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旧结构经济学认为世界以中心-外围关系为特征,倾向于认为外国资本是工业化国家和其跨国企业的工具,用以维持它们对发展中国家有害的控制。他们否定跨国资本自由流动能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看法,把对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看做发达国家取得对穷国企业的所有权和主导穷国经济的工具。旧结构经济学因此倡导对一切形式的国际金融流动予以严格管制。
新古典经济学则认为,跨国资本流动有以下几个好处:使储蓄不足的国家能够为国内有前景的投资项目进行融资;使投资者分散投资选择;使投资风险分布更广;推动跨期贸易,即以今天的商品换取明天的商品(Eichengreen等, 1999)。因此,新古典经济学赞成开放资本市场或使其自由化,以期实现更为有效的储蓄配置、投资多样化的可能性更多、更快的经济增速以及更为缓和的经济周期。然而,应该指出的是,一些新古典经济学家也认为,不完全信息、资本的大进大出、以及其他一些问题,会扭曲发展中国家的自由化了的金融市场,导致次优结果,损害社会总体福利。
新结构经济学则认为,跟其他形式的资本流动相比,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是有利的,因为它的目标投资方向往往就是与这些国家的比较优势相一致的产业。相较银行贷款、债务融资以及资产组合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有人翻译为“证券投资”)而言,在恐慌时期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向不太会突然逆转,也就不会像债务和资产组合投资那样因资金流向突然逆转而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而且,外商直接投资一般都会带来技术、管理、市场渠道和社会网络,这些正是发展中国家所缺乏的,也是其产业升级所必需的。因此,外商直接投资的自由化应成为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有益的组成部分。相反,资产组合投资快速进出,金额巨大,主要从事投机活动(集中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会引起泡沫和经济波动,因而在发展中国家不应受到鼓励。 Lucas(1990)提出了一个谜题:资本为什么会从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流向资本充裕的发达国家?新结构经济学可以解释这一谜题。如果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改善,也未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进行产业升级,发展中国家所积累的资本可能面临回报递减的困境,导致发展中国家资本收益降低,资本就流向了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