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清明节,是为了纪念那位宁可怀抱柳树被烈火焚烧身亡,也拒封为官的介子推,而设定的节日,为了不再出现烧死介子推的火焰,朝廷规定,这天只吃冷食,所以,清明节又被称为寒食节。
说起这位介子推,的确有点怪,休说两千五百多年前,即便是今天,有谁不是“人往高处走?”谁会巴结那“失势的凤凰”?重耳落魄,众叛亲离,都去“择良木而栖”,可不识时务的介子推,却跟定了重耳,不离不弃,而且,在重耳饥饿难耐,却又没有实物可以充饥的情况下,这位介公,居然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来,弄熟了让重耳用以果腹。
我真的怀疑,这位介公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每个人的行为,都应该有其目的性,可我实在弄不明白,介子推违背孔子“体之发肤受之父母,弗可伤也”的圣训,而割下自己的肉,喂了重耳,倒是为什么?是对重耳的怜悯?是崇敬?还是有所图的感情预投资?
若是后者,可后来重耳得势,成了晋文公,要对他进行封赏的时候,他却拒绝受封,背着母亲逃跑了,这岂非咄咄怪事?
介子推之怪,尤在于他直到葬身火海,也不下山受封。他这么做,是因为晋文公开始忘记了他,而赌气?还是自视清高?还是视重耳乃扶不上架的君子,不值得辅佐?实在是让人莫度其衷。不愿为官,可以明确表态嘛,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
介子推之怪,更在于,他自己不愿为官,宁可被烧死,自己死就死吧,为什么还有连累老母亲一齐被烧死?这被烧而死可不是母亲的意愿啊,年迈老母无辜被烧致死,谁之过?
即此可见,介子推并非像世人认为的那样值得推崇,他宁死也不愿为国家出力,是为不忠,连累老母葬身火海,是为不孝,就这么一位不忠不孝的人,真不知道他有什么值得后世之人为其歌功颂德的?
从放火烧山这愚昧之举上,可以看出晋文公重耳的确是个难得的混蛋人才,一般地说,只有对付无法缉拿的狡猾敌人,不得已才取此烧山下策。介公母子被烧身死,晋文公重耳心中有愧于介子推,情有可原,他整天不动烟火,吃冷食,(当然,即便喝一肚子凉水也是他的自由)都可以,可我们后世之人却不欠他介子推什么,何必弄得如此隆重?两千多年都过清明节,插柳招魂,从没有消停过。
更为演义的是,不知是哪位的善意,竟然弄得国家专门设了清明节假。这么做,不知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还是为了给大家空闲,以祭扫先人?还是在寓意着什么别的?此举是否有讨好民众之嫌?当然,有了这清明假期,倒也于民有益,至少可以轻松一下。但,总觉得这假期的设定,理由不够充分,动机不够纯洁,尊古效法乎?爱国惠民乎?乎?乎?
话题扯远了。还是说介公吧。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介公当时是何种想法,何种心态,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可,我若是介子推,就一定不会做出如他那样愚蠢而荒唐的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