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鱼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下辖某中学疑似校园霸凌事件时,称同学之间“开玩笑”引起关注。1月14日,网传一段湖北嘉鱼县某中学校园欺凌视频,视频中一名女生先后遭多名女生轮流掌掴,期间打人者嬉笑称“打重点”“我还要再来一次”“像个傻子”,被打者不敢动弹,满脸发红。从视频看,有4名女生参与了掌掴,另有至少两名女生围观,其中一人为拍摄者。

随后,有记者联系了当地教育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其在电话中回应称事情发生在几天前,被打的女孩没有受伤。对于扇耳光行为,其称同学之间并无矛盾,是开玩笑的行为,本身是好玩的事情。当记者再次确认视频中扇耳光行为是否开玩笑,该工作人员回应“对”。
1月15日9:15分,嘉鱼县地方网站 嘉鱼热线 在首页刊登由站方账号发出的疑似当地官方回应,称对教育局工作人员接听记者电话时不当言论进行批评教育,并向广大网友公开道歉。并称“对打人学生进行训诫教育,对被欺凌的学生进行了安抚”。

1月15日13:15分,咸宁本地资讯博主@最咸宁 微博称咸宁市教育局责令嘉鱼教育局对此校园暴力事件进行调查。目前打人学生、家长也上门致歉,被打学生家长心情已经平静。

目前,暂未有嘉鱼方面官方账号发声回应。

从网友反馈来看,认为扇耳光是“开玩笑”这一说辞,极大的刺激了网友情绪,成为事件最大的槽点。网友@我最玺欢牟牟ne 表示当一个人认为校园暴力是开玩笑时,这个人往往是施暴者,或这个人内心是扭曲的。但当教育局认为校园暴力是在开玩笑时,会使校园暴力的气焰更加嚣张,从而会有更多的施暴者有理由施暴,更多受害者无力申诉。都说是要勇敢面对施暴者,但连教育局态度不严肃,即使反抗施暴者,也是迎来下一次更无奈的施暴。

其实,从舆情角度来看,单就视频中工作人员的回应,就是一起简单的因回应不当引起的次生舆情事件。教育局工作人员在回应时,把校园暴力这一在舆论层面极为严重的事件简化为“开玩笑”,在态度上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在回应上也没有展现出官方做了哪些,怎么处理。总体来看,相关工作人员的舆情素养并不高。
那么嘉鱼官方层面的舆情应对又如何呢?笔者认为十分不理想。首先,事件在1月14日发酵,15日上午形成一轮峰值,留给当地官方的时间很充裕,但官方层面的回应除了记者电话采访的“开玩笑”一说,就只有地方网站的疑似官方回应,虽然一般地方网站都相当于当地政府的官网,但就目前普遍“两微一端”的态势下,不但从模式上落伍,也造成传播上的局限性,同时,回应中没有落款也容易让网友质疑真实性。
其次,“两微一端”等官方账号必须发挥沟通的作用。事件曝出后,笔者在微博和微信都搜寻了嘉鱼的官方账号,但结果很令人遗憾。在嘉鱼当地官网上,也并未发现关于事件的回应。虽然网上出现了疑似官方回应内容,但广泛传播的仍是“开玩笑”的表述内容。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嘉鱼县上级@咸宁发布 官微下有很多网友针对该事件的回复,目前并未发现其对网友回复有任何回应。
再次,当下级处理不当时,上级部门有必要及时介入。在舆情处理过程中,存在寻求上级介入的舆情处理方式,效果在于当地方公信力受到质疑时,通过上级的介入来进行公信力反哺。其实作为上级部门,也有必要及时主动介入,如该事件中嘉鱼方面“毫无回应”时,@咸宁发布 等相关上级部门有必要通过官方账号预先作出回应,给舆论传达出一个态度,如此也能反向增加上级部门的舆论形象和公信力。
最后,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来说,了解社会舆论动态和社会痛点,必须成为一种常识和基本条件。近年校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痛点,全民“喊打”。那么,对于这种痛点问题有必要第一时间表明态度,在情感上与舆论形成共识,但解决舆情的关键还在于如何行动。此外,就目前舆论态势来看,对校园暴力事件处理结果失望的声音越来越强,如“违法成本低”等表述,甚至出现人肉等网络暴力的呼声,因而真正值得思考的是,舆论对校园暴力的处罚预期如何,何种处罚方式才是对被施暴者的尊重,也是对施暴者的负责?我们现下的相关法律逻辑是否需要再改进,被施暴者的精神影响需要怎样看待等。
栏目策划:天涯舆情中心 本期责编:辛露 微信公众号:tyyq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