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女子 社会栋梁》小说集 05 关山飞度
夏美兰是一个钢铁厂的技术员,我和夏美兰是因为搞科研协作认识的。
当时有一个美国电影叫“音乐之声”,没有公演,只在内部作为参考片放映。我弄到了两张票,就请夏美兰一起去看。影片很长,超过两个半小时,而且里面有许多西方经典歌曲。看完电影以后,我就担心夏美兰会不耐烦。可是夏美兰说:“越长越好呀。我喜欢西方的经典艺术。”我感到略为吃惊的原因是,夏美兰的爱人是一个工人。
夏美兰的轧钢厂里研制出了一种新的化工用钢,用了3年的时间。这是化工厂里的管道用钢。性能很好。准备在年底上报冶金部评奖。不过部里评奖有一个要求,就是要从理论上说明,你这个新钢种的性能为什么好。夏美兰是研制组的组长。夏美兰先是找到研究所。那些年,国家下达给研究所的任务很多,研究所不接受夏美兰这种零星的小任务。于是夏美兰就找到我们大学。最后系里把任务交给了我们的科研组。因此我和夏美兰经常有一些来往。
夏美兰的父亲是一个国民党的官员,解放前逃到美国去了,留下了6岁的夏美兰和她的母亲。她的母亲是一个小学教员,含辛茹苦把夏美兰养育成人。小学校的领导多次动员她的母亲和丈夫划清界限,改嫁别人,她的母亲以各种理由拖延不肯。到了10年动乱期间,夏美兰的母亲一直在小学校里做清洁工。
1975年,夏美兰32岁了。还没有结婚。在她所在工厂车间主任的大力撮合下,夏美兰嫁给了车间里轧钢班组的班长小王。小王30岁,老实能干。夏美兰的母亲也希望借此改变一下夏美兰的出身处境,因此马上点头同意了。在当时,这是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结合的范例,一时传为美谈。结婚以后,小两口恩恩爱爱。在和我认识的时候,他们的儿子已经4岁了。我在车间里见过小王,是一个很朴实很能干的工人。
8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海外关系成了人人追求的好事。夏美兰的母亲也和离别了30多年的丈夫联系上了。不过她的丈夫在美国已经结婚生子,给她寄来了5千美元,作为补偿,就算是把一切都了断了。
我在实验室里工作了半年,最后搞清楚了,是钢中碳化物的优化导致了这种化工用钢性能的提高。我很高兴,就对夏美兰说,这个项目肯定要获奖了。夏美兰的反应很平淡。
夏美兰对我说,她最近要到美国去探亲,已经和她的父亲商量好了。夏美兰对我说,这次到美国去,把儿子一起带走,就不再回来了。关于不再回来的事,她没有告诉小王。夏美兰请我在她到美国1个月以后,把这件事告诉小王。到了美国以后,再慢慢谈离婚的事。夏美兰说:“这件事我实在是说不出口。”停了一会,她又说:“我对不起小王。我心里难过。”突然,夏美兰跪倒在我的面前,低着头,说:“拜托了。”我赶紧把她扶起来,夏美兰已经是泪流满面。
啊,人生啊人生,夏美兰的母亲在30多年间,受尽了各种冷漠和歧视,死守死等了30多年,结果等来的是被抛弃的命运。现在夏美兰又在制造另一场人生悲剧。难道这就是人生的宿命吗?
我对夏美兰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也许可以再考虑考虑?”夏美兰说:“长痛不如短痛。小王的文化水平太低,我和小王生活在一起没有共同语言。我已经决定了。”夏美兰说她还不到40岁,懂技术,粗通英语,有父亲的帮助,到了美国以后,生活不成问题。以后再慢慢想办法把她的母亲接过去。
第二年的春天,我们的协作项目得了冶金部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我分到了30元奖金。夏美兰分到了100元奖金。车间把这笔钱交给小王,小王不收,说,他和夏美兰正在办理离婚手续。(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