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恐怖活动的防范与处置
1、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建立有效防范体系
近年来国内发生的恐怖案件均有一个特点,就是境内外相互勾结和呼应,具有深刻的国际背景。有学者建议我们应加强同世界各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境外“三股势力”的生存和活动空间,降低东突势力的影响;并且,通过国际民间组织、互联网和国家级主流媒体向海外传递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民族宗教状况,最大限度地揭露“三股势力”暴力恐怖罪行,最大限度地压缩境外“三股势力”的国际生存空间和舆论阵地。
与此同时,学者还认为防范和处置恐怖主义活动的主要策略在于在全国重点城市构建科学的防范体系以及建立有效地预警机制,包括开展有效的国际反恐合作,发动民众将情报搜集的触角延伸至社区。去年11月,为建立跨部门的最高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式成立,随着其机构的正式运行,全力整合现有条块化、分散化的反恐力量,科学划分反恐任务,专业化的联合反恐格局有望形成,将成为今后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之举。
2、提高区域治理能力,源头破解恐袭矛盾
每次发生暴恐事件后,关于“柔性治疆”与“刚性反恐”的观点就一直在网络上争论不休。网络上呼吁对恐怖分子实行零容忍的声音非常强烈,期待政府严厉打击恐怖主义;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解决恐怖主义的源头在于“柔性治疆”,逐步破解恐袭多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对此有清华大学教授认为,“柔性治疆” 与“刚性反恐” 并不矛盾,不能执其一端。“柔性治疆”在于治本,一时半会儿不能见效,而“刚性反恐”则在于治标,可立竿见影。
从新疆出生的资深媒体人黄章晋也认为,如果将近期发生的暴力事件纳入社会发展的积极视角看,它是社会转型痛苦和复杂历史积弊的呈现,社会问题当用社会建设的方式来消解,开放和宽容的发展路径不可因此动摇。如果将最近的偶发事件归结为强力维稳体制实施力度不够的结果,并由此引导治疆思路,这种声音令人担忧。他的这种观点得到了很多业界人士的认同。
3、加强舆情预警,提升情报搜集能力
在昆明暴恐事件发生后,网络上流传着一张来自百度贴吧的帖子截图。该帖子由网民“frequancy_AC”于2014年2月24日在百度贴吧里发表,内容称“我就是某些战士之一,接下来的几天中大家很快会看到我。具体的大事会在这周六发生,敬请关注!”结果周六晚上昆明火车站便发生了惨剧人寰的恐怖袭击。这提醒我们各地反恐情报部门要充分重视到网络舆情的预警作用,积极利用各互动平台监测舆情,搜集情报。其中,尤其是一些封闭性、地域性论坛恰为舆情高发地,值得监测部门注意。
4、积极处理好恐怖分子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昆明暴恐事件发生后不久,云南官方将这起事件定性为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不少媒体转发新闻时标题中带有“新疆”二字,这引起了新疆媒体和网民的注意,不少新疆网友反对在此事件新闻标题前加“新疆”字样。新疆政协副主席黄昌元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这种反人类活动其背后是政治势力,代表不了任何民族。@喀什发布 倡议:“严重建议此类事件的标題各媒体应改为‘由东突分裂恐怖分子策划实施’以保护在新疆天山南北正常生活的各族人民!”得到了大量网友的转发支持。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当媒体及大众使用“新疆人”、“新疆”等字眼来描述这些暴恐事件时,反而会加深新疆少数民族与内地民众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制造出不和谐的因素。
5、争取开放环境引导舆论理性传播
在近年发生的多起暴恐事件传播过程中,都先后出现过一段时间的信息封禁,特别是在7·5事件中最为严厉,新疆断网一年更是引发了不少境内外舆论的质疑。在信息封禁期间,由于官方信息的滞后经常使得谣言跑在真相的前面,不仅严重损伤了政府的公信力,还破坏了社会的安定与团结。
然而在今年的3·01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中,自媒体及时净化网络谣言,情绪性异见反遭网友摒弃,中V责任微博得到积极转发,事件中正能量得到大量传递。再次面对恐怖袭击时,国人的理性情绪在这次事件中得到了很好地彰显,这主要来源于开放性的言论环境。媒体及时告知事件进展,意见领袖主动提倡守责与手册,我们看到开放的环境只要有度、有责反而有利于公民社会心态的建立。在今后类似事件中,我们应当鼓励并争取开放性的讨论环境,以引导舆论理性传播。
6、加强各机构公共平台发声的职业素养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报道者、传播者,失去了传统新闻机构所拥有的事前审查,很多信息被“原生态”呈现出来。在信息公开与适度隐匿之间我们应有所选择,人们公共平台上发言不应以血腥、暴力方式煽动情绪,尽量避免事件细节描写。在灾难面前,应是救助和关怀先行,一味地煽动情绪反而正中了恐怖分子的阴谋,“帮着恐怖分子和自己的国家对着干”。
同样媒体的职业素养也有待提高,舆论认为媒体在事件传播上应秉持良知与责任,不能因眼球需要而一味地将血腥、暴力等镜头搬上新闻,应多报道事实少渲染血腥少煽动仇恨。恐怖袭击,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取得政治宣传效果而行使的暴力,媒体机构万不可帮助恐怖分子进行社会议题设置,引起社会恐慌,煽动族群矛盾。建议可制定紧急媒体宣传手册,在信息发布与信息管制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