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花归去马蹄香》

好友樵子一杯清茶,几卷诗词散曲,挥洒联翩花影缱绻,既有觅春,盼春、迎春、踏春、采春、吟春、喜春、还有惜春、怨春、伤春、叹春、送春……,这悠扬清唱,脆响笛声,伴随灼灼花瓣,莺啼燕语,柳絮迎风,翠烟绿染,确让人流连忘返,感谢樵子邀请赏读,茶余饭后,留下几行感言,以记其趣。
(1)樵子的【三台令】:初晓,初晓。新燕衔来春早。风抚杏蕊吐香,莺过绿染草芳。草!芳草!陌上阳春袅袅。
这‘三台令’又名《开元乐》、《翠华引》。《三台》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或加"令"字,多指短小的曲调,从唐代文人宴会上即席填写之酒令而来。
樵子描写初春来临新燕筑巢的喜悦,薰风爱抚吐蕊杏花飘来阵阵香气,飞莺掠过绿染漫山遍野的芳草。啊,漫山遍野的芳草,在烟雾缭绕阳春三月的阡陌上,细长柔软的身姿随风摆动。
这样的描写,亦可见于韦庄《思归》“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描写田野树枝上结满了红艳樱桃,一片翠绿染遍的曲折江岸,春草散发着芳香。看似写景,实为写情,以景牵情。
五代南唐冯延巳也有相似《三台令》诗云“春色,春色,依旧青门紫陌。日斜柳暗花嫣,醉卧春色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作者以清丽辞采和委婉手法,抒发感伤情调。小令连用叠字“春色,春色”是赞美还是厌烦? 直到续读“依旧青门紫陌”才使读者从迷惘中有所领悟。这年复一年只不过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却没有“岁岁年年人不同”。“日斜柳暗花蔫”仍以写景使上句暗含的无限感慨,最后四句“醉卧谁家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劝人及早行乐,正自伤迟暮也。这首词几乎通体写景,表面看来似乎浅显易懂,了无余韵,细细体味却是景中含情,寓意深沉。
唐朝韦应物《三台令》则展现另一番情调“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描写塞外草原风光,一匹失群迷路的骏马,在夕阳西下中茫然地嘶叫,酝酿一种空旷悲凉的意蕴。起句直呼西域来的战马呀,离开熟悉的生长环境,被牧放在这遥远的燕支山下。相传山间长有胭脂草,花汁可制成妇女化妆用的红胭脂,多为匈奴妇女所用。故匈奴失此山,作歌道:"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时值隆冬,边地酷寒,胡马被远放在这白雪莽莽的燕支山下,一个"远"字,定下了全篇空旷悲凉的基调。诗字面上全写胡马,没有写人,诗人通过对胡马生活环境、动作的描写,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