还有简包装的,就是10块为一个包装,每逢过年,二光棍儿就会买12大包120块方便面准备着,开始过大年了,两人每天消费6块,各3块。即使这样,年也不一定能过到底。 我是光棍司令部的“司令”,于是每年的大年三十儿都要求快乐的年轻的单身汉们每人带一个菜来“光棍司令部”熬夜过除夕(那时还没有电视、没有春晚)。 喝酒、划拳、嗷嗷叫、唱歌。 听收音机里的新年的钟声,最后一声响起的同时,我们歇斯底里地高喊: “哞青春啦!” “哞青春啦!!” “哞青春啦!!!” 我们把酒瓶、碗、盘摔得稀了哗啦。 一阵疯狂发泄之后,下一大锅方便面,没碗了,抱着锅,击鼓传花,传到谁跟前谁就夹上一筷头吃上一口。 … … …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不觉之间我们都老了。年轻人的癫狂,不论是对还是错,都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回味无穷! 120块方便面的时代再也没有了。
文:王振江38307 【年的故事11】 一百二十块儿方便面 2017-1-19 伟大的祖国到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时代(1979年)。 满大街的自以为是的、小聪明的、小智慧的、爱耍怪的、玩世不恭的、工作上进的、努力学习的、没有文凭的、阳光向上的“刘思佳”式的年轻人,或,仿刘思佳式的年轻人,或,自诩为刘思佳式的年轻人。 那时,我23岁。我交了一大帮子朋友:摔跤的、练武的、习文的、弹吉他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高中同学、下乡知青、工厂工友、社会人员。都是快乐的单身汉,整天如“狗恋蛋”一样,玩儿啊玩儿滴。我家里人说我:“都成了国务院总理啦!” 我们单位有3000多职工,2000来个年轻人;我们机务段有500多职工,年轻人有300多个。 于是,我的追随者在整个单位里约有500个,在我们机务段约有200个(现在叫粉丝)。 这时,我的一个叫“田金棍儿”的下乡同队同屋的好友,因为他在农村时就憧憬: “别看我现在穷,将来我工作了,娶了好媳妇,生男孩儿就叫金棍儿,生女孩儿就叫金缸,生的女孩儿多了就叫金盆儿、金碗儿!” 于是我们就开始叫他田金棍儿了。 话说田金棍儿和我来到了同一个单位工作,他分配到了工务段,于是在车站的站台旁的二层单身小楼的二楼分了一间房,住进去了两个单身汉。 于是田金棍儿的房间便成了我们快乐的单身青年的集合点,在那里唱啊、聊啊、喊啊、打沙袋啊、弹吉他啊,不亦乐乎。尤其过年,小楼上的人走完了,唯有田金棍儿了和小贾(孤儿)没走,于是他们在门口挂了个牌子: “光棍司令部” 又挂了一个牌子: “二光棍而合作食堂” 那时候,某牌子的方便面刚刚上市,很稀罕,但是很顶用,尤其像这两个光棍汉,在食堂停伙,满大街饭店关门的年代,方便面就是最好的顶饥食品了。 那时候的方便面还有简包装的,就是10块为一个包装,每逢过年,二光棍儿就会买12大包120块方便面准备着,开始过大年了,两人每天消费6块,各3块。即使这样,年也不一定能过到底。 我是光棍司令部的“司令”,于是每年的大年三十儿都要求快乐的年轻的单身汉们每人带一个菜来“光棍司令部”熬夜过除夕(那时还没有电视、没有春晚)。 喝酒、划拳、嗷嗷叫、唱歌。 听收音机里的新年的钟声,最后一声响起的同时,我们歇斯底里地高喊: “哞青春啦!” “哞青春啦!!” “哞青春啦!!!” 我们把酒瓶、碗、盘摔得稀了哗啦。 一阵疯狂发泄之后,下一大锅方便面,没碗了,抱着锅,击鼓传花,传到谁跟前谁就夹上一筷头吃上一口。 … … …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不觉之间我们都老了。年轻人的癫狂,不论是对还是错,都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回味无穷! 120块方便面的时代再也没有了。
【年的故事11】 一百二十块儿方便面 2017-1-19 伟大的祖国到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时代(1979年)。 满大街的自以为是的、小聪明的、小智慧的、爱耍怪的、玩世不恭的、工作上进的、努力学习的、没有文凭的、阳光向上的“刘思佳”式的年轻人,或,仿刘思佳式的年轻人,或,自诩为刘思佳式的年轻人。 那时,我23岁。我交了一大帮子朋友:摔跤的、练武的、习文的、弹吉他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高中同学、下乡知青、工厂工友、社会人员。都是快乐的单身汉,整天如“狗恋蛋”一样,玩儿啊玩儿滴。我家里人说我:“都成了国务院总理啦!” 我们单位有3000多职工,2000来个年轻人;我们机务段有500多职工,年轻人有300多个。 于是,我的追随者在整个单位里约有500个,在我们机务段约有200个(现在叫粉丝)。 这时,我的一个叫“田金棍儿”的下乡同队同屋的好友,因为他在农村时就憧憬: “别看我现在穷,将来我工作了,娶了好媳妇,生男孩儿就叫金棍儿,生女孩儿就叫金缸,生的女孩儿多了就叫金盆儿、金碗儿!” 于是我们就开始叫他田金棍儿了。 话说田金棍儿和我来到了同一个单位工作,他分配到了工务段,于是在车站的站台旁的二层单身小楼的二楼分了一间房,住进去了两个单身汉。 于是田金棍儿的房间便成了我们快乐的单身青年的集合点,在那里唱啊、聊啊、喊啊、打沙袋啊、弹吉他啊,不亦乐乎。尤其过年,小楼上的人走完了,唯有田金棍儿了和小贾(孤儿)没走,于是他们在门口挂了个牌子: “光棍司令部” 又挂了一个牌子: “二光棍而合作食堂” 那时候,某牌子的方便面刚刚上市,很稀罕,但是很顶用,尤其像这两个光棍汉,在食堂停伙,满大街饭店关门的年代,方便面就是最好的顶饥食品了。 那时候的方便面还有简包装的,就是10块为一个包装,每逢过年,二光棍儿就会买12大包120块方便面准备着,开始过大年了,两人每天消费6块,各3块。即使这样,年也不一定能过到底。 我是光棍司令部的“司令”,于是每年的大年三十儿都要求快乐的年轻的单身汉们每人带一个菜来“光棍司令部”熬夜过除夕(那时还没有电视、没有春晚)。 喝酒、划拳、嗷嗷叫、唱歌。 听收音机里的新年的钟声,最后一声响起的同时,我们歇斯底里地高喊: “哞青春啦!” “哞青春啦!!” “哞青春啦!!!” 我们把酒瓶、碗、盘摔得稀了哗啦。 一阵疯狂发泄之后,下一大锅方便面,没碗了,抱着锅,击鼓传花,传到谁跟前谁就夹上一筷头吃上一口。 … … …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不觉之间我们都老了。年轻人的癫狂,不论是对还是错,都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回味无穷! 120块方便面的时代再也没有了。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