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段约46秒的“交警当着孩子面执法”视频,引起舆论关注。视频中,多名身穿制服的警务人员及协管员,将一名男子从一辆电动车旁拉扯到数米外按翻在地,双方动作剧烈。旁边有一名戴红领巾的小女孩不断哭泣,甚至急的跳脚。

随后网络流传一份当事者的自述,其表示自己违规骑进机动车道已认罚,只是想索取发票。但警察此时非要扣车,自己不让导致被拉扯下车并被按翻在地被殴打。并被威胁“就算不要这份工作都要整死我”。

当晚呕吐了几次,经诊断是轻微脑震荡,需住院观察,他的孩子也因为惊吓过度一夜哭闹不停。同时指出派出所民警“态度不好”,涉嫌袒护交警。

6月13日21:58分,@昆明交警 官微回应称,违法当事人王某违规骑行还拒不配合,现场民警和其他执勤人员将王某强制带离时发生肢体冲突,造成民警与王某均有不同程度轻微受伤。

从关注度走势图分析,话题因当地官方回应出现小幅上扬,于23:00分左右达到13日峰值。14日8:00分后,随着各媒体及平台对官方回应内容的报道,关注度迅速抬升,并持续保持峰值。

从内容来源分析,微博占比达95.81%,是话题最主要评议和传播平台。
1、吐槽昆明交警
orocac:昆明交警就是变态,没事找事型的,请问你见过哪里电动车过红灯要下来推行的?本来就堵的路段,昆明交警就是要再添堵。
谭毁毁没脾气J_t:交警用来干嘛的?要是秩序不用维持要他们做啥?这是他们的职责。领着他们的工资就该做他们分内的事不是吗?违反交通法则固然不对,但是交警一言不合就动手,完事儿以后推卸责任屁股拍的比谁都干净这就值得鼓励了?
HADESYANG:现在搜个“昆明交警打人”要加日期,因为不同日期是不同的内容。交警我就服昆明的!
詹锐:说罚款就罚款,说扣车就扣车,谁赋予的权力?
跬质时前:现在整个昆明市都在打着文明的口号到处罚款。
2、支持交警严管电动车违规
阿泉哥:在法律面前这么嚣张,现在又冒充弱者,强词夺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下一代,造成现在这个结果,是这个家长咎由自取!!坚决支持警察!
西南偏南:电动车进入机动车道本身就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还有一部分更甚者直接骑到路中间,电动车违法成本太低,对于这种违法,本就该执法强硬一点。
春泥尽现:再不严管电动车,我们以后都不敢出门了!
芥末夹心YL:比起当着孩子制服违规的家长,还是带着孩子违规骑行更严重吧。
更深的-蓝:执法应该文明,合法。但对抗拒执法,一定要强力制止。
带着海风来:违规骑行拒不配合,还和警察发生肢体冲突。这种行为必须严惩。
3、孩子不能成为违规借口
书香满心:这事从正反两面看。当着孩子面按翻父亲,是对孩子心灵有伤害,不好;但如果带孩子就可违法不受制止,那孩子就成了违法的挡箭牌。推而广之,如果任何违法犯罪人员因为带孩子就可不被制止,对社会也麻烦。再者,带孩子时违法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好示范,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伤害。
老宸的微博:首先,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制服是有必要的,如果监护人严重威胁到为成年人的人身安全,支持剥夺其监护权。其次,给未成年人树立警察执法的威信也很有必要。不能像这个**爹一样,害人害己,给其他守法的交通参与者带来威胁。
春宝:家长能当着孩子的面违法,警察不能当孩子面执法啊?是谁拿孩子当挡箭牌?
4、“创建文明城市”的锅?
Rainbow将军:就是因为创建所谓的文明城市,这些执法部门才会那么激进,平常没任务的时候也就不会管这么多了,看看现在马路上有多少城管的、交警的临时工,穿上个马甲就是执法者了。这样即使创文成功又有什么意义!民不聊生,都在创文。
谁主沉浮:这种还创建文明城市,执法者就是在暴力执法。还好意思叫我们投票。
十方山:昆明在创文,每个行政部门都在用最不文明的手段和方式创文。想来也是很贴合主题的。
姓郭名建斌:以这样的方式来“创文”,是否有点太过分了??以不文明的方式来“创文”,这本身是否就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创文”的“成果”能维持多久?“创文”的经费开支是否可以公开?这些也都是吃瓜群众们关心的问题。
nokoslim:就是这么搞文明城市的,骑个自行车过马路都不能压着斑马线。
墨韵太极:昆明创建卫生文明城市人人有责,现在的确还有很多人不去遵守,但是有些执法人员也存在不文明现象,谩骂、威胁等等,为了创卫赋予了他们的执法权力,能否秉公执法?素质可否提高?这些都是看在百姓眼里。
5、其他
畅游太阳系:其实警察执法一定要顾及对当事人、特别是有幼小儿童在场时对他们造成的伤害,你们想想这个小孩可能一生都忘不了这个场景,她并不懂什么叫违法,她只看见一群壮年警察在"侵犯"她的父亲,而她当时她是多么的无助啊,这直接而深刻地伤害了她,给她心理造成严重阴影是肯定的。
一沙一世界:中国就是人性化太泛滥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才造成种种乱象!
奇怪蜀黍:不都有执法记录仪吗??放出来谁对谁错不就知道了
基督山的风光:看到这种视频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我们无法根据单纯的一个视频来评判谁好谁坏,但我觉得可以改变一下处理方式。 虽然,网友评论中不乏对交警行为的质疑,甚至是批评的评论。尽管事件中出现“当孩子面执法”,当事人也以此来强化弱势形象,但并未获得舆论同情,反而引起反感,称其“做了坏榜样”。这表明舆论对法治的重视,以及法制思维的强化。对政府部门来说,这一新现象也有着更高的执政和执法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事件也引起了网友对昆明“创建文明城市”的质疑,有网友指出创文促使执法部门更为“激进”,“用最不文明的手段和方式创文”,认为这样的创文与其本意是背道而驰的。同时,也质疑此举“劳民伤财”,面子工程,“一切为人民服务,变成人民为政绩服务”。其财政经费“拿去扶贫一下贫困山区岂不是更好”?
全国很多地方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创文、创卫”能展现一个城市的正面形象,提升城市的整体水平,对城市发展有着诸多助力。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阵痛”,对政府工作人员来说,是工作量的增加;对市民来说,可能是赖以生存的工作无法继续,也可能是造成诸多生活不便等。政府内部,以及官民之间有着这样的对立情绪存在。因此,对于官方来说,这种“运动式”的背后,应更遵循法制,以自身作为榜样,同时,也充分考虑低层民众的工作生活。毕竟城市的发展并不是一尘不染,也需人气、烟火气。
栏目策划:天涯舆情中心 本期责编:辛露 微信公众号:tyyq2012